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地产青铜时代(四):地产救助的底层政策逻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地产青铜时代(四):地产救助的底层政策逻辑

2022-11-17周君芝、游勇民生证券羡***
地产青铜时代(四):地产救助的底层政策逻辑

地产青铜时代(四) 地产救助的底层政策逻辑 2022年11月17日 过去两年,房地产政策收紧,地产迅速降温,市场持续低迷。市场一直期待地产政策放松,然而零星政策一直无法显现效果,市场预期反复波动。直至今年11月,民企融资“第二支箭”再次点燃市场热情。本轮地产面临的复杂度空前,市场深知本轮地产救赎之路蜿蜒曲折。展望未来,我们如何把握地产政策底层逻辑,从而有效展望未来地产政策的具体落地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熟悉中国地产调控的演绎脉络 历史上地产经历多轮调控。这一轮又一轮的地产调控,暗含三条主线:调控对象从总量房地产市场,逐渐深化至结构性的房地产行业。 分析师周君芝执业证书:S0100521100008 政策着力点从抑制需求扩展到限制价格,逐渐形成“量价并控”的局面。调控操作越发差异化、结构化、精细化,甚至拓展到企业层面调控。 邮箱:zhoujunzhi@mszq.com研究助理游勇 三条主线体现地产调控的两个政策导向。调控着力点,从居民需求端控制转向地产企业端调控。调控目的,从平滑行业周期波动转向引导产业去金融化。 执业证书:S0100122070037电话:17342022779邮箱:youyong@mszq.com 本轮地产之所以超额承压,缘起多重压力之下供需共振 熟悉调控演绎脉络之后,我们能够更好理解本轮地产承压的原因以及症结所在。本轮地产政策收紧始自2020年底。相较以往,本轮地产调控存在三点明显差异:第一,地产收紧力度超越以往。不论是首付比,还是房贷利率,亦或房企融资限制,本轮政策收紧力度明显超过往年。第二,地产收紧涉及范围超越以往。居民信贷额度控制、银行信贷限定、因城施策提高指导价等多重措施。既有数量限定措施,又有价格指导政策;既涉及居民和房企,也涉及银行和地方政府;既有市场化的利率引导,也有行政指令划定。 相关研究1.宏观事件点评:本轮地产政策救助的未尽之路-2022/11/152.全球大类资产跟踪周报:国内外风险资产热度持续-2022/11/13 3.宏观事件点评:三个关键数据的拐点意义-2 022/11/12 第三,地产收紧的介入深度远超以往。本轮地产调控动用高频度、指标化、精细化(因企施策)约束房企融资、拿地、销售的各个环节,直指房企降杠杆。 4.美国10月CPI数据点评:海外风险资产“反转”了吗?-2022/11/11 多重政策共振之下,地产收紧效果十分明显。不仅房企杠杆得到控制,地产销售、拿地、融资,几乎所有环节都快速下滑。 5.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点评-民企融资“第二支箭”意在地产-2022/11/10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便能理解为何这一轮地产承受的压力远超以往。托举地产,后续不仅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调松,还需要多维度政策放开。 纾解本轮地产压力,后续政策或持续在三个方面发力 其一,保交付稳定居民购房预期。打消居民对交付的忧虑,这一点对三四线地产市场尤为重要。我们预期未来或有更多保交付的纾困政策出台。其二,放松房企融资缓解房企流动性,后续或有更多融资放松。从定向贷款、纾困基金,到9月央行推出保交楼专项PSL,再到11月初民企融资“第二支箭”扩容。目前房企经营与房地产市场尚在正常化修复过程中,融资放松政策覆盖的企业与项目尚且有限。未来我们或可期待更多、更大力度的针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放松。其三,刺激需求打破负循环机制,尤其刺激重点区域房地产市场需求。销售回款可以说是房企最重要的流动性来源。居民销售回归的前提则是地产价格正常化。地产具备极强“买涨不买跌”金融属性,房价跌幅不止,居民预期很难好转,地产销售难言起色。目前市场格局下,已经放松的低能级城市效果有限,未来或将迎来高能级城市与重点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放松。 地产去金融化仍是长期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 引导地产行业走出高杠杆、高周转、高金融属性模式,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这是本轮地产调控的初衷所在。调整房企高杠杆、高周转、“囤地”的开发运行模式,重塑行业格局,压降地产的金融属性,这或许是未来地产长期政策的主线。未来或将迎来更多中长期地产政策,2023年我们对此拭目以待。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经济趋势超预期;稳地产政策不及预期。 