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晨会报告 2022年10月18日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21018 国都证券 昨日市场指数名称 收盘 涨跌% 上证指数 3084.94 0.42 沪深300 3846.41 0.10 深证成指 11162.26 0.36 中小综指 11767.50 0.94 恒生指数 16612.90 0.15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5633.23 0.07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 150.84 -0.88 标普500 3677.95 2.65 纳斯达克指数 10675.80 3.43 MSCI新兴市场资料来源:wind 865.77 0.28 昨日A股行业 【财经新闻】 看好中长期投资价值,外资机构加码布局中国 坚守“硬科技”定位,科创板书写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证券研究报告 各地高新区“强链”项目密集开工 助推高质量发展,沪市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国都策略视点】 策略观点:内外压力边际缓和,成长引领底部反弹 排名行业名称成交量 (百万) 涨跌% 1国防军工1378.512.76 2机械设备4123.702.67 3计算机3886.662.34 4电子3701.422.21 5交通运输2320.722.09 资料来源:wind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 收盘 涨跌% 纽约原油 85.67 0.14 纽约期金 1655.50 0.32 伦敦期铜 7531.50 -1.43 伦敦期铝 研究员:韩保倩 电话:010-87413610 Email:hanbaoqian@guodu.com 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9040002 联系人:王景王景 电话:0100-1804-18843138833383 Email:wanwgajinnggj@ingyujo@dug.ucodmu.com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晨会报告 【财经新闻】 看好中长期投资价值,外资机构加码布局中国 【经济参考报】从中长期视角看,当前外资机构表示仍然较为看好中国资产。Wind数据显示,近6个月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超650亿元。多家外资机构表示,目前A股多个行业估值接近历史低位,从中长期视角看,中国股票、债券仍具有巨大潜力。 2016年至2022年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情况。数据来源:Wind(截至10月17日) 北向资金年内整体净买入超400亿元 从近期情况来看,尽管A股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但北向资金年内依然保持整体净买入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年内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为415.36亿元;而近六个月来,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为651.23亿元。从行业来看,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家用电器以及电子等行业是北向资金的持仓重点。 与此同时,近段时间外资机构调研A股热情明显升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下半年以来共有794家外资机构参与到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中,合计调研4050家次。与去年同期634家相比,今年参与调研的外资机构同比增长逾25%。从行业来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经济行业成为外资机构关注的焦点,这也折射出外资机构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认同。 多家外资机构表示,进入四季度,企业盈利会出现改善。从中长期视角看,中国股票、债券仍具有巨大潜力。富达国际表示,进入四季度,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有望助力改善中国经济前景。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预计中国企业的盈利也将有所改善。四季度后,市场情绪也可能会进一步改善。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杜泽飞也表示,名义GDP增长和资金流入下,中国股票、债券长期来看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在全球高通胀的情况下,中国资产分散全球组合风险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目前A股很多行业估值已接近历史低位,优质公司估值吸引力较强,受益于政策支持及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军工、通信等高端制造和科技板块具备中期战略性配置价值。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推进,外资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之一。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规模已达3.57万亿元,持有境内债券规模达3.65万亿元。而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2014年以来外资借助陆股通累计净买入A股已有1.68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提速,基础制度持续完善,外资巨头纷纷加快了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布局。除了加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之外,外资巨头还通过在中国设立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更加积极地参与中国市场。 日前,全球管理规模超过万亿美元的威灵顿投资管理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申请,目前的审批状态是“受理通知”。自2020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新规实施以来,外资准入门槛降低、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极大便利了外资投资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外资机构也对投资A股兴趣高涨,密集申请QFII资格。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QFII总数已达到720家,较10年前增长近3倍。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富达、桥水、施罗德、路博迈、瑞银等海外资管巨头纷纷在中国成立外资私募,到目前完成备案登记的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超过了30家。与此同时,目前已有贝莱德、路博迈和富达基金获得国内公募牌照。施罗德、范达、联博等也已向证监会递交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申请文件。 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汤晓东表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既有发达市场的质量,又兼具新兴市场增长潜力,“这些特质是全球其他市场无法替代的,使得中国在全球投资者的整体资产配置中具有独特意义。” “我们在服务境外客户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市场是全球投资者不可忽略的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总经理孙冬青同样认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业务重心,仍将聚焦于发展二级市场业务,实现财富管理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的双轮驱动,目前公司正在申请公募基金销售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牌照。 