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航证券]:预制菜行业专题报告:“疫”涌挡鲜,“预”风而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预制菜行业专题报告:“疫”涌挡鲜,“预”风而行

食品饮料2022-10-16裴伊凡中航证券天***
预制菜行业专题报告:“疫”涌挡鲜,“预”风而行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2年10月12日 预制菜行业专题报告:“疫”涌挡鲜,“预”风而行 行业评级:【增持】 中航证券社会服务团队分析师:裴伊凡 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16120002邮箱:peiyf@avicsec.com 中航证券研究所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行业现状: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 •预制菜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资源企业,包括农产品、初加工、包装等其他工业;中游是预制菜企业,负责预制菜的生产加工,串联上下游;下游是销售企业,包括物流运输企业和触达B/C端的平台企业等; •预制菜玩家:既有上游原料生产商和下游零售渠道商参与,也有专业预制菜企业、餐饮企业自建央厨、速冻食品企业等参与,上游玩家具有成本、渠道优势,但产品研发能力、品牌力相对薄弱;中游玩家 产品、品牌、盈利能力差异性较大;下游玩家品牌力和运营能力强; •销售渠道:根据亿欧数据统计,中国预制菜食材B端和C端的份额占比是8:2,未来B端产业升级需求+C端饮食习惯改善+新零售模式三重共振,餐饮企业是下游市场的生力军;商超、便利店则是预制菜的重要渠道;新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新型火锅超市)和直播平台正逐渐成为预制菜新的销售渠道,多因驱动B/C端需求持续高涨。 供给驱动: •资本涌入: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预制菜品类融资金额占餐饮行业融资金额的10%左右,预制菜千亿蓝海市场吸引诸多资本大咖; •冷链运输规模化: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5699亿元,冷库总容量达5224万吨,2020年冷藏车保有量达28万辆,冷链物流及仓储体系稳步发展,为预制菜保鲜及标准化、产业化保驾护航; •原料生产高效+菜品升级: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从15年的64%提升至71%,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动餐饮在食品消费市场渗透率达到40%,为预制菜源头原料的稳定供应提 供了先决条件,叠加国内企业对预制菜的持续研发创新,新品类层出不穷,冷冻保鲜技术保障食物口感,预制菜供应的质与量得到充分保证。 需求驱动: •B端:1)连锁化率提升:相比较日美,中国连锁化率提升空间较大,预制菜凭借其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助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和餐厅运营的效率;2)降本增效:疫情重构餐饮格局,降本增效需求提升,预制菜已经成为众多连锁企业的选择,同时,高出餐效率能够满足团餐、外卖、乡厨等多元场景需要,成为预制菜B端市场新增长极;3)新零售:疫情重创线下餐饮企业,诸多企业布局预制菜新零售,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C端:1)方便快捷:预制菜操作简单,适用都市快节奏生活;2)适用人群广泛:预制菜压缩了大量的做饭时间,受年轻人、小家庭、单身人群、老年人等广大消费群体欢迎;3)品类丰富:预制菜几乎 涵盖了大部分中国菜系,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口味,且伴随预制菜研发工艺日益精进,在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搭配方面也在不断改进。 投资逻辑: •中国预制菜行业刚刚起步,伴随着中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B/C端市场呈现需求双旺的增长态势。从客群看,预制菜市场目前以B端为主,B端(餐饮企业)与C端(个人消费)占比为8∶2。B端来看,市场相对成熟,中国餐饮连锁率较美日市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疫情的爆发倒逼传统餐饮企业降本增效,预制菜具备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可以助力连锁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减少人工成本、后厨面积,提升出餐效率,保证口味稳定,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不断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此外,外卖、团餐、乡厨等多元化餐饮场景成为B端需求的新增量;C端来看,市场仍处于导入期,预制菜操作方便快捷,适用都市快节奏生活,满足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多元餐饮需求,同时,受疫情的影响,居民外出就餐受限,预制菜需求激增,C端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中,未来有望引领行业的新增长。 •在餐饮业降本增效及标准化需求上升的背景下,预制菜行业依托新型社交电商营销渠道,叠加BC两端的需求共振,有望释放更大的增长潜能,建议紧抓三条投资主线:1)具备优势原材料资源的上游企业,建议关注安井食品、圣农发展、国联水产、双汇发展、龙大美食;2)具备优异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专业预制菜企业,建议关注千味央厨、味知香;3)发力预制菜新增量的餐饮企业,建议关注:同庆楼、广州酒家、金陵饭店。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行业政策调整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市场迅速扩张 餐饮重构 催化 政策+资本 融资金额增加注册企业增加上市企业增多监管规范行业政策扶持利好 场:新零售 •传统线下渠道: 餐饮/商超/便利店 •线上新渠道:直播/内容/社交电商 社区团购/外卖 公域+私域 货:品繁味优 覆盖菜系齐全爆款大单品健康养生概念 定义新生活方式保鲜/口味还原度高 人:消费观念转变 生活节奏快家庭人数少 年轻用户做饭少生活品质提升老龄化趋势 下游 B端需求 连锁化率提升 降本增效/规模化扩张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开拓多元餐饮场景 新零售/第二增长曲线 下游 C端需求 操作:方便快捷品质:健康卫生口感:还原度高品类:便捷需求 价格:高性价比 需求端 供给端 上游 生产+研发 原材料:产业化、集约化工艺:食材标准化 品质:配方改进研发:菜品品类全 保鲜:冷冻技术进阶 入局者预制菜规模 用户渗透率 中游 冷链物流 行业基石冷链存运自建物流外卖速配全国快递 驱动因子 +++ 投资赛道 上游 企业: 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畜牧种植 优势: 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 中游 企业: 专业预制菜企业(冷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等) 优势: 大单品、重研发、健康营养 下游 企业: 餐饮企业、零售企业 优势: 强渠道、精营销 资料来源: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1 目 预制菜:餐桌上的“新宠”,真香出圈 2 CONTENTS 产业链:上中游双向渗透,下游市场持续扩容 3 驱动因素:“B端+C端”需求双增,供给端优化升级 4 录投资建议及相关公司梳理 定义:预制菜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进行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简单烹饪或加 热后,可作为日常正餐食用。 