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金针菇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21012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金针菇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21012

2022-10-13未知机构上***
金针菇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21012

核心要点:1)三季度金针菇的行情火爆主要系供求关系的变化。 2022年以来金针菇的价格比去年高,三季度后的涨幅突然变大。 ①供给侧:去年日生产量7000吨左右。 今年4月份减产以后,产量很快跌破5000吨。行业龙头也在减产。 金针菇在7月份的有效供给,实际在4000-4500吨之间,供给缩小严重。 ②需求侧:随着疫情好转,需求侧火爆。 极端天气等因素也共同导致了金针菇价格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高价,最高价格突破1万元/吨。 2)后续金针菇的价格趋势有望维持。 今年可能是寒冬,蔬菜生长受限,极端天气可能刺激金针菇价格的又一波上涨。 同时四季度是传统的火锅旺季,根据呷哺呷哺的数据,金针菇在火锅店里的上菜率是71-72%,高需求下,金针菇的价格高位有望维持。3)金针菇的产能缺失。 当前产量从日产7000吨减到了4000吨。 现在即使行情好了,减掉的3000吨里面顶多有一半恢复过来,另一半恢复不起来了。因为人解散了,厂关了,产能想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体上有1500吨的产能回不来了。 4)行业特点:①技术:金针菇行业是七分技术三分经验、介于标准和非标的生产模式的业态。做到持续的高产比较难。 ②研发:技术优势实际是人才优势,掌握核心理论体系的人在中国不超过十个。 ③核心竞争力——稳定性,即保持干爽、不出现水菇、均匀、耐放等。 ④品牌:行业龙头有300-500元的议价权。区域品牌,在当地有竞争力。 ⑤这两年价格上涨,一些企业退出,一些企业表现较好,体现了技术、资金等因素。行业介绍金针菇行业的六个方面:1)基本业态。 金针菇行业属于农业的种植业。 上游原料:玉米粒占35%,小麦麸皮占20%,米糠占30%-35%,其他还有六个原料占10%左右。米糠占据47%-48%的原材料成本,米糠尤其是油糠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针菇的原料的成本。种植:行业里的生物转化率:1公斤的综合原材料,种1.3公斤左右的金针菇。 前些年比较低,有1:1.1,到2019和2020年,大家注重转化率和单产,最高追到1:1.5。这两年有所回落,注重质量。 种植周期53天,比较复杂。 销售:代理商制度,超过90%卖给了商超,比如北京的新发地,郑州的万邦。经销商把67%的金针菇卖给火锅店(即金针菇的终端2/3是火锅店)。 如果火锅店上座率高,金针菇的需求就大,价格相对较高。 如果疫情影响严重,火锅店不景气,上座率低,金针菇的销售价格就低,渠道不畅。 现金流:生产企业普遍强势,原材料、人工和电费都是应付,欠余30-45天的账期,销售这块不欠钱,有的甚至收一部分预收款。金针菇企业的现金流普遍比净利润要多20%左右。 2)成本:行业综合成本就是4100元/吨,高的4500,低3800。 其中,原材料在1800元左右,占40%,电费350元左右,折旧500元左右,人工350元,包装340元。 除了折旧的500元不变成本以外,可变成本在3600元。 3)销售:①过去十年,金针菇价格每年的走势都是大同小异。 9、11、12、1和2月是传统旺季,其他月份是淡季,4、5、6月三个月,6月是最淡、亏损最多的时候。 ②随着供给量扩大,2012-2019年之间,价格一直是下降的趋势。 2019-2021,价格基本上贴近成本,4500左右。 2019-2021年价格并没有下降,而且缓慢上升,尤其2021年相比2020年的增长幅度比较大。 2022年比较异常,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价格比去年还稍微高一点,而且三季度后的涨幅突然变大。 ③金针菇价格是公开的,在食用菌商务网和易菇网上都有各大市场的价格,比如北京新发地和济南的市场等。