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济药业发布2022年中报。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3.76亿元,2021年同期净亏损43.94亿元,同比减亏40.1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3.53亿元,2021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2.10亿元。 观点:研发成果屡传捷报,期待首个产品商业化推进 公司2022年上半年大力推进研发,整体运行平稳。净亏损为3.76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净亏损43.94亿元减亏40.18亿元,主要由于发行予投资者的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减少,且去年公司上市产生了0.27亿元的相关费用。经调整利润方面,公司上半年亏损3.53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亏损2.10亿元增加1.43亿元,主要来自支付薪酬由2021年同期的0.01亿元增至0.23亿元,且研发投入和行政费用亦有上升。 创新产品进度持续领跑,研究成果收获国际肯定。2022年上半年,3款核心产品不断取得推进:1)CT053(BCMA CAR-T)IIT研究结果发表于《Haematologica》 , 计划于Q3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 ;2)CT041(Claudin18.2 CAR-T)国内关键II期临床于3月实现首例患者入组,中国、美国临床研究更新数据于ASCO大会进行壁报展示,IIT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3)CT011(GPC3 CAR-T)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长期完全缓解病例报告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是CAR-T细胞联合酪氨酸酶抑制剂获得肝癌完全缓解的首次报告。 前瞻建立整合CAR-T技术平台,巩固细胞治疗赛道优势地位。自主设计的T细胞增效平台CycloCAR、改善安全性问题的sFv-εT细胞技术、同种异体通用平台THANK-uCAR、精准靶向平台LADAR等已输出多款迭代CAR-T候选药物,3款产品已进入IIT研究阶段。下一代实体瘤CAR-T和通用CAR-T技术的扎实布局有望稳固公司在细胞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自有一体化产能持续扩大,有望实现降本增利。上海徐汇临床生产工厂、金山商业GMP级生产工厂已实现慢病毒载体和CAR-T细胞的自主生产,美国北卡罗莱纳州GMP生产工厂实现境外产能布局,正在进行向RTP生产工厂的技术转移。公司垂直一体化生产能力的扎实建设有望降低CAR-T产品生产成本、缩短制备周期,提振后续商业化利润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重视研发、相关投入持续,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10亿元、0.25亿元、2.5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1.26%、150.67%、919.86%。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商业化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事件 科济药业发布2022年中报。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3.76亿元,2021年同期净亏损43.94亿元,同比减亏40.1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3.53亿元,2021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2.10亿元。 观点:研发成果屡传捷报,期待首个产品商业化推进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3.76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净亏损43.94亿元减亏40.18亿元,主要由于发行予投资者的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减少,且去年公司上市产生了0.27亿元的相关费用。经调整利润方面,公司上半年亏损3.53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亏损2.10亿元增加1.43亿元,主要来自支付薪酬由2021年同期的0.01亿元增至0.23亿元,且研发投入和行政费用亦有上升。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达3.16亿元,同比增加79.55%,主要来自临床试验推进导致员工人数、员工成本、测试及生产开支增加;行政开支为0.63亿元,同比下降1.56%,主要由于2021年同期有上市费用产生;目前公司在手现金27.40亿元。 创新产品进度持续领跑,临床疗效表现突出 公司聚焦CAR-T的实体瘤应用研发,实现产品差异化、领先布局。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已获得9个IND批准,8个产品处于临床研发阶段,4个处于临床前阶段。 图表1:科济药业产品管线 4款CAR-T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2款进入确证性临床: CT053(BCMA CAR-T):全人源CAR的CAR-T候选药物,免疫原性较低、稳定性较高。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已在中国、美国推进至关键II期临床阶段。 研究数据显示,CT053临床疗效优异,安全性表现亮眼,IIT及I期临床中未产生3级或以上CRS及治疗相关患者死亡。 中国关键II期临床已完成患者入组,将于2022Q3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美国关键II期临床推进顺利,并在与FDA沟通后将门诊给药纳入临床研究,预计2023年向FDA申请上市。 CT041(CLDN18.2 CAR-T):全球潜在同类首创自体CAR-T候选药物,预处理清淋方案获专利保护,是全球首个、唯一进入确证性II期临床的实体瘤CAR-T产品。 中国关键II期临床已于2022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计划2024年上半年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北美1b/2期临床研究顺利推进中,已完成剂量爬坡并启动计量拓展,预计2022年下半年进入2期阶段,2024年向FDA申请上市。 CT011(GPC3 CAR-T):全球潜在同类首创自体CAR-T候选药物,针对肝细胞癌治疗。已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 CT032(CD19 CAR-T):自体CAR-T候选药物,用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人源化scFv设计,对比同类产品有望实现毒性降低、免疫原性降低。中国开放标签、单臂I/II期临床正在进行。 3款CAR-T产品处于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IIT)阶段: CT0180(GPC3 CAR-T):表达靶向GPC3抗体及T细胞受体的融合蛋白,自体CAR-T候选药物。用于肝细胞癌治疗。