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宏观深度报告:美国“大滞胀”再思考——兼论对当前大类资产配置的启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深度报告:美国“大滞胀”再思考——兼论对当前大类资产配置的启示

2022-09-29钟正生、常艺馨、张璐、范城恺平安证券花***
宏观深度报告:美国“大滞胀”再思考——兼论对当前大类资产配置的启示

宏观深度报告 海外宏观 2022年09月29日 美国“大滞胀”再思考——兼论对当前大类资产配置的启示 证券分析师 钟正生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90001 ZHONGZHENGSHENG934@pingan.com.cn 常艺馨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2080003 CHANGYIXIN050@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张璐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100009 ZHANGLU150@pingan.com.cn 范城恺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120052 FANCHENGKAI146@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本文重温1970-80年代的美国经济、政策和市场,并思考对当下的启示。 一、高通胀的复杂性。1970-80年代美国高通胀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首先,财政和货币刺激过度,初步推升通胀;然后,粗暴的价格管制与犹豫 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浇灭通胀;再者,以两次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胀;最后,长期超调的通胀率破坏了通胀预期的稳定,引发工资-物价螺旋,加深了通胀的顽固性。 二、美联储的“过”与“功”。1970-1979年,美联储紧缩不够坚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联储一度认为通胀是“非货币现象”;其次,当时美联储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就业”而非“物价稳定”;最后,美联储决策还受到政治因素影响。1979年以后,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吸收“货币 学派”理念,将遏制通胀视为己任,坚定加息和控制货币供给。此后,美联储在较长时间里致力于稳定通胀预期,重塑了美联储的信誉。 三、“软着陆”与“硬着陆”。1970-80年代美国共出现4轮经济衰退,可 分为两次“软着陆”(1970年和1980年)和两次“硬着陆”(1973-75年和1981-82年),这是高通胀、高利率和供给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实现“软着陆”的条件是较为苛刻的:首先,CPI通胀率或需在衰退初期及时回落;其次,美联储加息不能过于激进,甚至需要在衰退到来时及时降息;最后,若发生新的供给冲击,“硬着陆”可能更难避免。 四、资产价格的线索。1970-80年代,通胀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美国 CPI通胀率三次阶段性触顶,美股皆阶段性触底。但在此过程中,市场对通胀形势以及货币政策逻辑都有一个理解与消化的过程。随时间推移,美债市场更少地交易“衰退”、更多地交易“紧缩”。在1980年以后的“沃尔克时代”,货币政策开始成为资产价格的关键线索。“大滞胀”结束后,美元、黄金等避险资产仍在较长时间里表现积极。 五、对当下的新启示。第一,本轮美国通胀成因与1970-80年代有诸多相似性,但整体压力更为有限;第二,本轮美联储虽然也曾“犯错”,但在抗击通胀方面更占据主动;第三,本轮美国经济衰退几成必然,且存在“硬 着陆”风险;第四,本轮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与1970-80年代或有较强相似性:1)美股:通胀仍是核心影响因素,未来仍有调整压力,但调整幅度或不会太深,反弹或待衰退兑现。2)美债:货币政策仍是核心影响因素,衰退兑现时也未必立即回落,需等到货币政策明确开始放松。3)美元:“强势美元”可能持续较久,美元回落或需美债利率回落。4)黄金:金价短期压力犹存,待美联储停止加息或才能迎来明显行情。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弱于预期,出现新的供给冲击,非美金融风险上升等。 宏观报 告 宏观深度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正文目录 一、高通胀的复杂性5 二、美联储的“过”与“功”8 2.1美联储犹豫的原因8 2.2沃尔克时代的功绩9 三、“软着陆”与“硬着陆”10 3.1经济衰退的三大推手10 3.2衰退程度取决于什么12 四、资产价格的线索13 3.1美股:通胀是最大的敌人13 3.2美债:与货币政策“共舞”15 3.3美元:多因素造就强美元16 3.4黄金:“滞胀”危机时受捧17 五、对当下的新启示17 风险提示21 图表目录 图表11970-80年代美国陷入高通胀危机,CPI通胀率上行速度与水平与当前类似5 图表21965-70年美国实际经济增速远高于潜在增速6 图表31965-70年美国实际失业率远低于自然失业率6 图表4能源和食品涨价显著抬升美国通胀率6 图表5国际油价上涨是美国能源CPI上扬的主因6 图表61970年以后美国通胀预期逐渐走高7 图表71970-80年代美国标题通胀率、通胀预期和工资增速走势同步,体现“工资-物价螺旋”的形成7 图表81970年代美国政策利率与通胀率走势较为同步8 图表91980年以后政策利率明显高于通胀率8 图表101970-80年失业率与通胀的负相关性逐渐弱化9 图表11美国个人税收占GDP比例在高通胀时期上升9 图表12美国政策利率与M1增速负相关9 图表13美国M1增速与CPI增速负相关9 图表141970-80年代美国经济遭遇四轮衰退,催化因素主要包括高通胀、高利率和供给冲击10 图表15美国通胀率与GDP增速负相关11 图表16相比利率,通胀与私人消费的负相关性更强11 图表17美国政策利率与GDP增速负相关12 图表18相比通胀,利率与私人投资的负相关性更强12 图表191970-80年代美国能源消费占比上升、石油净进口量上升12 图表20两轮石油危机冲击美国工业生产12 图表211970-80年代美国经济“软着陆”与“硬着陆”比较13 图表22美股走势由通胀主导,每当通胀率调头向下,美股便立即反弹14 图表23美股通常在衰退中期触底反弹,调整幅度不完全取决于衰退程度14 图表241970年代,美债市场经历了一段长期熊市,高通胀(预期)和高利率共同驱动美债利率上行15 图表251970-80年代,政策利率快速上升时,10年美债利率利率“跑输”政策利率16 