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诚信托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诚信托或公司)初创于1995年11月,前身是中煤信托。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其持有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全部划转至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保集团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0年,公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24.57亿元,中国人保集团持股比例增至32.9206%。2018年6月,公司组织人事关系转由中国人保集团党委管理。2022年,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48.5亿元。公司是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届会长单位,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国债协会会员单位。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变革,中诚信托阔步向前,业务范围不断拓宽。2001年,公司成为首批获准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2005年,公司取得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法人资格、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2007年,公司成为国内首批换发金融许可证的信托公司;2008年,公司获得受托境外理财业务资格;2009年,公司取得以固有资产从事股权投资业务资格;公司成为首家拥有国际业务全牌照的信托公司,先后获得QDII,RQFII、QDIE等资格;2018年,公司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格;2020年公司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受托管理人资格。 依托中国人保集团等强大的股东实力,公司坚持稳健经营谋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在行业深化转型时期,中诚信托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业务转型创新,扎实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转型。成立以来,公司经营稳健,连续27年盈利。截至2021年末,公司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2352亿 元,固有资产总额217.10亿元;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全年 利润总额10.11亿元,净利润10.29亿元,多项经营数据稳中有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经营目标。 中诚信托深耕传统业务优势,并开拓小微金融、股权投资、国际业务、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创新业务,加强财富管理建设,保持各项经营业绩指标良好水平,荣获行业评选数十项荣誉嘉奖。在战略布局上,公司通过参控股嘉实基金、国都证券、中诚宝捷思货币经纪、中诚资本、国都期货等公司,搭建了多元化金融平台。 中诚信托坚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能定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积极发展具有直接融资特点的资金信托、以受托管理为特点的服务信托、体现社会责 任的公益信托,打造综合信托服务能力和差异化投资管理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人保集团战略服务,努力做强、做优、做大,致力于成为综合实力一流、具有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信托公司。 关于中诚信托慈善信托工作室 中诚信托是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后首批开展慈 善信托的信托公司之一。为提升慈善信托业务专业能力,中诚信托于2019年4月设立慈善信托工作室,其目标是:以专业的慈善信托受托管理能力为核心,围绕公司业务转型和慈善事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业务协同和慈善资源整合能力,打造一流慈善信托专业品牌。 公司积极拓展慈善信托业务领域,累计备案18单慈善信托,涵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教育、疫情防控、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公益创新等领域。公司积极推动慈善信托创新,探索了“双重扶贫”、“信托+保险”联合帮扶、“信托 +保险+期货”联动帮扶等新模式,搭建了永续慈善、家庭慈善等新平台。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公司设立慈善信托分别支持甘肃临洮县、和政县、内蒙古察右中旗、后旗以及呼伦贝尔等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探索“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良性循环,支持帮扶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发挥“慈善信托”与“保险保障”的双重优势,为群众提供防贫保险、养殖保险,直接惠及群众2万余户;创新“信托+保险+期货”联动,开展饲料价格保险、生猪价格保险等创新,在更大范围分散风险,实现更好的保障效果。 发展教育 公司组织员工奉献爱心,通过慈善信托与新疆阿图什市、吐鲁番市共计85名家庭困难学生建立一对一亲情资助;公司持续通过慈善信托资助困难学生,向云南怒江州泸水市古登乡80名学生资助了近视眼镜,向甘肃和政县槐庄小学115 名学生提供保暖校服,向北京延庆区10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资助。 疫情防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司通过慈善信托为北京市东城、西城、丰 台区9个街道200余个基层组织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和志愿者购买防护物资,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也为筑牢疫情防线、护航精彩冬奥做出了积极贡献。 艺术文化 公司为高净值客户量身定制家族永续慈善信托,分别支持艺术教育事业、中医药传承发展等领域,满足了委托人对慈善财产运用安全、规范、永续的要求, 发挥了慈善信托在家庭教育、家风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 生态保护 公司通过慈善信托践行绿色发展,资助我国风沙灾害的起源区、多发区——阿拉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种植梭梭树3000亩,为构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益创新 公司设立公益创新慈善信托,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和助残济困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创新发展,目标是资助在领域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范围创新、路径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公益项目。 