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五):养老金融的银行实践:国内举措、国际经验与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五):养老金融的银行实践:国内举措、国际经验与展望

金融2025-03-01平安证券C***
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五):养老金融的银行实践:国内举措、国际经验与展望

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五) 银行 2025年3月2日 养老金融的银行实践:国内举措、国际经验与展望 强于大市(维持)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非银行金融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一):养老金融业蓬勃发展强于大市20240813 【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非银行金融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二):养老服务迈向多元,养老用品日趋丰富强于大市20240911 【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非银行金融养老产业现 状研究专题(三):养老照护服务重在实现“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强于大市20241010 【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非银行金融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四):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运行平稳,拟全面实施强于大市20241023 证券分析师 袁喆奇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80003 YUANZHEQI052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李灵琇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4070021 LILINGXIU785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养老金融布局加快,大行发挥头雁作用。五篇大文章对养老金融提出了相 应的要求,在国有大行的公司战略规划中,养老金融频繁被提及,对养老金融的重视也明显提升,养老金融战略也展现了国有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 的战略布局与发展路径。具体到业务层面,我们将从渠道端、负债端、资 产端三个维度来观察国内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的展业情况。 渠道端:适老化改造起步早,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由于整体改造难度实施 较低,且可复制性较强,各家银行措施大致相同。从内容来看,分为线下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和线上APP以及智能机具的升级改革两部分,具体实践包括对于网点设施的改造、服务流程更方便老年客户、适老化工具的提供以及线上app的升级改革。 负债端:企业年金为基,个人养老金布局提速。其中企业年金是传统的养 老金融业务,通过银企合作,承接更多企业年金,同时创新养老产品设计,以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养老需求,更好服务养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个人养老金在全国范围推广,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快对个人养老金的布局,银行纷纷加强产品设计,满足个人养老金的差异化需求,拓展银行稳定客源。 资产端:围绕养老生态,推动产品创新。资产端业务目前各家银行主要以满足养老产业及生态相关客户的信贷需求为突破口,这其中涵盖了面向养 老机构和企业的项目贷款,支持养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运营发展资金;从零售贷款来看,主要包括针对个人的普惠养老贷款,为有现金流困难的养老群体提供信贷支持。与此同时,银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信贷模式,例如建行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创新等。 日本银行业养老金融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就已步入了老龄化 社会。从日本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日本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的服务方面的实践与国内银行框架基本一致,主要分为渠道端、资产端和负债端三个部分,但整体来看,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已经成为日本养老零售贷款的主要产品之一,通过对房产的“抵押”来满足老年人日常的资金需求,补充养老金。 推动我国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我国养老金融业务整体起步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国际老龄化国家养老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商业银行要加快对养老产品的创新力度,在我国监管准入的限制内,借鉴国外优秀产 品经验,创新符合我国国民需求的养老产品,助力完善养老金制度。 风险提示:(1)居民养老政策认识不足,参与度不及预期;(2)人口老龄化情况超预期恶化;(3)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行 业报告 行 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一、我国银行参与养老金融主要模式4 11养老金融:战略地位凸显与重要性提升4 12渠道端:适老化服务改革与创新6 13负债端:养老金金融服务完善与优化8 14资产端:围绕养老生态,推动产品创新10 二、日本银行业养老金融实践13 21日本银行养老金融:特色实践与经验借鉴13 22日本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发展历程与模式解析14 23日本养老信托产品:创新设计与附加服务16 三、小结19 四、风险提示20 图表目录 图表1四大行养老金融战略方向4 图表2工商银行机构设置5 图表3农行适老化服务7 图表4“健养安”特色网点7 图表5民生银行为长辈提供“至简专版”手机银行8 图表6民生银行智能机具8 图表7工行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占比较高9 图表8建行“健养安”品牌系列产品9 图表9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历程9 图表10各大银行提供养老产品数量10 图表11建行养老定制计划10 图表12交行养老授信增长迅速11 图表13交行各类养老对公贷款11 图表14建行“趸租”方案12 图表15CCB建融家园济钢鲍山康养中心内部设置12 图表16日本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实践13 图表17武藏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14 图表18世田谷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14 图表19“瑞穗珀斯60”产品设计16 图表20“安心信托”适老化服务17 图表21“安心信托”提供日常家政服务17 图表22“安心信托”年金领取及遗产继承18 图表23“安心信托”服务中止流程18 一、我国银行参与养老金融主要模式 养老金融业主要为养老或老年人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养老资产积累、为实体养老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是撬动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养老金融业由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组成,分别面向养老资金、老年人需求和养老产业。我国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最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在养老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养老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商业银行是个人养老金的开户机构,银行储蓄产品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等在养老产业金融中至关 重要。