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蓝色金融实践与海洋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蓝色金融实践与海洋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研究

蓝色金融实践与海洋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研究

版权声明 本研究作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组课题之一,对中国的蓝色金融发展、国际现有蓝色金融实践,特别是蓝色金融产业目录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初步提出可供青岛银行乃至山东省发展蓝色金融的可持续海洋产业参考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金院)所有。本报告用于在特定领域的研究与交流,未经北京绿金院授权,请勿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其内容。如引用报告内容,应清晰注明来源。如有内容或合作等问题,请通过如下电邮联系我们:info@ifs.net.cn。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金院)是一家注册于北京的非营利研究机构。研究院聚焦ESG投融资、低碳与能源转型、自然资本、绿色科技与建筑投融资等领域,致力于为中国与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市场与产品的研究,并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北京绿金院旨在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为改善全球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实质贡献。 蓝色金融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白韫雯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专美佳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陈冀俍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 曾阿仙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林治乾青岛银行 朱璐青岛银行 致谢 感谢以下专家对本课题的指导与支持: 马骏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范小琴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公共管理、金融部门和区域合作处处长黄安迁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高级金融专家 邓康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博士刘曙光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大海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科学与战略中心主任 刘正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段晓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经济研究室主任 苏庆猛山东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二级调研员 李长波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室专家韩伟杰恒丰银行山东省重点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 朱亚平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 张亦默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海洋和塑料项目总监 目录 执行摘要1 1引言4 2蓝色金融的机遇与挑战8 2.1中国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9 2.2中国海洋经济和蓝色金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0 2.3中国蓝色金融实践——以蓝色债券为例13 2.4国际蓝色金融实践——以蓝色债券为例15 2.5中国蓝色金融的挑战与机遇17 3蓝色金融指引和标准19 3.1世界银行的蓝色经济分类23 3.2亚洲开发银行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25 3.3国际金融公司(IFC)蓝色金融指引27 3.4青岛银行蓝色资产分类标准32 3.5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相关蓝色指引37 3.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蓝色金融指南39 3.7分析总结39 4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分析41 4.1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体布局42 4.2山东省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43 4.3维护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55 4.4分析总结56 5可持续海洋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58 5.1蓝色金融环境目标59 5.2蓝色金融指导原则60 5.3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62 6小结82 附录84 参考文献86 表格及专栏目录 表2-1国际蓝色金融实践:蓝色债券15 专栏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原则》20 表3-1世界银行蓝色经济分类23 表3-2青岛银行《蓝色资产分类标准》33 表3-3健康和富有成效的海洋的5个临界点38 及对应主要海洋相关产业活动38 专栏二山东“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43 专栏三恒丰银行支持山东省海洋渔业[22-24]46 专栏四环境保护标准成为船舶融资的重要考量48 专栏五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蓝色药库”产业投资基金49 专栏六农行和青岛银行支持浒苔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7,26]50 专栏七青岛水务集团蓝色债券融资建设海水淡化项目[32,33]50 专栏八青岛银行支持海上风力发电52 专栏九兴业银行海洋�地碳汇贷支持海洋�地保护[28]52 专栏十全国首单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合同[39]53 专栏十一青岛银行支持海洋污染防治56 表5-1山东省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63 执行摘要 长久以来,海洋为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惠益,包括供氧、调节气候、提供粮食和生计、服务全球运输等。海洋的健康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海洋正面临重重危机,包括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海水变暖和酸化、海洋污染、生物资源受到的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退化等。近十年,海洋危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作为基于市场的应对方案,蓝色经济得到了多方倡议,并成为全球治理、国际合作进程中被反复探讨的热点。蓝色金融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可持续海洋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于蓝色经济发展。蓝色金融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覆盖具有正面环境外部性的涉海经济活动,降低海洋资源资产的环境风险,推进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转换为社会经济价值。 蓝色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国际层面的蓝色金融讨论主要聚焦于发展前期的基础奠定工作,包括建立政策框架、标准体系以及项目开发的能力建设等方面,旨在培育金融行业可以进入的蓝色经济项目市场。有关蓝色金融的通用原则制定还停留在国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倡议和宣言层面,缺少落地的规则与框架,暂时未将蓝色经济及蓝色金融作为独立的发展成分建立起详尽规则与投资平台。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对于蓝色经济投资和创新蓝色金融产品的推出,如蓝色债券的发行,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并积极探索投资原则,试图引导蓝色金融在推动海洋保护、改善海洋环境、发展蓝色经济的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现有蓝色金融指引和标准 蓝色金融需要强有力的支持性监管框架来引导和监管投融资活动。国内外正持续探索蓝色金融的指引和标准,试图将一般性的蓝色经济融资原则,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原则》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可持续海洋原则》,转化为蓝色债券发行和蓝色贷款发放的准则。