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度报告 2022年09月19日 汽车冲压及焊接领域老将,转型一体化压铸及轻量化 ——常青股份(603768.SH)首次覆盖报告 核心观点 深耕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数十年。公司前身为“合肥市常青冲压厂”于1988年成立;2017年,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冲压以及焊接零部件,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 行业格局分散,公司具有相对竞争优势。1)从冲压行业空间来看, 2025年我国汽车冲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2)从行业竞争 格局来看,竞争格局极度分散。2021年11月29日,我国现存汽车零部 件企业约52.6万家。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约9.9万家,同比+52.31%。由于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对于工艺水平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要求较高,公司相对于区域内非上市企业具有先发优势以及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足以满足整车厂的需求。 深度绑定国产自主品牌,安徽汽车行业聚集优势助其发展。1)公司深度绑定国产自主品牌,2021年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江淮、奇瑞、众合、戴姆勒、比亚迪。随着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公司尽享行业β;2)安徽省汽车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汽车产业大省逐步确立。公司主要生产基地集中于安徽省境内,区域政策助力公司冲压及焊接业务发展。 公司轻量化战略明确,持续突破压铸、锻造、挤压三大铝合金成型工艺。从公司层面来看,公司在四届八次(2021年9月23日)董事会上通过了《关于投资兴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建设项目(一期)的议案》。从在建项目进度来看,轻量化项目进程较快,随州商用车轻量化结构数字化冲焊项目已完工。公司一体化压铸项目正处于调研阶段。从客户拓展来看,大众安徽和蔚来汽车进行接触洽谈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同步推进全套前瞻性技术论证研究与部分试制生产。 投资建议 公司深度绑定国产自主品牌,且具有安徽汽车产业集群优势,新能源汽车品牌拓展已有初步成效。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3.65亿元、42.04亿元、55.16亿元,分别同比+11.82%、+24.94%、 +31.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1.68亿元、2.88亿元,分别同比+37.90%、+105.53%、+70.93%。我们给予公司2022/23/24年EPS预 测分别为0.40/0.83/1.41元/股,基于9月16日股价22.50元,对应PE 分别为56.03/27.26/15.95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一体化压铸以及轻量化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 评级强烈推荐(首次覆盖)报告作者 作者姓名段小虎 资格证书S1710521080001 电子邮箱duanxh@easec.com.cn 股价走势 基础数据总股本(百万股) 204.00 流通A股/B股(百万股) 204.00/0.00 资产负债率(%) 54.17 每股净资产(元) 8.91 市净率(倍) 2.57 净资产收益率(加权) 4.23 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28.37/14.28 相关研究 公司研究 ·常青股份 ·证券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百万元)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 3008.99 3364.53 4203.69 5516.37 增长率(%) 30.99 11.82 24.94 31.23 归母净利润 59.41 81.93 168.35 287.83 增长率(%) -20.97 37.90 105.49 70.97 EPS(元/股) 0.29 0.40 0.83 1.41 市净率(P/B) 1.90 2.45 2.25 1.97 市盈率(P/E)57.7256.0327.2615.95 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基于9月16日收盘价22.50元) 正文目录 1.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老将,业务向全国范围辐射5 1.1.深耕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数十年,进军一体化压铸及轻量化领域5 1.2.公司股权架构清晰,股权与管理权高度集中5 1.3.冲压及焊接业务占比稳定,公司业务范围向全国辐射6 2.公司营收增长提速,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利润端承压7 3.国产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轻量化趋势确立10 3.1.汽车冲压焊接行业需求广泛10 3.2.“一体化压铸+轻量化”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方向13 4.发挥区域优势绑定国产自主品牌,一体化压铸及轻量化布局进行时15 4.1.竞争格局分散,公司竞争力相对充足15 4.2.安徽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公司区域优势凸显17 4.3.深度绑定自主品牌,尽享国产汽车β19 4.4.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以及轻量化21 5.盈利预测21 6.风险提示23 图表目录 图表1.常青股份历史沿革5 图表2.常青股份股权架构图(截至2022年半年报)6 图表3.2018-2021年公司业务营收占比情况7 图表4.2017-2021年公司各地区业务营收占比7 图表5.2017-2022H1公司营收情况7 图表6.2017-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7 图表7.2017-2022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8 图表8.2017-2022H1公司各项费用率8 图表9.同行业公司资产负债率对比9 图表10.同行业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次)9 图表11.2017-2022H1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情况9 图表12.2005-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10 图表13.2009-2021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图表14.中国乘用车销量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11 图表15.2009-202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12 图表16.2009-202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12 图表17.车身冲压示意图12 图表18.底盘冲压件示意图13 图表19.