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财政贴息贷款、医疗新基建专家电话会纪要 –20220927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财政贴息贷款、医疗新基建专家电话会纪要 –20220927

2022-09-28未知机构如***
财政贴息贷款、医疗新基建专家电话会纪要 –20220927

Q:医院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比例是否有下降? 医疗新基建和贴息贷款是否带来了较大的补充,哪些医院需要贴息贷款,是否会对医疗设备有直接的拉动? 2020年疫情后政策力度和投入都有所加强,医院改扩建很多,各地都有很多新医院、新院区扩建,上海也是一样,带来资金需求和医疗设备的采购。 医院原来设备购置还是以医院自筹为主,这几年国家投入加大后,财政支持力度也很大,对医院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这两年疫情影响,医院正常收入受到影响,在抗疫支出也比较大,光靠政府原来的财政投入不够,所以这两年推出了专项债,最近大家关注贴息贷款,不单是对医疗行业,9.15发了贴息贷款的政策,医院也在准备中。 上海今年疫情影响比较大,一般都有整个年度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今年3月疫情后中断了,6月后恢复正常但是医院收入减少,所以很多预算医院准备暂停或者延后到明年,上海大部分医院都是这样,今年年内本来的医疗设备自筹购买部分都纷纷暂缓,政府拨款采购的部分、财政批的钱还是会给到医院,可能会稍稍延后但年内应该也可以给到。 有了贴息贷款以后,有的医院可能会有部分暂缓的项目重新启动,不会全部项目都启动,也不会超过原有预算去报(上海所有医院不买任何设备也可以正常运行,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挣钱的,有更新的需求也是有钱就更新,没钱就不更新继续用),毕竟还是贷款,只是利息比较低,2年周期。 还是看医院贷款的偿还能力和设备是否是必需的。 最近这段时间各级医院(三级、二级、社区卫生院、民营医院)都在报项目,计划申请贴息贷款,申报主体和申报金额都没有门槛,从几百万到1亿的项目都有。 目前还在申报大家没有汇总,最终合计会有多少钱还不知道。 主管部门也希望医院报的项目不要零零散散,有的金额很低的小设备就觉得没必要,还是希望医院报的项目还是金额稍微大一点;数量也不要很多;涉及资金量比较大的设备更适合用贴息贷款。 Q:申报资金限制门槛2000万? 大医院(三级医院)可能要限制2000万以上,但是社区卫生院他们也在报,他们的规模肯定报不上2000万,区里会做汇总和整合。精选研报纪要杂志+V入群:up0668899Q:专项债和贴息贷款的异同? 专项债和贴息贷款都是贷款,对医院不是天上掉馅饼,专项债是定向的项目,规定哪些项目可以用哪些不能用;贴息贷款是很多项目都能用。医院还是会根据自身需求去做贷款。 新建院区? 也是有计划,建设期间轻重缓急本来就是有计划的,有的计划这个钱一直没有落实,可能会通过贴息贷款解决,比如要设置哪些科室要配哪些设备,哪些是自筹哪些是政策拨款,如果资金到不了位,可能会通过贷款。 Q:新建院区的资金怎么投? 看院区的科室配置,如果是骨科可能500张床的骨科大楼的医疗设备资金投入大概要4个亿。 神经外科可能要配CT、MRI、PET-CT等影像设备较多,比如带MRI的复合手术室投入大概要4000-5000万。 Q:明年医院预算会增长还是下降?往年预算达成率? 看经济形势和疫情运行情况,疫情好的话就恢复正常,有些暂缓的项目可能会落到明年,但是疫情要是一直反复,对医院影响就还是会比较大。往年预算都是100%执行的,但今年情况看贴息下来也不会达到100%。 Q:贴息贷款申报积极性?需求拉动量? 资金量? 本来医疗设备每年是增长的,疫情影响后有的医院不买了,有了贴息贷款会恢复设备采购正常的增长但不存在超常的增长,能恢复正常增长很不错了。 资金量肯定超过千亿,中国还是很大的。 