网站上金针菇的均价(批发价)乘0.85-0.87,就是每个厂的出厂价。 ④利润的盈亏点是4100,现金流的平衡点是3600。 最近五六年,金针菇的价格跌到3600以下的时间会非常短,价格就又反弹,不超过两个月。 4)规模:食用菌的种类很多,有2600多个品种,适合工厂化的是6个品种,一年的产值在2800-3000亿,金针菇基本占10%,在260- 280亿的销售额。 5)三季度金针菇的行情火爆:供求关系变化。 ①供给侧:去年每天的生产量大体上维持在7000吨左右。 今年4月份减产以后,生产量很快跌破5000吨。行业龙头也在减产,行业排名第三的企业转产。 金针菇在7月份的有效供给,实际在4000-4500吨之间,供给缩小严重。 ②需求侧:随着疫情好转,今年7月份是餐饮业(中餐厅、火锅店等)的生意自2019年以来最好的一个月,需求侧火爆。 极端天气等因素也共同导致了金针菇价格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高价,最高价格突破1万元。 6)行业特点:①技术:金针菇行业有技术,不是0、1之间的关系,是七分技术三分经验、介于标准和非标准的生产模式的业态。做到持续的高产比较难,没有一个企业的产品超过10个月不发生波动。 ②研发:这个行业研发专利并没有用,技术优势实际是人才优势,掌握核心理论体系的人在中国不超过十个,企业有这种人,企业的产品品质和利润就能上涨。 ③核心竞争力——稳定性,即保持干爽、不出现水菇、均匀、耐放等。每一吨的售价在300-500元。 ④品牌:行业龙头有300-500元的议价权,同等的价位,肯定选老厂,哪怕价格高一点。全国性的品牌和当地品牌相比,大家还是钟情当地品牌。 区域品牌,在当地有竞争力。 ⑤这两年价格上涨,一些企业退出,一些企业表现较好,体现了技术、资金等因素。这两年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有两个致命问题,疫情和极端天气应对。 这两个因素应对好了是机会,应对不好损失会非常大。 例如疫情来了后,销售不畅,原来全国性的公司必须就近要卖出去,销售方案要调整,疫情来了原材料不畅,原材料属地要退而求其次,不至于去停产,往往疫情来了后一段时间就意味着行情就起来了,因为疫情来了很多公司没有做好准备,卖也卖不出去灰心了,原料也供给不上减产了,市场上供给减小,过上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行情就起来了,这就是机会,抓不住就是危机。 另一个是极端天气,这几年极端天气比较大,今年是热,去年是中原地带的大水,19/20年的时候是寿光整个蔬菜产区的水灾、风灾,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讨会,首席农业学家说,可以预见在10-20年之内,极端天气是影响农产品供给的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以后不光是金针菇,所有大农业在应对极端天气上,应对的好可能会大赚一笔,应对的不好可能会损失非常大。 Q&AQ:4、5月份减产原因?持续性如何? A:从19年以来金针菇价格持续低迷,尤其是2021年第四季度出现了旺季不旺,大家都已经很灰心了,这3年大家都没怎么挣到钱,这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2020年后半年到去年一年到今年前半年,接近20个月左右,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行业盈利能力也差了,大家熬不住了,就开始减产。 一开始是小厂减,后来大厂也减。 Q:产量从日产7000吨到4000吨,有多少是小厂减有多少是大厂减的? A:一千吨是大厂减的,其他都是小厂减的。 现在即使行情好了,减掉的3000吨里面顶多有一半恢复过来了,另一半恢复不起来了。因为人解散了,厂关了,想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体上1500吨回不来了。Q:现在价格起来了,他们想回来的意愿还有吗?A:意愿肯定有,但还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他不敢笃定说行情会一定好,回来后能不能挣到钱,有的人还是心有余悸,可能回来后价格又不行了。另一个是不一定能回来,把工人解散了,生产线都停了,设备都转不起来了,不容易回来。Q:大厂是不是回来的可能性会高一些? A:第一大雪榕,可以回来,因为他们没有转产,是自己主动减产。