目录 引言3 1中国地产调控的历史演绎脉络4 1.1中国地产调控政策的图谱4 1.2中国地产调控演变的主线4 1.3地产调控演变的两个方向6 2本轮地产收紧方式不同以往7 2.1本轮地产收紧是多重政策共振所致7 2.2本轮地产收紧的重点在降房企杠杆8 2.3本轮调控更加精细使压制效果明显8 3本轮政策收紧所致地产下行压力空前10 3.1房企现金流显著承压10 3.2民营房企信用收缩11 3.3政策间负螺旋机制12 4本轮地产政策的纾解方向14 5风险提示16 插图目录17 引言 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一直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其贡献GDP增长、拉动就业并广泛关联上下游产业。由于房地产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历史上经历多轮政策调控。 但在过去两年,房地产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与之前的多轮调控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支撑今年前三季度经济的出口,同比增速在10月降至0值以下,本轮地产终于开启正常化修复,11月民企融资“第二支箭”再次点燃市场预期。“强预期”与“弱现实”之间仍可期待更多政策,但如何把握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逻辑?当下与未来中国地产调控政策又有哪些选择? 本轮政策调控与之前的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 历次地产调控政策背后隐含的政策逻辑是什么?考虑到地产政策的复杂性,我们分别明确地产调控中的各部门角色,以及主要政策抓手。然后根据政策抓手,结合不同时期房地产市场的背景,梳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线并归纳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性特征。 过去两年地产为何迅速降温?本轮地产收紧与之前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其一,对比本轮政策与历次政策的调控密度、力度;其二,对比调控政策的重点和打点;其三,对比政策的目标的准确性、精细度和颗粒度,以及本轮政策的追踪、监测效果。 我们一直强调,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当下,中国经济显然不能忍受房地产长期的低迷。此轮房地产政策的收紧是多重政策共振下的结果。如果想解决当下的房地产企业困局,短期内可以根据本轮调控中收紧政策期待放松。而长期来看,房地产政策去金融化的大方向或许不会改变。 1中国地产调控的历史演绎脉络 1.1中国地产调控政策的图谱 中国地产调控涉及多部门,分工大体上有政策制定、政策落实和监管调控三类:央行和银保监会、国务院与发改委等部委指导政策制定;银行与地方政府落实调控政策;证监会对房企再融资进行监管调控。 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集中于商品房的供需两端,即居民与企业。 需求端,对居民购房资格、资金来源与房屋置换卖出,分别有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 供给端,政策调控房企融资、拿地、销售、开发各环节。 图1:地产调控的政策图谱 资料来源:国务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1.2中国地产调控演变的主线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4轮地产周期:第一轮:2008Q3-2010Q1(上行)、2010Q2-2012Q1(下行); 第二轮:2012Q1-2013Q1(上行)、2013Q1-2014Q3(下行);第三轮:2014Q3-2016Q3(上行)、2016Q3-2020Q1(下行);第四轮:2020Q1-2020Q3(上行)、2020Q3至今。 每一轮地产周期的背后均有政策调控的影子。地产政策调控逻辑的动向可归结为三条主线。 第一,调控政策对象从总量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深化至结构性的房地产行业。早期调控总量市场采用增加供给、降低需求的方式,如居民限购限贷(第一轮和第二轮政策重点),同时促进房企开发增加供给。但这不但没有解决市场过热,反而 带来房地产金融化问题,在第二三轮收紧时,政策试图从供给侧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如房企的融资(限制比例)、回款(预售资金管理)、拿地、开发(配套设施建设、自持租赁房)等。 