2021年亚洲开发银行(ADB)《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明确了蓝色项目筛选标准,支持固废处理改进、塑料循环利用、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同年,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蓝色金融指引》明确支持促进污染防治、自然资源养护、生物多样性养护以及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涉海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青岛银行制定了适用于地方实践的《蓝色资产分类标准》。《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纳入蓝债并将其作为普通绿债之一。 蓝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 我国亟需建立蓝色金融的标准体系,同时培育蓝色经济项目市场,例如,我国目前缺少蓝色债券发行规则和标准,难以大规模发行蓝色债券。建立蓝色金融标准的探索可以从地方沿海省市开展先试先行。山东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在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山东省城商行青岛银行不仅在绿色金融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而且与IFC合作积极推动我国蓝色金融发展,率先提出了《蓝色资产分类标准》。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致力于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了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山东省推动海洋捕捞渔业和海水养殖以及水产品价值链的可持续转型升级,改善其海洋渔业的环境可持续性。为了持续保障供水安全,山东省继续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建设。为加强海上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山东省支持海上风电、潮汐能等海洋能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同时,山东省将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以支持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上可再生能源等产业,并打造绿色低碳海洋交通运输业。对于尚未市场化的海洋资源,如海洋碳汇,山东省部署了研发进程,拓展潜在海洋增汇途径和方式,并积极探索实现海洋旅游业的环境可持续性,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山东省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生态与海洋产业协同发展。 建立蓝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利好环境 山东省将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和完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对于海洋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的发展,都有了比较具体的规划,对于一些行业甚至提出了定量的发展目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类增长支柱产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也得到了充分关注。山东省政府支持产业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海洋投融资,定期修订发布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建立海洋经济融资项目库,推进海洋产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度对接。金融行业已经积极参与到山东省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建设中,在蓝色金融如何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蓝色产业分类参考目录 如何推动海洋生态与海洋产业协同发展,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养护按照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海洋产业发展中,是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基于上述讨论,本报告 试图对山东省的可持续海洋经济活动分类,希望能为山东省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金融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参考。 结论与建议 本报告认为,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权威性的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并不断完善,识别蓝色金融可以支持的产业投融资活动,完善蓝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指导;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在环境保护、资源养护、生态补偿等政策方面释放更加有力和明确的信号,引导创新的商业解决方案服务于海洋产业及部门的可持续发展。 借鉴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蓝色金融发展首先需要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建立蓝色金融标准体系,界定蓝色金融支持的海洋产业投融资活动的范畴。如果一些蓝色经济项目存在一定风险、回报周期较长但环境和社会效益突出,政府部门或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一些优惠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和商业金融机构投入资金。金融机构则通过产品服务创新来支持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如蓝债、碳汇质押贷款等。同时,为了确保关注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优惠资金获得预期的综合效益,贴标蓝色经济的项目需要通过统一的标准进行信息披露,保证蓝色金融准确而持续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4 过去二、三十年中,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显著消极影响,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而这反过来又威胁社会经济发展的延续与繁荣。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与海洋鱼类资源枯竭等。如果不对这些负面影响加以治理,环境会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人们需要应对这些问题,以维护自然环境的健康,并使得人类能够持续地获取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而使得人类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地繁荣发展。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及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将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列为人类社会共同优先事项。 气候变化已经在全球范围造成更为剧烈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带来的影响包括海洋酸化和暖化加剧、海平面加速上升等。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化,2021年海洋暖化和酸化水平以及海平面上升速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大部分海洋在2021年经历了至少一次猛烈的海洋热浪[20]。这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如珊瑚礁、海草草场等)面临崩溃风险,并加剧全球鱼类资源枯竭。因此,脆弱的沿海社区不但面临着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的直接威胁,还面临由于沿海生态系统崩溃而造成的粮食安全风险和生计问题。气候韧性是抵御、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从中恢复的能力。增强沿海社区乃至更广泛社会群体的气候韧性可以确保粮食安全和生计稳定,确保社会公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长久以来,海洋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惠益与福祉,包括供氧、调节气候、提供食物和生计、全球运输等。因此,海洋健康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海洋面临重重危机,包括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海水变暖和酸性增强、海洋污染、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SDG14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旨在解决一系列海洋问题: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尽量减少海洋酸化,终止非法和过度捕捞,增加对科学知识和海洋技术的投入,以及遵守要求安全、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的国际法等。而SDG14的实现则有助于其他SDGs的进展,例如减贫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