坚守“硬科技”定位,科创板书写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上海证券报】对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创新第一动力相碰撞,催生出了一个独具开创性且富有生命力的资本市场新板块。突出和坚守“硬科技”定位,科创板既是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开板三年多来,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上,科创板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以实践为笔,书写了一份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时代答卷。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研发催熟硕果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板实现了从加大研发投入,壮大研发队伍,推进产学研融合,到研发成果不断落地的循环生态。 科技“开花结果”,离不开前期研发投入的大力“浇灌”。2022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为546.08亿元,同比增长3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为17%,居A股各板块之首,63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在30%以上。 数质兼备的研发队伍,为技术攻关集合起精兵强将。体现在数量上,科创板现已汇聚超过15万人的研发人才,研发人员占 员工总数超过两成,平均每家公司拥有357名研发人员。体现在质量上,三成科创公司实控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近四成科创公司的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更多技术瓶颈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中得以突破。超过四分之一的科创板公司与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如交控科技与北京交通大学共建“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力研发新一代列控系统技术装备。 接连落地的突破性专利及产品,最终成为企业在“科创沃土”上摘得的硕果。截至今年6月底,科创板公司合计新增发明专利 4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20项;共8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具体来看几大先导产业,在集成电路领域,澜起科技作为内存接口龙头,今年5月在业界率先试产DDR5第二子代RCD芯片;生物医药领域,百济神州核心产品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的头对头临床试验已于近期取得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优效性结果;新材料领域,纳微科技开发出具有超大孔道结构的小粒径硅胶色谱填料产品并实现商业化。 面向经济主战场:扎根实体经济 发力高端制造,科创板上市公司正通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稳经济大盘贡献科创力量。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科创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上半年营收合计为5326.71亿元,同比增长34%;归母净利润合计为594.55亿元,同比增长21%。超七成公司营收增长,31家公司营收翻番;超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107家公司净利润增长50%以上,最高达18倍。 促进重要产业链的建链、强链、补链、稳链,当前,科创板集成电路产业链公司已达76家,占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约六成,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环节,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和23%。再如,科创板生物医药领域公司达到106家,已成为国内创新药企业首选上市地,覆盖创新药、仿制药、器械、耗材、临床试验服务,其中体外诊断行业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6%和46%。此外,科创板新能源、工业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也初具规模,发展迅速。 科创板中不断涌现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218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4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22%和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总数的60%。此外,还有22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3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 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截至上半年末,科创板上市公司累计提供逾68万个就业岗位,较年初新增5.8万个;支付员工薪酬 811.78亿元,同比增长31%;支付各类税费288.64亿元,同比增长31.51%。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科创板公司着力主攻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领域,以提高国家科技、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安集科技的氮化硅抛光液实现国产自主供应;时代电气实现了列车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西部超导开发的高强、中强损伤容限钛合金产品成为我国多个新型航空型号项目的主干关键材料;海尔生物在航空温控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在前沿技术突破方面,中微公司开发出5纳米及更先进刻蚀设备;晶科能源于今年4月创造了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转换效率25.70%的世界纪录;电气风电研发出目前国内最长海上风电叶片;铁建重工研制出世界最大直径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在践行“双碳”目标方面,近六成科创板公司在生产研发环节进行减排优化,将“双碳”目标融入主营业务。如天合光能系首个完成210光伏组件通用LCA认证的光伏企业,实现制造环节单位碳排放全行业最低;中国通号优化列车的操纵策略及操纵曲线,单车牵引能耗可降低14.9%;中科星图建成全球首个高分辨率的“实时全景碳排放数字地球”实时监控碳排放时空分布。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驱动发展 据统计,当前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公司数量位居板块第一。作为国产创新的先行者,大量关乎生命健康领域的科创公司通过推动创新产品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如今汇聚起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的科创板,以其独特的制度包容性,为更多走在创新路上的企业敞开大门。科创板创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