Q:近期支持国产政策也很多,这个资金下来后是否会倾向于国产设备? 贷款的细则还没出来到底国产还是进口,但是这两年国家对进口医疗设备的认证门槛抬的越来越高,所以政府还是鼓励购置国产的医疗设备,有指导目录,清单里的要求100%购买国产的,贴息贷款的资金可能严格按照去年5月工信部和财政部发布的文件,对医疗器械明确的建议哪些100%买国产,哪些75%/50%买国产的。 实际操作也会是这么要求,如果是进口设备就要做进口认证,没有特殊理由比较难通过,所以这个政策还是对国产的医疗设备比较利好。精选研报纪要杂志+V入群:up0668899Q:三甲医院对国产设备的认可度这两年是否有所提升? 思想理念还是有提升,原来专家常年用的都是进口设备,国产设备确实这两年进步很快,达到了跟进口设备从性能、技术、可靠性接近的水平;另外国家政策也放在这边,我们跟专家主任也会沟通,他们有时候也不想用国产,用了很多年觉得进口可靠,对国产的还是有一点顾虑,我们也会跟他们讲政策要求,有的政策就是刚性的要求,就算一下子不适应也要慢慢接受。 大医院国产的医疗设备也会越来越多,国际品牌和大厂商对我们国家的政策也理解的非常透彻,很多进口大厂商都会把他们的产品放在国内生产,在国内申请注册证,采购就不会受到进口的限制,跟国产品牌的产品享受同等待遇。 Q:上海医院的扩建进展? 这两年民营医院发展还是快,公立还是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扩大院区,上海也有建新医院,但是基础资源的积累比较难需要时间,所以上海大部分还是扩建,有五大新镇医疗布局要造新医院,主要由大型三甲医院去托管或建设,主要的管理层和专家骨干都是这些三甲医院派驻。 我们在市区有个总院,在浦东、虹桥、宝山都有院区。 Q:采购联影设备有多少? 联影设备跟外资比性能怎么样? 上海进口品牌比例相对比国产高,国产占比在30%-40%,进口60%-70%,不同设备这个比例不完全一样。高端设备比如CT、MRI上海进口设备占比还是比较高,中高端的联影占比会高一些。 联影的产品专家医院买过CT、MRI、DR、PET-CT:1.CT:专家的医院有近10台CT,国产占3台,都是联影的(上海的医院),联影的肯定比东软和万东的做的好,买了联影最新的310排的CT(不到2000万)1.MRI:10来台MRI(总院区5台),联影的2台(3.0TMRI和1.5TMRI都 有);精选研报纪要杂志+V入群:up06688991.PET-CT:2台,原来有一台西门子的PET-CT,后来只拿到了国产的配置证就买了国产(配置证有不带帽子的就可以进口国产都买,有戴帽子的就要求只能买国产),联影的PET-CT也做的不错,有特殊的专利;1.PET-MRI还没买,拿到了配置证,看财政拨款情况,拨款这两年下来就买,没下来就延后一点。 低端点的产品比如DR买联影的更多,联影设备完全可以做到进口替代,而且操作方便,操作界面更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市占率是最高的。 中低端CT联影也做得很好,疫情期间CT也是主要检查设备,而且规定每个医院都要有发热门诊,单独配CT,这个就配64排以下,不需要配置证,价格也低,所以联影的性价比高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的,也有政策方面的扶持。 中高端的CT,联影在硬件参数上跟进口有的比,但是最高端的设备不仅仅是做临床,高端设备大家有科研需求,需要各种软件做不同的检查,这方面联影的底蕴还不够,在软件的丰富程度上还有欠缺。 联影在一般的临床需求可以做到进口替代,在科研和特殊检查上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医院的需求。 Q:设备除了联影还有哪些头部的国产厂家? 迈瑞:监护肯定是第一名,超过GE和飞利浦,进口品牌还不如迈瑞的份额大。超声迈瑞这两年市占率也比较高,排在前三。 其他的比如麻醉机,做到第三。检验科血球市占率也比较高。 彩超:专家医院国产占30%,70%是进口。精选研报纪要杂志+V入群:up066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