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亚前海证券]:首次覆盖报告:国产重组蛋白先锋,加速布局mRNA领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首次覆盖报告:国产重组蛋白先锋,加速布局mRNA领域

2022-09-30汪玲东亚前海证券羡***
首次覆盖报告:国产重组蛋白先锋,加速布局mRNA领域

公司深度报告 2022年09月30日 国产重组蛋白先锋,加速布局mRNA领域 近岸蛋白(688137.SH)首次覆盖报告 核心观点 公司是国内重组蛋白行业领先者,产品覆盖领域广阔。公司以重组蛋白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靶点及因子蛋白、重组抗体和酶及试剂等产品,以及相关的CRO技术服务。目前共推出了7700多种产品及服务项目,涵盖体外诊断、生物药、细胞治疗以及疫苗等多个领域,2020年公司重组蛋白收入规模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二,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四。 mRNA技术前景广阔,公司在mRNA原料酶及试剂领域市占率国产第一。凭借有效性、以及低成本优势,mRNA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具有颠覆性的疫苗药物开发平台,潜力巨大,上游原料酶及试剂在mRNA产品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公司2013年开始布局mRNA原料酶领域,并在2020年实现规模化生产,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市占率达到39.8%,排名国产厂商第一。公司mRNA原料酶及试剂得到沃 评级推荐(首次覆盖)报告作者 作者姓名汪玲 资格证书S1710521070001 电子邮箱wangl665@easec.com.cn 股价走势 森生物、艾博生物、石药集团等国内头部mRNA企业认可,并完成供货, 目前已经有4个使用公司mRNA原料酶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新冠诊断产品带动公司营收高增,常规业务实现稳定增长。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57万元、1.80亿元和3.4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50万元、8305万元和1.49亿元,保持较高增速,主要原因是公司诊断抗体和诊断抗原等产品用于新冠疫情检测,实现了较大的销量。2020-2021年公司新冠相关业务营收为1.13亿元和2.56亿元,占同期总营收比为62.8%和74.8%,新冠产品的销售不仅为公司带来丰厚现金流,同时为公司提供切入雅培、艾康生物等国内外知名诊断企业供应链的机会,为未来持续导入常规产品奠定基础。2019-2021年公司非新冠业务也保持了稳定的快速增长态势,实现销售收入3557万元、6654万元和8612万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4.3%。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3.39亿元和 4.12亿元,同比变化-8.56%/8.29%/21.73%,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 1.50亿元、1.59亿元,同比变化-9.32%/11.15%/5.58%,对应EPS分别为 1.93/2.14/2.26元/股。我们运用可比公司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根据Wind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27倍。根据9月29日收盘价,公司2022-2024年PE为39/35/3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变动、新品研发失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盈利预测 基础数据 总股本(百万股)70.18 流通A股/B股(百万股)70.18/0.00 资产负债率(%)25.94 每股净资产(元)0.00 市净率(倍)0.00 净资产收益率(加权)0.00 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75.51/75.51 相关研究 公司研究 ·C 近岸 ·证券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百万元)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 341.90 312.62 338.54 412.11 增长率(%) 90.11 -8.56 8.29 21.73 归母净利润 149.01 135.12 150.19 158.58 增长率(%) 79.42 -9.32 11.15 5.58 EPS(元/股) 3.73 1.93 2.14 2.26 市盈率(P/E) 0.00 39.22 35.28 33.42 市净率(P/B) 0.00 2.37 2.22 2.08 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正文目录 1.近岸蛋白:产品组合丰富的国产重组蛋白引领者4 1.1.以研发创新为本,涉及重组蛋白多个细分领域4 1.2.股权结构稳定,核心管理层拥有丰富从业经验5 1.3.新冠业务带来丰厚现金流,非新冠业务稳定增长7 2.重组蛋白:生命科学上游核心原材料,市场空间广阔9 2.1.重组蛋白技术壁垒高,下游应用领域广泛9 2.2.mRNA技术方兴未艾,上游原材料大有可为12 3.产品组合丰富,mRNA原料酶及试剂国内领先17 3.1.靶点及因子蛋白:产品SKU丰富,布局多个应用领域18 3.2.重组抗体:借助新冠诊断抗体成功切入大客户供应链19 3.3.mRNA酶及试剂:优势明显,市占率为国产第一20 4.盈利预测与估值23 4.1.盈利预测23 4.2.估值24 5.风险提示25 图表目录 图表1.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靶点及因子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三大领域4 图表2.近岸蛋白搭建多个核心技术平台5 图表3.近岸蛋白股权结构6 图表4.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7 图表5.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单位:万元)7 图表6.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7 图表7.重组抗体及mRNA原料收入占比保持上升8 图表8.下游应用中体外诊断及mRNA占比较高8 图表9.公司三费费率呈下降趋势(单位:万元)8 图表10.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呈稳定上升趋势8 图表11.2018-2022H1可比公司营收(单位:万元)9 图表12.2018-2022H1可比公司毛利率9 图表13.2019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拆分(单位:十亿元)9 图表14.重组蛋白行业产业链结构10 图表15.重组蛋白试剂下游应用领域广泛10 图表16.2015-2025E全球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十亿美元)11 图表17.2015-2025E中国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十亿元)11 图表18.2020年中国重组蛋白市场竞争格局11 图表19.2019-2021相关企业重组蛋白业务营收规模(单位:R&D为万美元,其余为万元)11 图表20.