第二,政策着力点从抑制需求扩展到限制价格,逐渐形成“量价并控”的局面。前期政策调控主要依靠市场,政策工具的打点是“降低需求量”,但效果一般。房价持续上涨,形成“涨价预期”,反而催生了投机需求。房企和居民不断加杠杆,进一步促成房地产金融化。政策必须“釜底抽薪”抑制投机需求,这需要稳定价格。从2017年开始,在预售申报和土地出让过程中对商品房进行限价,成为重要的调控举措。 第三,政策调控越发差异化、结构化、精细化,甚至拓展到企业层面调控。在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地区分化越发明显。一二三线城市的供需结构、金融压力差异不断扩大。金融层面(如房贷利率)总量控制政策往往在全国“一刀切”,效果不尽如人意。政策调控逐渐精细化、结构化,从全国性政策(第一二轮)发展到“因城施策”(第三轮),再升级到“一城一策”。最新一轮调控甚至针对房企融资“因企施策”,对不同杠杆率企业做出不同要求(三条红线政策)。 限贷(商贷/住房公 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与额度);贷款集中度管理 限购、二手房限售 交易税、购房补贴、房产税(预 期) (房企)建、土拍保证 金 限房价 贷款集中度管理、 限制开发贷额度与流向 房企融资限制(资管新 规)、预售资金监管 招拍挂制度、 供地“两集中”、限房价、 限地价 竞自持、竞配 供给端 / / (居民) 需求端 销售/购房 贷款 开发 拿地 图2:我国的房地产政策总结 一线城市拿地 一城要求整体更严 一策格,部分二线城市较为温和 预售资金监管加严后在部分三四线城市操作更严,未来将统一 一二线更严,三四线房趋向宽松 限购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 资料来源:人民网、经济观察网等,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3:2008年以来四轮房地产周期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 住宅销售额同比 商品房销售额同比 住宅销售面积同比 180% 150% 120% 90% 60% 30% 0% -30% -60% -90% 2008-062009-092010-122012-032013-062014-092015-122017-032018-062019-092020-122022-03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1.3地产调控演变的两个方向 根据地产调控演变主线,我们可以看到地产调控呈现明显的方向性特征。 一是调控手段的重点,从需求控制发展到产业层面的控制。 如上文所言,地产调控的重点逐步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并深入到产业的各个环节,在调控指标上深入房企内部,对于企业财务指标、销售价格、开工规划等等作出一应指导。 另一个是调控方向从平滑行业周期波动转向产业去金融化。 早先的地产调控主要以预防房价过快上涨、平滑周期波动以主要目标。但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房地产金融化本身成为最大风险点。调控重点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的过程中,调控目标逐渐转向消除产业的金融化属性。第二、三轮调控,试图从供给侧改革引导房地产行业去金融化。最新一轮调控更进一步,从企业层面调控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 2本轮地产收紧方式不同以往 2.1本轮地产收紧是多重政策共振所致 2020年开始的本轮收紧政策在调控范围、调控力度和介入深度都远超以往。 在此轮调控中,众多单项政策的调控力度超过以往。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杠杆,此前银监会虽多次出台政策限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重,2019年仍有34%。贷款集中度管理对这一数值指标进一步收严。而预售资金管理虽早已提出,但真正落实执行也是在2020年,全年有26个省市出台预售资金管理政策细则,并且在 2021年多家房企信用风险暴露后进一步加强。 更不用说调控政策多管齐下,多重政策形成共振。政策打点遍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拿地、融资、销售、开发等。如此全方位的调控政策基本上消除了房企腾挪的空间。 除此之外,本轮调控由多个部门深度协同参与,对政策实施全流程的监管。这在历史上还属首次。参与部门包括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住建部、调控土地供应的自然资源部,还有负责金融系统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