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I 引言1 第1章智慧供应链发展态势1 1.1国际商贸与供应链现状及发展前景1 1.2供应链面临的新挑战7 1.3数字技术助力智慧供应链发展10 第2章智慧供应链技术发展成熟度17 2.1智慧供应链技术分类与构成17 2.2智慧供应链技术方案成熟度曲线20 第3章智慧供应链应用的典型场景26 3.1智能规划全程物流运输方案27 3.2物流透明化与追踪场景34 3.3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应用场景39 3.4超自动化应用场景41 3.5货物ETA预测与延期预警场景44 3.6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48 第4章智慧供应链发展动向前瞻54 4.1承运人通过延伸物流服务参与供应链54 4.2制造业下沉到智慧供应链的各物流环节59 4.3物流园区以“前置”模式创新供应链服务60 4.4资本布局智慧供应链62 结语66 引言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 (WAIC)首次聚焦供应链主题。作为世界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上海拥有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正在引领供应链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作为中国发展的一张王牌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环境、贸易格局、创新产业的不断变化,全球已进入供应链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而数字机器人、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各项前沿数字技术与产业场景的不断融合,驱动全球供应链向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技术革命不断带来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等前沿创新技术也正成为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供应链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技术将助力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夯实上海航运中心地位,在数字中国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而在供应链、产业链政策的虹吸效应下,上海正引领全球供应链不断创新和变革,为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上海海事大学、壹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上海虹口数字航运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安泰EMBA供应链与物流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智慧供应链白皮书-数智世界·链通全球》,带来供应链行业发展趋势、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智慧供应链未来前瞻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和重磅解读,一起探寻创新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01章 智慧供应链发展态势 第1章智慧供应链发展态势 本报告所提及的“供应链”,是指面向国际商贸和制造消费全链条的,除了供应链中涉及物流的环节,还包括设计、采购、渠道、销售等商贸环节的广义理解。 本报告所提及的“智慧供应链”,是指运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赋能供应链业务,解决供应链中的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环节不透明、流程不标准、管理不高效等痛点问题,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的创新,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 见、可控、可信。 1.1国际商贸与供应链现状及发展前景 国际制造与贸易涉及多个主体且遍及全球各国,这中间涉及商品在各个环节的流转,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在这些繁杂的流转环节中,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串联起整个国际贸易的过程,把握整个贸易的总体流程。 (1)国际商贸环境现状 自2020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各国产业都因疫情防控的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之今年的俄乌冲突导致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此外,近些年来全球多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都远超于正常水平,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巨大,使全球消费市场购买力受到冲击。 尽管国际商贸环境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但全球贸易和供应链还是表现 出了极强的韧性。据联合国《全球贸易动态》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贸易额达28.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5%。其中,全球货物贸易额为22.4万亿美元。此外,2021年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均值为56.1%。2022年以来,虽PMI指数有所下降,但都超过50%(见图1-1)。全球都在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强化合作等方式提升国际供应链和物流通道的韧性,特别是在利用数字科技赋能供应链透明可视、风险监测、应急处置、配置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0.65 0.6 0.55 0.5 202101 202102 202103 202104 202105 202106 202108 202109 202110 202111 202112 202201 202202 202203 202204 202205 202207 0.45 全球非洲欧洲亚洲美洲 图1-1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本次报告发布方整理 区域一体化合作更紧密,亚洲成为数字创新热土。 根据世贸组织预测,2022年北美、亚洲和中东的商品贸易进出口量增长将引领全球(见图1-2),其中亚洲区域内贸易规模体量最大。随着RCEP的生效实施,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市场将会更加自由开放,中国供应链正在融入亚洲发展,并在巩固与东盟、日韩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中亚、西亚 的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可以灵活地在亚洲进行跨国产业布局,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降低产品的成本,对国际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数字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22022年全球各地区商品贸易量进出口预计增速来源:世贸组织由本次报告发布方整理 (1)中国供应链跨国发展趋势 中国供应链应当伴随中国制造实现跨国发展。当代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完整的供应链物流配套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产业链的整合并提高产品价值。图1-3展示了对制造产业链价值传导的理解:商品的价值是由原材料生产、半成品生产、关键配件制造、制成品组装和消费流通等各环节实现价值增长。过去,我国依靠巨大的工业规模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实际覆盖 了供应链中的大部分环节。