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26项肝功生化检测项目收费100元左右,各省差异不大;医院采购价格:罗氏最高,30元左右;日立20元左右;国产厂商中份额最高的是美康生物10-15元,、九强生物直销模式为主18-20元、剩下的公司都是在15元左右,迈瑞也在15元左右。 出厂价:医院进货价的4-5折,罗氏给经销商的价格是5-6折;大部分给经销商的空间是5-6折(等于是出厂价7-9元);罗氏给经销商的空间是4-5折(等于出厂价是15元-18元)。 单独的试剂价格,不含设备。 试剂格局:进口占30%,国产占70%生化IVD设备:国内排名前100的医院,90%的IVD设备是投放的,试剂消耗量比较大,代理商的动力足 (即便是购买的,也是非常低价的,象征性的价格)。 三乙和二甲的IVD设备购买多一些,投放占比与购买的设备量对半。 二级以下的医院,没有投放的设备,80-90%是走正常招标采购流程的。 设备中的格局:进口产品占比55-60%,日立和贝克曼的设备占比较高,2015年之前日立第一,2015年之后日立与贝克曼齐平,CR2占比 60%。 剩下的是罗氏西门子雅培和东芝占了剩下的40%。国产设备占比40-45%。 国产品牌的比较乱,有很多家,份额上迈瑞第一,占比20%多,最近2年赢单较多,超出第二名好多倍,近2年国产替代浪潮下,新增装机的70-80%基本都是迈瑞的设备,第二名是迪瑞生物和科华生物等,与迈瑞相差较大;设备销售模式:设备大部分是厂家卖给经销商的,然后经销商投放到医院或者卖给医院,具体根据医院对试剂的消耗量来测算,是卖给医院还是投放给医院。 新增装机的格局:前三年新增装机外资占1半,近2年新增装机大部分是国产。 日立装机21年下降20%,22年仍然在下降20%左右故障率:迈瑞的设备故障率可以跟外资媲美,但是其他国产的设备故障率较高,2-3年后就不能也能用了集采后迈瑞的优势是否扩大:生化设备系统,有封闭式和开放式2种机型。 迈瑞和罗氏的生化仪是封闭式的。 其他品牌的生化仪是开放式的,能够用第三方厂家的试剂。开放型机型占主流,封闭式机型占比小。 迈瑞封闭机型有一定优势,但优势不明显。 集采后价格预期:预计进口价格下降40-50%(25元降到12元),国产预计下降30%(从15降到10),相当于经销商的利润都没了。 厂商需要向经销商让利,返利或者降价,此外价格下降后如果量能够提高,能够覆盖一部分损失(厂商之间的份额格局重新划分,国产再抢一部分进口份额)。 集采后格局变化:大幅采购降价,各方都会降价,设备投放行为预计会减少(降低了经销商的设备免费投放意愿,增加招标购买行为),进口品牌销量会继续下降,多大的试剂采购量能够支撑一台生化仪投放:集采前,医院一年的试剂采购量在100万元以上时,经销商就会愿意投放设备,2-3年回收设备成本(因为试剂的利润空间是50%左右)迈瑞的设备给经销商的价格是60万左右排名前100的医院的生化试剂的采购量:大医院的生化试剂一年的采购额在2000万左右,10台左右的生化仪。 生化仪设备的置换周期:进口是5年左右,国产是3年左右。 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对IVD设备采购的影响:每个省都有100亿左右的贴息贷款,对检验科设备的不多,10%-20%。大部分还是B超、CT、放射、监护。 贴息贷款申报大部分在10月底已经结束了,医院的积极性较高,扩设备才能扩医院流水。未来坏账的风险? 未来医院还不上钱? 会去看是否贷款有下来。 全国低息贷款的量:华东区域,每个省200亿左右;全国应该都在100亿以上。江苏高一些,有300亿;江西和湖北都是180亿;招标进展? 采购计划报上去以后,品牌都定好了,等贴息贷款的钱到位了(到医院了),然后组织招标,走招标流程。挂网、招标、签合同。 预计Q4一个季度搞不完。 生化集采为何是江西牵头的,以前是天津牵头的? 江西医保吃紧,卫健委就比较想集采,报到国家卫健委,然后湖北也有新冠IVD采购,所以就由江西牵头来搞。生化肝功集采细则下来以后跟之前预期的差异? 比较接近,但是价格下降还没有开始竞价,所以也不清楚。对未来血球、化学发光集采的预期? 有一定预期,具体时间点还不明确。预期是2023年。 化学发光IVD,专机专用,品牌没有那么多,统计起来更快,集采更容易,且利润空间比较高。化学发光医院采购端的量:医院业务量生化占25%,免疫(化学发光)占35%。 免疫IVD采购成本高于生化,以进口产品为主。 免疫IVD试剂采购价格:进口价格35%-40%,国产价格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