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机构投资者一周观点精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机构投资者一周观点精粹

2022-08-28未知机构听***
机构投资者一周观点精粹

机构投资者一周观点精粹-2022.8.28目录1、宏观方面包括:全球央行JacksonHole会议点评、824国常会点评、7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点评、美国7月FOMC会议纪要点评。2、行业与板块方面,本文给出了五个板块点评分析内容:1)中美审计监管协议对市场影响。2)煤炭板块:水电供给乏力、煤价稳中有涨;煤炭行业三个预期差;能源危机下煤炭板块交易价值等。3)石油天然气板块:OPEC减产、油价重心企稳上移、欧洲天然气扰动等。4)电子板块:中芯国际天津扩产事件;PCB赛道;功率半导体等。5)新能源板块:锂电产业链跟踪;光伏产业链跟踪;氢能政策跟踪;储能板块跟踪等。注:最近5个交易日内,一级行业角度,煤炭、农林牧渔、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行业涨跌幅排名靠前,电子、国防军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行业涨跌幅排名靠后。概念板块角度,煤炭开采、油气开采、纯碱、生物育种、贵州省国资等板块涨跌幅排名靠前,先进封装、机器视觉、半导体设备、培育钻石、工业4.0等板块涨跌幅排名靠后。正文一、宏观部分(一)全球央行JacksonHole会议点评事件及背景:JacksonHole会议由美国地方联储堪萨斯城联储主办,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82年,JacksonHole会议的话题转向了央行货币政策,随后JacksonHole会议就因各国央行高官齐聚于此而闻名。历次JacksonHole会议主题基本都紧扣当时的全球经济及货币政策主题。2007年会议主题为“住房、住房金融与货币政策”,2009年会议主题为“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政策”,2015年为“通胀与货币政策”,2022年为“重估经济和政策的约束”。 8月26日,鲍威尔在JacksonHole央行年会的讲话开始后,美股应声下跌,纳指最终收跌3.94%,美元指数收涨0.4%。Z券商:JacksonHole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都讲了什么?对于基本面,鲍威尔表示,“经济继续显示出强劲的潜在动能,劳动力市场尤其强劲。”对于通胀,鲍威尔表示,“尽管7月通胀数据较低令人欣慰,但目前通胀率远高于2%,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现在并非暂停加息的合适时机。”对于9月加息幅度,鲍威尔表示,“9月再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大幅上调可能是合适的。”对于未来加息前景,鲍威尔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过早放松政策是不适合的...为遏制高通胀,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紧货币政策。”市场认为鲍威尔相当鹰派。JacksonHole会议开始前几个小时CME显示的9月加息50BP和75BP的概率在50%上下“你追我赶”,而鲍威尔讲话后9月加息75BP的预期开始大幅反超。可见,市场对鲍威尔讲话的解读相当鹰派。为何鲍威尔再度转鹰?7月底以来美国的外交、内政基本服务于总统拜登支持率。尽管小幅反弹,但目前拜登支持率仍仅略高于41%。40%是总统支持率阈值,距离中期选举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拜登政府仍需努力。尽管美国通胀已见顶,但中期选举前难以大幅下移,因此美联储仍需保持鹰派以彰显拜登政府“通胀不降不罢休”的决心。这就是鲍威尔在本次会议上转鹰的主因。当然,我们预计中期选举后美联储大概率转鸽。12月或将结束加息。如何影响市场?1)美债:未来2个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或冲高回落。短期继续反弹,3.5%仍为天花板,年底或重回2.5%下方。2)美元:继续保持强势,唯有美联储结束加息、欧洲能源风险降温才能打破美元强势格局,预计拐点在今年底到明年初。3)美股:或已进入“最后一跌”。4)国内资产:短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上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或受中美利差约束,权益风格或在波折中切换,旧能源性价比开始好于新能源。(二)824国常会点评事件:8月24日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三方面要点:一是明确专项债结存限额使用额度。会议明确后续地方可依法使用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并于10月底发行完毕。二是追加基建资金并核准新增项目。资金维度,会议提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项目维度,再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三是进一步放开“因城施策”地产政策。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T券商:一、增加3000亿政策性基建资本金工具+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打开政策空间。本次国常会提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关注两个信息:一方面,6月29日国常会宣布的3000亿元政策性基建资本金工具仅用2个月已经全部投放完毕,投放速度超出预期,政策执行力有明显的提升。另一方面,本次再增加3000亿元,节奏上与2015-2017年专项建设基金类似,我们认为政策加码存在“小步快走、边走边看”风格。2015-2017年2万亿元专项建设基金,共分7个批次推出,其中前4批8000亿元在2015年8-11月接连出台。因此,我们认为,当前3000+3000亿元政策性基建资本金工具可能并不是终点,如果后续稳增长压力继续存在,则不排除继续增加额度的可能。本次国常会宣布,“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的1.0-1.5万亿。但如果结合新增的3000亿元政策性基建资本金工具来看,政策的合力实际上不小。我们认为,本次增加的3000亿元政策性基建资本金工具某种程度上可能恰恰是专项债少发的替代政策。年初至今,全国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3.5万亿元,其中仅有2722亿元用作项目资本金,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仅有7.7%。如果在本次会议的基础上,再多发5000亿 元专项债,实际上能用作资本金的资金也仅有385亿元(按照7.7%的比例测算)。而如果增发3000亿元政策性基建资本金工具,则全部可以用作项目资本金,能够起到的撬动效果是增加专项债额度7.8倍。节奏上看,本次国常会明确要求,这5000多亿元专项债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我们认为,考虑到9月各省财政部门、人大常委会需要调整地方财政预算,本批专项债的发行可能将从9月底、10月上旬启动,10月发行完毕,11月开始投入使用。二、9、10月可能是基建投资、施工共振走强的阶段。除了上述两个面向基建资金端的政策外,本次国常会还提出了其他剑指基建的政策——“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因此,接下来基建投资或将会迎来“有增量资金,也有增量项目”的局面,基建投资力度预计将进一步走强。