第三大如意情一部分回不来了,他们转产转到鹿茸菇。 后面像品品鲜蠢蠢欲动,介于鹿茸菇和金针菇之间徘徊的,可能转回来可能转不回来,但两个月内肯定转不回来。Q:7月份餐饮比较好,8、9、10月份疫情零零星星,需求会不会又下去,导致价格又调整?A:价格已经理性回归了。 暴涨到8000、9000、10000肯定是不正常现象,是短暂的现象。往日这时候卖到4500、4600是大概率事件。 原因是供给回来了一些,产品没那么紧缺了,消费还没完全起来,西北、新疆、内蒙发生了很严重的疫情。可以参考呷哺呷哺,做火锅连锁的,财报里面有所有菜品的需求量。 金针菇在火锅店里的上菜率是71-72%,在他们上可以找到很多信息。金针菇厂家2/3进了火锅店,剩下1/3进了商超、家庭等。Q:四季度需求又起来,有没有可能价格又起来?A: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极端天气是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好多人预计今年的冬天是个严冬、寒冬,寒冬很多叶子蔬菜都长不出来。可能鲜菜又是一波上涨。 现在看到的,疫情在冬季的大爆发也很有可能。 均衡利润在4100的基础上卖到5000-5500是可以预见的。 全年的均衡利润维持在15%,旺季有25%-30%的利润也很好了。今年有70%的利润率是不正常的。Q:去年淡季净利润率可以做到多少? A:这个行业一年中200天是亏损的,200天中20天是严重亏损,其他180天基本是略微盈亏的样子,但在1-2个月内赚的特别狠。 Q:现在利润这么好,大厂有没有扩产呢? A:会扩产,但不是没边际的扩产,因为生产线的容量和人员每天就那么多,会有10%以内的弹性,原来产100吨现在可以加到110吨。加人加量是可以的,有边界,基本上15%就最大了。 Q:国内四家上市公司,横向对比产能?A:这个不太好说。 雪榕会难一些,它的成本高,现金流借款比较多,关键是核心管理人员流失太厉害了。 Q:您刚才说小厂包括大厂有些产能回不来吗?这个是指的今年回不来还是说以后? 如果价格一直维持比较高的状态,后面是不是还是有可能回来? A:这个行业价格波动每年季节性非常明显,好多厂家淡季不生产,就抓旺季这一波行情。 过去的连续两三年旺季不旺,淡季不淡,所以这些厂子实际上也就没怎么挣到钱,好多都停了。Q:其实除了雪榕比较明显是有一些瑕疵之外,大家还是受益于行业的格局的改善对吧?A:可以说是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就是今年整个行业里面供求上出了问题,价格起来大家都受益。个性的问题就是有的产量多沾的光多一点,产量少沾的少一点。 有的管理的更好,品质好价格更高一点,多赚一点。 Q:分析下这个行业的特点?A:四季度本来就是食用菌的传统旺季,但是确实要考虑到目前北方地区的疫情的突然爆发。但是整体的价格来看,因为量少了,掉价的概率有,但是可能相对来说会稳定一些。 星河当时之所以退出食用品市场,一方面是质量很差,差到冬天的时候卖出夏天的价格;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才跟不上,设备跟不上。这个行业是重资产行业,需要无尘车间,里面有很多机器手。 有一些行业特点,目前来看头部就是头部。 因为川渝地区8月份的缺电情况,而蘑菇很容易温度一高污染率高(都是白菇),都是在五六度左右环境下生长的,所以一旦没有电了以后就相当于致命。 整个川渝地区目前好像就华绿并没怎么受到影响,估计已经下大力气了,比较及时的能够保证生产。但其他的个别小厂的话,影响还是挺大的。 Q:核心是产能的问题? 因为毕竟生产周期也就50来天,其实它是能够赶上。 比如说川渝大概是9月中旬开始恢复整个常态-电力恢复,如果那时候开始种到10月份,它的这个产能应该也是能够爬坡爬起来的? A:可以这么理解。 但是减产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跟养猪还不一样。 其实当时星河能够在2010年IPO,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同行竞争压力小,另外一方面就是08年发生雪灾,但星河又是在广东完全不受影响。 成本再高,市场上基本上就是那种拍卖,价高者得,所以这种情况是极少出现的。 Q:雪榕的技术总监这些人才走了之后去哪了的?会不会加入同行? A:都在行业里面。 除了雪榕的创始股东可能是内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