特点:预制菜简化了煎、蒸、炒、炖等繁杂的佳肴制作步骤,在兼备菜品口感和产品健康性的要求下,满足了“懒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具有成本优势也体现了效率与健康兼备的特点。 图表1:预制菜产品的优势 原料采购 切洗备菜 调味腌制 煎、蒸、炒、炖 出餐 传统烹饪 购买 存储 加热半成品 出餐 时间 预制菜 标准 生产卫生 营养均衡 配料透明 高效 制作简化 随吃随取 烹饪快速 多元 单价优惠 品类丰富 健康卫生 按照加工程度来划分: 净菜类:已加工,但未经过调味腌制的果蔬、肉禽产品; 预制半成品类:经过调味、裹粉、预炸等工序的半成品菜; 预制成品菜:经过调味、腌制的菜品进一步炒制、蒸煮后的熟制品,以速冻的方式保存。 图表2:按不同加工程度分类的预制菜产品 C端为主,料理包主要面向B端 菜肴(成品) •炒制 •蒸煮 •料包 •冷冻 •加热即食 B端为主,C端零售逐步兴起 B端+C端(KA超市、生鲜电商) 食材(净菜) •筛选 •清洗 •分切 •分装 辅料及调味(预制食材) •整型 •醒发 •调味 •裹粉 •预炸 按照食用方式分类:预制菜产品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图表3:按不同食用方式的预制菜产品 种类 特点 消费群体 典型产品 保质期 企业 即食食品 开封后即可食用的预制调理制品 C端零售为主 牛肉干、八宝粥、罐头、卤味店的部分产品等 6-24个月 银鹭、华文食品、有友食品等 即热食品 只需要经过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 C端为主;料理包主要面向B端 速冻水饺、冷冻火锅料、方便面等 6-12个月 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绝味鸭脖、康师傅等 即烹食品 经过加工后按份分装保存的半成品材料,可加调味品后入锅 B端为主;C端零售逐步兴起 炸鸡块、牛肉面、调理牛排、酸菜鱼等 12个月 味知香、千味央厨等 即配食品 经过筛选、清洗、分切、按份分装的净菜,需自行烹饪和调味 主要面向B端; C端逐渐兴起 速冻蔬菜、速冻海鲜等净菜 1-7天 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 发展历程: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各种类型的预制菜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70年代末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加快了预制菜在BC双端的渗透, 行业的复合增速达到9%以上;2000年前后,国内净菜加工配送企业、深加工预制菜企业开始涌现;2014年前后,随着经济发展、外卖爆发式增长,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20年末至今,疫情的爆发导致宅家消费需求递增,催化了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 图表4:全球预制菜发展历史梳理 起源于美国 成熟于日本 国内萌芽产生 预制菜企业兴起 疫情催化加速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萌芽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日本城市化、老龄化进程加快、女性外出工作比例提高、冷链技术革新等多重因素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成熟。 直到2014年,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首次突破8000家,尤其在 2020年,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 2021年上半年,味知香抢到“预制菜第一股”的名号上市,千味央厨、安井食品、九毛九、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锅圈、望家欢等企业也纷纷涉足预制菜。 日冷集团于1942年成立,50年代起重点开拓冷冻预制菜业务,由海产品起家,重点发展冷冻预制菜及冷链物流业务。 60年代在美国实现商业化经营,进而孕育出目前全球最大的食品供应商——Sysco。 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2020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预制菜需求量大幅上涨,C端迎来消费加速期,加速了预制菜企业的成长。 图表5:美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 萌芽期(1940S-1950S)成长期(1950S-1970S)成熟期(1970S-1990S) 二战末期,美国工业化程度提升,人口密度大幅增加。餐饮业的发展以及冷冻技术的提升为预制菜保质期的延长、标品率的提升、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销量复合增速在35%以上。 战后“婴儿潮一代”逐渐成人,大规模的餐饮增量推动餐饮业的发展;美国快餐巨头抓住契机纷纷成立,预制菜以其便捷性和标准化特性迎来发展机遇,销量复合增速在10%以上。 图表6:日本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 随着预制菜在餐饮行业、大众消费市场渗透率的提升,预制菜行业增速趋缓,销量复合增速稳定在1.5%左右。 萌芽期(1950S-1970S)成长期(1970S-1990S)调整期(1990S-2010S)成熟期(2010S至今) 常年处于战争的日本本土食品资源短缺,冷冻保鲜食品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日本政府推动冷冻食品行业发展,市场上陆续出现多种冷冻熟食产品。 70-9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女性外出工作比例的提高、食品工艺的进步加快了预制菜在BC双端的渗透。20多年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9%以上。 90年代,日本因经济泡沫危机,消费与收入水平受到影响,餐饮业整体水平下滑,预制菜产业迎来第一次“寒冬”。 单身率与人口老龄化的提升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