目录 关于中诚信托1 关于中诚信托慈善信托工作室3 一、慈善事业的新发展6 (一)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6 (二)慈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持续发挥积极作用7 (三)慈善文化理念持续深入人心8 二、慈善信托六周年发展成效9 (一)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创新高9 (二)慈善信托备案地区较为集中13 (三)受托人队伍快速扩大14 (四)委托人结构呈现新的特征16 (五)信托期限更为长期、灵活18 (六)信托目的持续聚焦教育和扶贫济困18 (七)慈善信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 三、慈善信托是企业开展大额慈善活动的理想方式22 (一)企业是我国慈善事业的主要力量22 (二)企业设立慈善信托与成立基金会的比较分析24 (三)企业设立慈善信托的主要业务流程27 (四)企业设立慈善信托实践中的关键问题29 附录:慈善信托备案项目一览(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35 从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起,到2022年8月 31日止,慈善信托已走过6个完整年度。中诚信托在每年《慈善法》实施周年日推出慈善信托主题研究报告,致力于系统总结过去一年慈善信托发展的特征和成效。在本报告中,我们认为,慈善信托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度备案数量创新高,受托人队伍显著扩大,慈善信托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本报告也关注到企业在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大额慈善、推进第三次分配的意愿不断增强,而慈善信托是企业开展大额慈善活动的理想方式。因此,报告从设立条件、财产管理、税收待遇等角度对企业设立慈善信托和成立基金会这两种慈善方式进行了全面比较,认为慈善信托是企业以更低成本、更灵活方式开展慈善活动的理想选择,并对企业设立慈善信托应当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为企业更好开展慈善活动提供专业研究支持和经验借鉴。 一、慈善事业的新发展 慈善事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在《慈善法》颁布实施的第六个年度中,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社会组织捐赠收入又创新高,慈善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慈善事业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慈善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一)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 1.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增长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也成为我国公益事业重要主体。根据民政部门的相关数据,2012年,我国社会组织总量只有32万家;2013年达到39万家;2014年达到46万家;2015年达到53万家;2016年达到61万家; 2017年达到69万家;2018年达到76万家;2019年达到84万家;2020年超过 89万家。民政部2021年第四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 社会组织90余万家,其中社会团体37.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2.1万个,基 金会8885家。照此增长速度,预计到2022年,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将突破100万家大关。慈善组织的数量也有明显提升,根据慈善中国网站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在全国民政部门登记慈善组织10796家,其中具有公开募捐 资格的慈善组织2572家。 2.慈善捐赠总额创历史新高 随着个人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慈善捐赠数额屡创历史新高。根据第十九届(2022)中国慈善榜的数据显示,本届共上榜慈善家135位(对),2021年度合计捐赠62.9169亿元;上榜慈善企业1511家,合计捐赠240.1947亿元。与往年相比,本届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企业数量和捐赠总额均创历史新高。从榜单分析来看,乡村振兴、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灾害救助、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大额捐赠主要流向;来自互联网、房地产、金融、制造业等行业的大额捐赠占主导地位。排在榜单前十名的慈善家共计捐赠45.5825亿元,最低捐赠额为1.06869亿 元。捐赠额在1亿元以上的慈善家达到18位,是2020年的2倍,合计捐赠 29.1667亿元。 (二)慈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1.慈善事业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022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明确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2.慈善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力量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慈善事业被赋予更加重要的地位与责任,慈善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对接平台,及时发布本省和帮扶地区乡村振兴规划、政策、项目等信息,提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供需对接成功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加强共享合作。《通知》强调,要大力培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支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的社会组织依法登记,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振兴、科技助农、文化体育、环保生态、卫生健康、社会治理、 民生保障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依法领办创办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三)慈善文化理念持续深入人心 1.互联网进一步传播了公益慈善理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公益慈善已成为现代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形式和最鲜明的特征。互联网极大丰富了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渠道,大大提升了公益慈善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广泛传播了公益慈善的价值理念,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有效加强了公益慈善的资源汇集和需求对接,使各类公益慈善资源更加精准地配置使用,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公益慈善的交流与合作,为公益慈善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根据民政部门的数据,近三年以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善款近100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8%。这得益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自2017年至今,中国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 在5年间从25亿元增长到近100亿元,增长了近4倍。 2.慈善事业的规范程度不断提升 由于慈善领域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募捐市场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不够、公信力有待提高、慈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