中国IIT临床研究将评估CT0180用于肝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CT0181(GPC3 CAR-T):表达靶向GPC3抗体融合T细胞受体、同时共表达IL-7细胞因子,自体CAR-T候选药物。中国IIT临床研究将评估CT0181用于肝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CT0590(BCMA CAR-T):基于THANK-uCAR技术,同种异体CAR-T候选药物。中国IIT临床研究将评估CT0590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4款CAR-T产品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KJ-C1807(CLDN18.2 CAR-T):基于CycloCAR技术,下一代自体CAR-T候选药物。 共表达IL-7和CCL21,有望降低清淋预处理需求。拟开发适应症为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胰腺癌; KJ-C2112(EGFR/EGFRvIII):基于人源化scFv的下一代自体双靶向CAR-T候选药物,计划开展IIT临床,拟开发适应症为EGFR/EGFRvIII过表达胶质母细胞瘤; KJ-C2113(MSLN):基于CycloCAR技术,下一代自体CAR-T候选药物。拟开发适应症为各类实体瘤。 KJ-C2114(未披露):基于THANK-uCAR技术,同种异体CAR-T候选药物。拟开发适应症为实体瘤。 临床数据重磅发布,研究成果收获国际肯定 2022年6月,CT041两项研究数据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获得壁报展示。 单臂、开放标签的美国多中心Ib期临床试验(NCT04404595) 试验设计:在输注CT041 CAR-T细胞前,所有患者均完成由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白蛋白紫杉醇构成的淋巴清除方案。主要终点是评估CT041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细胞动力学特征。不良事件(AEs)根据CTCAE 5.0分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细胞治疗相关神经系统毒性综合征(ICANS)按照ASTCT标准进行分级,肿瘤响应根据RECIST 1.1进行评估。 试验结果:截至2022年5月6日,已有14例患者入组(5例患有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9例患有胰腺癌),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线(范围1-5),且共接受了18个周期的CT041治疗。14例患者按三个剂量水平(DL)给药,包括DL1为2.5-3.0 ×108 细胞(n=6),DL2为3.75-4.0 ×108 细胞(n=6)和DL3为6.0 ×108 细胞(n=2)。 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或治疗相关死亡。未观察到≥3级的CRS或ICANS。未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急性胃粘膜损伤。在出现CRS的13例患者中,11例为1级CRS,2例为2级CRS。有1例患者未发生CRS。 有效性方面,在GC/GEJ患者亚组中,一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ORR达60%(胃癌患者中);在80%(4/5)的疾病稳定患者(4例胰腺癌患者)中观察到肿瘤的缩小。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尚未达到;接受DL3的两例患者在数据截止日期前尚未进行肿瘤疗效评估,在DL1和DL2中观察到剂量依赖性反应。在DL1中观察到的ORR为16.7%,疾病控制率(DCR)为50%;在DL2中观察到的ORR为33.3%,DCR为83.3%。 试验结论:CT041用于晚期胃癌治疗安全有效。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胃癌患者中,CT041可能比既往治疗方案显著提高抗肿瘤活性。 多中心、开放标签的中国Ib/II期试验(NCT04581473) 试验设计:至少二线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CLDN18.2表达阳性(由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验证[在≥40%的肿瘤细胞中2+/3+])的晚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HER2阳性患者应接受过标准抗HER2治疗。在Ib期,使用3+3设计研究了CT041 2.5 ×108 和3.75 ×108 细胞的剂量水平。 试验结果:截至2021年12月22日,14例符合条件的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纳入Ib期研究。其中57.1%的患者转移器官数目≥3个,92.9%存在腹膜转移。大多数患者(85.7%)之前接受过二线治疗或包含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紫杉醇的三联疗法治疗。35.7%的患者曾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 所有14例患者均接受了由研究者确定的1个周期的桥接化疗,其中13例患者(92.9%)接受了伊立替康,只有1例患者接受了5-氟尿嘧啶联合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在输注CT041之前,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细胞耗竭处理(氟达拉滨25mg/m2 d1-2、环磷酰胺250mg/m2 d1-3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mg d2)。所有患者至少输注一次CT041(11例2.5 ×108 ,3例3.75 ×108 ),7例患者输注两次。对于接受两次输注的7例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输注之间的中位间隔为132天(范围49‐252天)。 安全性方面,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或治疗相关死亡。13例患者发生2级CRS,仅有1例患者发生4级CRS,与患者自身的疾病负担相关,且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未发生ICANS或胃肠道黏膜损伤。 有效性方面,13例患者可评估,1例患者在进行肿瘤评估之前退出研究。14例患者中有8例(57.1%)在CT041首次输注后的首次肿瘤评估即达到部分缓解,基于研究者评估ORR和DCR分别为57.1%和78.6%。 中位随访时间为8.8个月,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5.6个月和10.8个月。至数据截止日期,有7例患者仍然存活。 试验结论:CT041在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前景的抗肿瘤疗效。目前CT041确证性II期试验正在进行。 2022年8月,CT011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长期完全缓解病例报告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是CAR-T细胞联合酪氨酸酶抑制剂获得肝癌完全缓解的首次报告。 试验设计: 病人为一名患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的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