8月,在全国“北涝南旱”的极端天气影响下,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大,部分地区气温过高,导致基建等需要户外作业的工程无法正常展开,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基建施工的进度。而这种极端天气并不会一直持续,预计在9月逐渐进入深秋以后可能会有所改善。考虑到进入11月,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将不再具备施工条件,9、10月将是为数不多的基建施工窗口。在这种情况下,前期滞后的工期需求在9、10月回补,而后期的工作也需要尽力往前赶。因此,预计9、10月将继6、7月以后,迎来年内基建施工的第二个提速阶段。在基建投资、施工共振走强的情况下,预计基建上游相关行业的需求会有边际改善。三、重视“锦标赛”效应。本次国常会最应该重视的,实际上是“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国务院大督查将地方稳经济工作纳入督查和服务范围”。在今年的背景下,督促落实对稳增长的意义不容小觑,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将会是接下来稳增长力度提升的关键驱动。上下半年稳增长力度不同,但原因相通,核心都是政策执行力。如果市场对于政策力度和经济增速过度担忧,可能存在定价错误,应当重视预期差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三)7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点评事件:2022年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7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2022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下降13.4%;2022年1-7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1.1%。G券商:7月,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高温天气持续、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单月同比增速再度转负。但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产业链供应链继续恢复,提振消费政策持续加码,装备制造业盈利持续改善。向前看,三季度工业企业盈利仍将承压,四季度起有望恢复上行。短期内,8月高温天气持续,价格涨幅加快回落,可能导致工业企业盈利继续承压。但后续扩投资、促消费、助企纾困政策的持续发力,有望推动企业生产继续恢复,叠加成本压力的逐步缓解,将带动工业企业盈利向上修复。Z券商: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7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再度转负,分行业来看,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降幅显著走扩是主要拖累,上游采矿业和中游加工组装类行业利润增速也有下行,而在汽车制造业的带动下,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速小幅回升。从营收结构上来看,7月PPI增速加快下行,“价”对利润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也有走低,“量”的贡献趋于稳定;营收利润率有所回落,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费用同比也有走高,反映工业企业的成本水平仍然较高,经营压力有所增加。7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有所回落,库存延续去化,但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的实际库存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意味着企业的库存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目前,随着交通物流限制的基本解除以及高温天气的逐渐缓解,供给端的修复明显快于需求端,工业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库存居高不下的症结,仍在于消费潜力未能有效释放,促需求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四)美国7月FOMC会议纪要点评事件:8月22日1年期LPR下调5BP至3.65%,5年期以上LPR下调15BP至4.30%。C券商:LPR非对称下调是否符合预期?1年期LPR下调低于预期,5年期LPR下调符合预期。央行曾在5月发布的一季度货政报告中提及,2019年8月改革后的LPR由报价行综合考虑市场利率走势并在参考MLF利率的基础上市场化报价形成,形成了“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因此5月16日1年期MLF利率维持不变,5月20日1年期LPR亦维持不变在“情理之中”,而5年期LPR下调15BP则超出预期。反观本次,8月15日1年期MLF利率下调10BP之后,市场预期1年期LPR下调10BP,而考虑地产需求相对低迷,5年期LPR预期下调幅度超出10BP,因此整体来看,1年期LPR下调低于预期,5年期LPR下调符合预期。如何理解这次非对称下调LPR?意在引导房贷利率下行,提振地产需求。首先,7月地产相关数据仍然偏弱,居民和企业中长贷仍然同比少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当月同比仍有30%以上的下滑,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数据亦未见明显好转,地产对于信贷、财政、经济等各方面的拖累持续显现。央行在二季度货政报告中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调整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而上一次货政报告谈及“合理增长”是在2020年二季度,我们认为央行推动信用扩张的基调并没有改变,而地产则是后续信用扩张的主线,因此5年期LPR保持和上次相同幅度的15BP调降是符合预期的。其次,我们回顾下本轮宽货币的历程,2021年7月、12月降准0.5pct之后,12月1年期LPR在MLF没有调降的背景下单独下调5BP,1月1年期LPR跟随MLF下调10BP,也就是说,本轮宽货币以来1年期LPR比MLF多下调5BP,这或是本次1年期LPR只降5BP的原因之一,此次非对称调降之后1年期MLF和LPR本轮累计均下调20BP。最后,央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从2021年12月的高点5.63%回落101BP至4.62%,但在居民收入下降、信心不足、信用冲击的三重影响下,房贷利率和地产销售的负相关关系并未较好呈现。对于银行而言,历史上虽然LPR下调拖累净息差,但能以量补价,然而目前未有量的明显抬升,因此1年期LPR只降5BP或亦有呵护银行之意。如何看待后续货币政策和资产配置方向?宽货币或仍将延续,利率下行或是大势所趋。我们在上次降息点评中提到,后续1年期、5年期LPR或顺势下调,短端利率在经济进入真正复苏之前,或仍维持偏低水平,长端利率则打破前期2.7%的低点,有望突破2.6%。目前长端已破2.6%,但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