我国汽车冲压行业市场规模预测13 图表20.201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4 图表21.201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4 图表22.特斯拉后地板一体化压铸14 图表23.减重10%的能效提升效果15 图表24.减重15%的能效提升效果15 图表25.中国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16 图表26.汽车冲压行业上市公司17 图表27.公司区域内主要竞争对手汇总17 图表28.公司生产基地分布18 图表29.安徽省发展汽车行业政策19 图表30.2017-2021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20 图表31.2017-2021年前五大客户年度销售额占比20 图表32.公司主要供货车企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汇总20 图表33.2021年客户销售额占比20 图表34.2021年前五大客户年度销售额20 图表35.2017-2022年6月江淮汽车乘用车销量21 图表36.蔚来汽车销量21 图表37.常青股份盈利预测23 1.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老将,业务向全国范围辐射 1.1.深耕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数十年,进军一体化压铸及轻量化领域 汽车冲压零部件老将,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及轻量化。公司前身为“合肥市常青冲压厂”于1988年成立;1992年,公司更名为“合肥常青机械厂”;2003年,合肥常青机械厂以零资产方式转让给吴应宏、吴应举;2012年,公司设立子公司十堰常森和北京宏亭,分别收购十堰香亭和北京香亭的汽车零部件经营性资产,并承接其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相关业务;2017年,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上交所挂牌上市。证券简称“常青股份”(股票代码:603768.SH)。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冲压以及焊接零部件,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分为车身冲压及焊接零部件、底盘冲压及焊接零部件。近年来,公司技术中心深度研究一体化压铸工艺,公司未来3-5年经营主线拟逐步转型为以轻量化材料为核心的车身结构件和轻量化底盘业务。 图表1.常青股份历史沿革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公司官网,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整理 1.2.公司股权架构清晰,股权与管理权高度集中 公司股权架构集中,实际控制人为吴应宏和朱慧娟夫妇。截至2022年H1,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应宏直接持有公司31.86%的股份,其妻子朱慧娟持有11.64%的股份,二人合计共持有43.50%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第二大股东吴应举和吴应宏为兄弟关系,持有公司18.38%的股份,实控人家族合计持股占比达到71.18%,股权与管理权的高度集中有利于公司战略的执行和贯彻。 图表2.常青股份股权架构图(截至2022年半年报) 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1.3.冲压及焊接业务占比稳定,公司业务范围向全国辐射 公司业务立足华东,非华东地区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高。从各项业务营收占比来看,公司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相对稳定,地位不可撼动。2021年公司车身冲压机焊接零部件、底盘冲压及焊接零部件、其他汽车零件业务、其他业务的占比分别为52.74%/26.95%/0.76%/19.54%。整体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板块占比为80.46%,同比+0.05pct。从公司各地区业务营收占比来看,公司向华东地区以外的业务拓展效果显著。2017/2018/2019/2020/2021年华东地区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75.79%/68.63%/66.92%/62.29%/59.62%,占比持续下滑。2021年公司华东、华南、西北及华中、华北、西南、其他业务(地区)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9.62%/8.94%/6.06%/4.61%/1.22%/19.55%。 图表3.2018-2021年公司业务营收占比情况图表4.2017-2021年公司各地区业务营收占比 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2.公司营收增长提速,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利润端承压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随着公司加快开拓新能源客户并稳步拓展轻量化业务,公司的业务规模逐步扩大,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0.09亿元,同比增长30.99%,2017-2021年的CAGR为11.95%;2022年 H1受商用车业务规模下降影响,公司实现营收15.07亿元,同比下降5.30%。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营业成本的上升大幅影响了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水平,2022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下降47.19%。 图表5.2017-2022H1公司营收情况图表6.2017-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原材料上行盈利承压,费用管控水平良好。2017-2021年,公司毛利率 以及净利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2017-2021年,公司毛利率由19.05%下滑至12.99%;净利率由6.64%下滑至1.97%。从利润率方面来看,公司采用“成本+加工费”的定价模式,按照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及税金后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因此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将直接提高公司生产成本,盈利能力受上游挤压较为严重。从费用率来看,2017-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1%、3.73%、2.64%、1.57%,分别同比 -0.15pct/-0.44pct/-0.01pct/-0.56pct,期间费用率整体下降了1.16pct,费用管控能力处于较好水平。 图表7.2017-2022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图表8.2017-2022H1公司各项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资产负债率处于同行内偏高水平,总资产周转率处于同行内较低水平。1)2017-2021年,公司的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等债务规模也随之提升,2022年H1公司负债率为54.17%,同比+0.81pct,在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2017-2021年公司总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