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科技:北交所新股,全市场唯一硅烷气上市标的,23年受益于光伏N型电池和硅碳负极扩产,未来3年年均复合增长超50%,当前45亿市值对应22年估值仅21倍 1、光伏 硅烷气主要用于硅片到电池片的镀膜环节,从而起到起到隔绝与减少光反射作用。 N型代替P型后光伏电池片用硅烷气镀膜用量将翻倍,硅烷气增速不止行业。 具体原理方面,TOPCON在原本PERC电池的背板区域,制作一层不足2nm的超薄二氧化硅(SiO2)作为隧穿层,进一步提高光照的反射吸收率,从而提高光纤吸收率和光电转化效率。 HIT异质结电池则通过在电池P-N结采用不同材料形成异质结结构进而提升开路电压进而提升光电效率,非晶硅薄膜重掺是异质结电池的重要一环。 22年是N型电池片产业元年,由于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N型电池片的渗透率在迅速提升。 2023年预计电池片产量380GW,其中P型电池PERC预计250GW,N型电池预计渗透率达到35%预计至130GW附近,按照P型电池每GW需要 10.6吨硅烷气、N型电池需要21.2吨测算,2023年光伏行业对于硅烷气的需求约为5400吨。和22年2600端相比近乎翻倍。 2、硅碳负极 负极材料碳基到硅基,10倍高比容量为核心优势。新能车千公里以上续航关键在负极。 碳基材料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而硅的比容量高达4200mAh/g,10倍以上,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负极材料,高比容量优势使得硅基材料被视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用CVD法硅烷气裂解产生高纯硅是硅基负极实现性能与成本的不二之选。用CVD法制备每1万吨高纯硅粉需要约1.3万吨硅烷气。 当前行业主要玩家是贝特瑞和杉杉股份。 按照2家的公告,23年底杉杉股份将形成1万吨硅基负极产能,贝特瑞23年底新建1.5万吨硅基负极。 根据石大胜华2021年12月公告披露,公司计划新建2万吨/年硅基负极项目,预计2023年12月建成投产。假设4万吨预计产能一半2万吨可以形成实际产量,硅氧与硅碳各占50%。 硅碳内部30%采用CVD硅烷气裂解法,按照1:1.3的硅烷气制备比例,预计23年将产生4200吨的硅烷气需求(22年200吨左右需求),相比 22年整个硅烷气行业5000吨附近的需求,几乎再造一个行业。硅烷科技硅烷气行业市占率超30%位绝对龙头,有望直接受益。 3、盈利预测与估值 受益于光伏N型电池片使用量翻倍和硅碳负极逐步放量,预计22/23/24年硅烷气行业整体需求量分别为5300/10200/16200吨,硅烷科技的实际产量分别为1700/2350/4000吨,由于三氯氢硅自制单吨成本维持在10万附近,22/23/24年硅烷气的平均售价为21/25/20万元。 同时叠加公司区熔级多晶硅24年投产和已有氢气业务,据此测算22/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2.18亿、4.01亿、6.58亿。当前市值45亿对应未来3年市盈率估值分别为20.64X/11.22X/6.84X。 建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