因此,本篇报告聚焦商业银行的经验研究,探索商业银行如何更好服务养老金融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对养老金融的布局同时体现在战略规划和经营实践中。五篇大文章对养老金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国有大行的公司战略规划中,养老金融频繁被提及,对养老金融的重视也明显提升,养老金融战略也展现了国有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银行参与养老金融的实践按照业务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维度:渠道端、资产端、负债端。1)渠道端适老化改造起步早,也是三类业务中实践较多且较为完善的,主要包括线下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和线上APP以及智能机具的升级改革两部分,具体实践包括对于网点设施的改造、服务流程更方便老年客户、适老化工具的提供以及线上app的升级改革。2)负债端业务围绕个人养老金和企业年金两方面业务展开,通过加强银企合作、养老产品设计开发以及个性化养老服务,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养老需求,加强养老金的获取。3)资产端业务目前各家银行主要以满足养老产业及生态相关客户的信贷需求为突破口,通过对各类养老机构的贷款,包括设备更新、规模扩张和资金周转等各项贷款,增加养老金融服务供给。与此同时,银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信贷模式,例如建行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创新等。 11养老金融:战略地位凸显与重要性提升 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重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作为养老金融实现的重要载体,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布局养老金融相关业务板块,并将其提升至公司战略的高度。在银行业践行养老金融的过程中,国有大行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养老金融服务,布局养老产业,区域银行也依托当地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开展多种养老金融实践探索,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多举措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图表1四大行养老金融战略方向 养老金融战略 中国银行 创新“候鸟养老”客户服务,深化网点及线上渠道适老化改造,畅通养老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银发场景生态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农业银行 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优化客户服务体验,着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满足好居民高品质养老金融需求。积极发展养老金融,推广个人养老金服务,持续丰富养老专属基金、理财、保险等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养老规划需求。 工商银行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完善养老金融工作布局。优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综合化、生态化服务模式创新,围绕政府、企业、个人三端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积极发挥总行和分行养老金融委员会的组织统筹作用,加强全集团跨专业、跨层级、跨客群协调联动,形成统一规划、分类管理的工作局面。 建设银行 前瞻布局养老金融蓝海,发布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推进“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智能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夯实养老金金融根基,明晰养老产业金融定位,提升养老金融客户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智能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夯实养老金金融根基,明晰养老产业金融定位,提升养老金融客户服务能力。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平安证券研究所 具体来看,养老金融战略地位的显现在各大银行中各有不同,除去将养老金融加入公司战略规划外,还包括在组织架构方面单独设置养老金融部门,以统筹全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设立养老金融特定品牌,发挥统一品牌优势,更好推进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依托地区老龄化特点,重点聚焦老年客户,发展特色老龄化业务,利用好自身资源禀赋。本文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上海银行为例,介绍银行发展养老金融战略的不同体现。 组织架构突出养老金融以工商银行为例 工商银行积极且有序地推动养老金融布局工作,从战略布局与机构设置两个关键维度协同发力,深度聚焦政府、企业、个人三个端口,精心打造并提供适配的金融解决方案。在战略布局上,工行不断完善养老金融的顶层设计。通过强化统筹规划与推进力度,充分发挥总行和分行养老金融委员会的组织统筹效能,促进全集团实现跨专业、跨层级、跨客群的高效协调联动,构建起统一规划、分类管理的良好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工行持续优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积极推动综合化、生态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切实满足政府、企业、个人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机构设置层面,据公司官网,工行单独设立养老金融委员会。从高层出发,自上而下地强化对养老金融业务的管理,体现出工行对养老金融业务的高度重视。通过该委员会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为养老金融业务的高效开展筑牢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确保养老金融业务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得以有序推进,进而为养老金融业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图表2工商银行机构设置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建设养老统一品牌以建设银行为例 建行前瞻布局养老金融蓝海,据公司公告,发布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构建了“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以“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为一个目标,发挥好“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突出“专业稳健一站式”特色,构建包含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金融生态的“四梁八柱”服务体系,推进“四位一体”建设向纵深发展。依托庞大的客户基础和良好的客户关系,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的养老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借助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智能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夯实养老金金融根基,明晰养老产业金融定位,提升养老金融客户服务能力。 依托区域特点,重点聚焦养老客户以上海银行为例 上海银行在区域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客户定位明确聚焦养老客户,重点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上海市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上海已成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老龄化也催生了养老金融的迅速发展,上海银行抓住区域机遇,重点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据公司公告,上海银行战略定位中,明确了“零售业务继续巩固养老客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