图表261980年以后美联储激进加息时期,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均呈上行趋势,但美元反应相对滞后16 图表271973年以后,黄金价格走势与美国CPI通胀率整体保持较好的相关性17 图表28当前美国“工资-物价”螺旋风险相对更低18 图表29当前美国能源通胀对核心通胀的传导有限18 图表30本轮美债市场对加息的计价更及时,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可信性18 图表31当前美国中长期通胀预期并未“脱锚”18 图表321981-82年美股因美联储抗击通胀而承压19 图表33当前美股也在承受高通胀压力19 图表341981-82年衰退初期,美债利率维持高位20 图表35未来10年美债利率在衰退初期也未必很快回落20 图表36美元强势源于美国经济相对全球具有优势20 图表3710年美债利率通常先于美元指数“见顶”20 图表381982下半年通胀大幅回落、美联储降息,金价反弹21 图表39未来当通胀大幅回落、美联储降息,金价或才能反弹21 附录:1965-1985年美国经济、政策利率和资本市场的关键指标概览22 2022年以来,美国CPI通胀率一度升破9%,实际GDP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萎缩,经济的(类)滞胀特征更加鲜明,资本市场也经历了大幅波动。8月下旬杰克逊霍尔会议以来,美联储在各类场合不断提到“历史经验”,说明当前美国经济环境与 1970-80年代极为相似,而美联储也将充分借鉴当时的应对经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以期帮助美国战胜“滞胀”。 当前美国通胀压力几何?货币政策会如何应对?美国经济是否还能实现“软着陆”?资本市场何时迎来“春天”?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带着对当下的疑问,重温1970-80年代美国“大滞胀”时期的通胀、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并尝试理解其中的逻辑与规律,以期对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货币政策和市场走向有所启发。 一、高通胀的复杂性 1970-80年代美国高通胀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首先,财政和货币刺激过度,初步推升通胀;然后,粗暴的价格管制与犹豫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浇灭通胀;再者,以两次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胀;最后,长期超调的通胀率破坏了通胀预期的稳定,引发工资-物价螺旋,加深了通胀的顽固性。 1969-1982年,美国陷入高通胀危机,CPI通胀率普遍高于5%,最高曾达到14.8%。美国CPI同比增速自1968年开始便以3%以上的速度较快上升,1969年3月CPI同比破5%,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高通胀”时代。在1969-1982年里,美国CPI同比增速走势出现三轮波峰,峰值分别在1970年1月(6.2%)、1974年12月(12.3%)和1980年3月(14.8%)。 1982年2月CPI同比回落至5%以下。 图表11970-80年代美国陷入高通胀危机,CPI通胀率上行速度与水平与当前类似 战后复苏 1970-80年代高通胀 新冠疫情后 温和“再通胀” 房地产泡沫 当月同比%美国CPI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1945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1965-70年,财政和货币盲目扩张,孕育通胀走高。随着二战后经济重建告一段落,加上欧洲与亚洲经济的兴起,美国经济增长动能趋弱,但政策层面盲目刺激,导致经济明显过热。1965-1970年,美国实际GDP增速持续高于潜在增速水平,且产出缺口(实际GDP与潜在GDP差值)占潜在GDP的比重高达3-6%。换言之,当时美国经济增速中有3-6个百分点都 是政策刺激出来的。这一时期,美国自然失业率在5.6-5.9%,但实际失业率基本保持在4%以内。在当时,财政刺激的角色强于货币。美国联邦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由在1966-68年期间上升了3.2个百分点,赤字率由1965年的0.2%扩大至1968年的2.8%。1968年,美国政府开始担心财政平衡问题,时任总统约翰逊6月签署了“1968收支控制法”,通过加税补充财政收入。而美联储于同年8月“技术性降息”以对冲加税的影响,为经济过热添火助力。 图表21965-70年美国实际经济增速远高于潜在增速图表31965-70年美国实际失业率远低于自然失业率 季度%6 美国产出缺口占潜在GDP比重 4 2 0 (2) 季度%美国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CBO测算) 8 6 4 (4) 19501953195619591962196519681971 2 19501953195619591962196519681971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1971-74年,粗暴的价格管制将“短痛”变为“长痛”。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实行了为时90天的工资和物价冻结。但 实际上,随后价格管制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1974年美国政府才完全取消对物价的干预。这期间,除特殊情况外,所有商品和服务涨价都需要经过政府审批。1972年中,美国CPI通胀率回落至3%以下。这一次价格管制,被视为美国经济史上和平时期政府全面干预价格的一个特例,也被认为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这是因为,限价措施在抑制物价上涨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造成社会商品供应不足,为后来通胀的恶化埋下伏笔。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新总统卡特上台,价格管制措施逐步失效。略显滑稽的是,尼克松和卡特政府均尝试通过口头“劝诫”来管控物价。例如,卡特刚上台时曾鼓励民众买“便宜货”:“要敢于向他人炫耀,自己专挑便宜货买,并为此感到自豪”。这些劝诫对于管控物价几乎是徒劳的,美国CPI通胀率自1973年4月重新破5%,此后一路上行并于1974年12月达到12.3%的阶段高点。 1973年和1979年的一次粮食危机和两次石油危机,展示了供给冲击对美国物价的破坏力。1973年,前苏联谷物受恶劣天气影响而歉收,继而进入国际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1973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