未来,随着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需要转换产业链中的角色,在制造产业价值链中关键配件、品牌、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附加值更高的环节承担更多的分工。中国制造和中国供应链会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引擎”,沿着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图1-3制造产业链价值传导图 (1)数字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现状 供应链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都将通过数字化联系起来,并通过人工智能进行优化配置和决策赋能。例如,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正在为国际商流提供赋能,电子提单和区块链正在同步供应链各角色之间的信息流,供应链金融和大数据精算保险正在为资金流保驾护航,货物监测物联网和物流机器人正在物流线下作业中逐步替代人力。 目前,中国的供应链数字化服务规模随着工业4.0进程每年以远高于GDP的增速增长(见图1-4),未来几年供应链数字化服务行业的规模增速仍将持续保持在高位。随着工业4.0的快速发展,供应链数字化需要配套升级为智慧供应链。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之下的智慧供应链或将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一极。 (2)智慧供应链带动智慧物流发展 在企业探索智慧供应链的同时,物流业也在积极配合智慧升级。供应链企业正积极引入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智慧科技,来塑造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和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与此同时,物流企业也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试图整合“端到端”全程物流服务能力,合理配置物流场站、仓储、载具等关键资源,迎合智慧供应链管理对物流服务敏捷性、 透明度、坚韧性、履约力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未来十年内,将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全面升级的关键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核心是要具备更强的国际供应链管理能力,将必然拉动智慧物流市场的发展,有望诞生一个新的万亿级新兴市场(见图1-5)。 8000 6995 6000 5840 6477 4885 4000 4060 3375 2000 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市场规模:亿元 图1-52017-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统计预测 来源: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预测报告 1.2!ƒ#$%&'() 当前,国内产品由“制造业出海”向“品牌出海”转化,国货出海浪潮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博弈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等不确定因素此起彼伏,使得制造企业、贸易商等供应链主体对于供应链的需求逐渐由经济性向可靠性转变,对于跨境供应链服务的可靠性、风险可控、敏捷性以及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当前的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挑战一:如何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保证供应链的可靠服务 近两年随着“准时化生产(JIT)”、“零库存”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无论大、小货主都对运输时效性和货物运输安全愈加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国际供应链服务必须提升自己的履约能力,即保证将约定数量的货物安全、按时送到约定的收货人手中。例如当前,国际班轮准班率下降、港口大面积拥堵,又叠加不同国家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的差异变化等因素,使得如何强化履约保障是智慧供应链面临的一大新挑战。 挑战二:如何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有效提高供应链风险控制能力 由于持续的中断,物流全程可视化的话题在过去两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2021年为解决可视化问题的初创公司获 得的投资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这预示着企业已经意识到“可视化”对于提高供应链风险控制能力的优势所在。物流全程可视化帮助货主、承运人及其他相关主体实时了解货物的运输情况,包括实时位置、状态监测数据以及异常状态等,以便出现问题时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应对。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推广物流全程可视化对于当前的供应链现状来说是一项挑战。首先在于技术成熟度不统一。当前对于陆上段的运输动态,成熟的陆上定位、通信技术和港口EDI系统已经 可以清晰的提供,但是海上段的货物监测仍存在短板。目前包括中远海、马士基、地中海、赫伯罗特、达飞等全球前十大船公司都在开展智能集装箱的探索应用,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这表明对于海上段的货物运输监测正在逐步完善,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其次在于不同渠道的数据资源整合。这一点在Project44的物流全程可视化解决方案里就可以看出,它整合了超过430万辆货车、800多家信息提供商、全球100多家航空公司以及还有船舶和港口的资源信息,并将服务拓展到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物流全程可视化服务要能够最终被货主所接受并为服务提供者带来直接利益还需要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商业模式,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挑战三:如何保证供应链各环节高效协同,以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近两年,疫情蔓延的同时,单证无纸化改革也在大刀阔斧的进行中,像国际物流领域的电子提单、电子面单、无纸化放货等字眼会经常跃入我们的眼帘。2021年3月,由中远海集团牵头组建的航运区块链技术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在香港成功组建并正式运营。GSBN发布的“无纸化放货”产品将进口货物提货手续从24-48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极大的提高了物流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纸化放货”产品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主要原因在于各环节之间的业务协同效率低。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个例,智慧供应链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克服的挑战之一。 当前,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同效率低,主要原因在于存在数据孤岛。这里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部分企业担心数据共享会导致数据泄露,进而影响其竞争优势的发挥,因此对数据共享仍有抗拒心理。 客观因素有两点: 其一在于数据标准不同一。传统供应链信息系统一般是基于企业内部需求而建立,仅关注数据在企业内部的流转,而对于和外部的数据衔接则相对不重视。因而导致不同的供应链信息系统使用不同的标准,客观上影响的数据的流通。 其二在于供应链各环节、各地区数字水平不一。头部企业对于供应链的数字流程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