国内外重组蛋白企业产品SKU数量及销售收入12 图表21.mRNA疗法应用领域广阔13 图表22.mRNA疗法作用原理13 图表23.mRNA体外合成流程14 图表24.mRNA分子结构15 图表25.2020-2025E中国mRNA原料酶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15 图表26.部分进入临床阶段的国内外mRNA项目16 图表27.2021年中国mRNA原料酶市场竞争格局17 图表28.公司四大类业务营收情况(单位:万元)17 图表29.靶点及因子蛋白业务营收结构(单位:万元)17 图表30.重组抗体业务营收结构(单位:万元)18 图表31.酶及试剂业务营收结构(单位:万元)18 图表32.公司产品在下游各领域中均有所应用18 图表33.公司ASFVp72诊断抗原比竞品诊断灵敏度更高19 图表34.引用公司产品SCI论文影响因子分布图19 图表35.2012-2021年论文引用数量(单位:篇)19 图表36.公司新冠中和抗体比同行品牌灵敏度更高20 图表37.公司新冠中和抗体批间稳定性好20 图表38.公司mRNA原料酶产品组合丰富21 图表39.公司与凯莱英合作打造mRNA原料全线供应体系21 图表40.公司mRNA原料酶支持四家客户项目进入临床阶段21 图表41.公司mRNA原料酶对安全质控要求更严格22 图表42.公司T7RNA聚合酶比竞争产品可转录更大长度范围的DNA模板22 图表43.公司T7RNA聚合酶和进口产品性能相当22 图表44.公司加帽酶产品表达效率最高22 图表45.公司牛痘病毒加帽酶和进口产品性能相当22 图表46.公司mRNA原料酶生产基地菏泽近岸23 图表47.公司提供一体化mRNA产品CRO服务23 图表48.盈利预测(单位:万元)24 图表49.可比公司估值25 1.近岸蛋白:产品组合丰富的国产重组蛋白引领者 1.1.以研发创新为本,涉及重组蛋白多个细分领域 近岸蛋白是一家专注于重组蛋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09年成立于江苏苏州,主营业务涉及靶点及因子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等多个领域,并可以为客户提供相关CRO技术服务。基于长期实践及技术开发经验,公司搭建多个核心技术平台,自主掌握了蛋白设计、表达、制备和质控等技术环节。目前公司已经推出超过7700种产品及服务项目,包括2900余种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60余种重组抗体产品以及500余种酶及试剂产品,成功交付了4500余种CRO服务项目,涵盖体外诊断、抗体药、细胞治疗、疫苗原料等多个领域,服务客户包括罗氏、雅培、恒瑞医药、沃森生物、万孚生物在内的数千家企业与科研机构。 图表1.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靶点及因子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三大领域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作为研发创新型企业,公司自主建立了从蛋白质设计、改造、生产到抗体发现、诊断试剂等一系列技术平台,覆盖重组蛋白产品研发、生产、质控到应用验证整个流程。在研发端,公司搭建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蛋白分子进化平台、抗体开发平台和计算机辅助蛋白表达设计(CAPE)四 大平台技术,为公司持续开发相关产品提供技术保障;在产品生产及应用端,公司拥有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蛋白质制剂设计平台和应用技术开发平台,有效促进公司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及下游应用。 图表2.近岸蛋白搭建多个核心技术平台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自成立以来,公司持续深耕重组蛋白领域,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创期(2009年-2016年):搭建并完善蛋白制备技术平台。成立初期,公司以技术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为主,先后建立了多系统重组表达技术、无动物源产品生产技术、原核蛋白质复性技术、抗体开发平台等一系列技术平台。 扩张期(2016年-2018年):开发丰富细分应用领域蛋白产品。公司产品种类由原先的细胞因子及酶类拓展到各细分领域,包括靶点蛋白、诊断抗体、诊断抗原、分子生物学酶等,并逐渐推出系列产品。 成长期(2018年-2020年):建立多个技术应用平台。基于在蛋白质应用技术平台上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公司先后建立了分子与免疫诊断技术平台、mRNA设计与开发平台以及重组亚单位与VLP开发技术等多个平台。 收获期(2020年至今):产品大规模生产。随着公司技术和产品得到客户认可,公司重组蛋白产品的终端需求量变大。公司建立了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提升产能,并实现部分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1.2.股权结构稳定,核心管理层拥有丰富从业经验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合计持股29.15%。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 化星博士通过上海欣百诺、苏州帆岸、苏州捌岸及苏州玫岸间接持有公司29.15%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与邹方平等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朱化星博士拥有公司71.24%股份的表决权。其余持股较多的股东包括东运创投、苏州启华、南京金溧等,均为财务投资者,分别持股19.23%、3.00%和1.36%。前十大股东中苏州帆岸、苏州玫岸和苏州捌岸是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7.52%、3.16%和2.89%。 图表3.近岸蛋白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核心员工从业经验丰富,且均持有公司股份,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在重组蛋白领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董事长朱化星博士在基因工程蛋白质研究与产业化领域有近二十年工作经历,主导完成了多个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是公司多个核心技术平台的主要设计者。副总经理王英明从1998年起就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主持完成了原核高密度发酵表达技术及哺乳动物细胞瞬转表达平台改造,并成功用于公司大规模mRNA疫苗原料工业酶及靶点蛋白、重组抗体等产品生产。公司设立三大持股平台深度绑定核心骨干员工,三大持股平台合计参与员工人数达123人,占2021年末员工总人数的24.5%,覆盖范围广,有利于维持公司核心团队稳定,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图表4.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 资料来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