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赛生物2022年中报业绩交流会纪要出席:董事长刘博士、董秘臧总、证代刘总董秘介绍上半年情况:基本财务数据:上半年营收12.89亿元,同比+13.53%,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7.7%,扣非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14.83%。 归母净资产107亿,比上年度末增加1.06%,总资产166亿,基本每股收益0.58元。 (本次半年报根据会计政策变更,对2021年进行追溯调整,同比数字是在今年的业绩情况和去年追溯调整以后的数字的对照。 )经营情况:研发投入增长53%,总额占营收的比例+1.73%,研发人数和项目投入有所增加,有两个新的研发设施,一个在上海,新的研发楼已经确定选址准备装修,另一个在太原的合成生物研究院也在建设研发楼。 生产销售:上半年业务受疫情影响,聚酰胺销售没有达到预期,长链二元酸销售是同比增长的,主要客户没有丢失。新项目建设:山西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预计三季度试生产;年产50万吨戊二胺和年产90万吨的聚酰胺目前在进行中。Q&A环节Q:生物基聚酰胺销售进展、客户拓展情况?A:上半年销售额没有达到预期,但多个领域的应用仍然在推进。 民用丝方面,一部分服装品牌在市场上已经销售了,如爱慕内衣、幼岚童装,Ubras在开发过程中,会较快上市,FILA目前在南美上市。工业丝方面,轮胎帘子布已经正式用在各个品牌的轮胎上,气囊也有进展。 工程塑料领域里也有一些开发,比如艾万特,利用尼龙56开发了低吸水和极低吸水的改性产品,已经商业化应用在一些玩具、餐具和泳镜产品上。 日本市场在和三家重要商社合作,在纺丝、工程塑料、薄膜都在开发中。 另外,目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发,就是利用连续的玻纤和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在以塑代钢,以塑代塑、以塑代铝方面的应用也在展开。这个下游轻量化的应用,可以节能降耗。 另外在一些新的器材,比如运输、建筑管道等方面,我们也在持续地开发过程当中。有一些已经进入样品试制的阶段,有一些在样品测试阶段。 所以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聚酰胺销售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在市场推广以及新项目建设、产能扩充方面,仍然是在全速推进的。远期对产品的应用非常有信心。 Q:56的成本和去年投产以来的变化?A:上半年一直在生产线上进行工艺优化和节能降耗,成本优化还在过程当中。因为目前产量还不高,所有总的数字上还没有看出来。 另外原材料价格和去年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工艺改进,已经在成本上把这部分原材料的成本增加覆盖掉了。补充:工程塑料的56已经不是公司的主流产品了,公司开发了低价格高性能的耐高温材料。 这是在工程材料上最近一段实验主推的,我们至多会用尼龙66的价格来销售,比传统化学法高两倍到三倍以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突破,也是主攻方向。 56有一些客户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特别在工程材料装饰件等。Q:上半年长链二元酸和聚酰胺的量价能不能拆一下?A:长链二元酸的销售额不到10%的增长,价格比较稳定。Q:秸秆利用项目的进度?A:中试很顺利,在和政府合作,希望做一个大规模产业化的示范,这个在进行中。此外在下游应用方面,我们选择的品种是乳酸,希望能做成聚乳酸,这些在推进中。从加工过程来看应该是可以做到。 中试已经做到尾声了,设备已经安装了,在调试,在准备生产线,时间不会太久,现在在排生产线的时间。 Q:是不是传统方式的聚酰胺工艺上有突破,生物基聚酰胺相对传统的竞争力会不会有影响? A:己二腈是做尼龙66原料的单体,现在丁二烯通过化学法做己二腈,这个路线一直没有突破,从己二腈到己二胺,再从己二胺做到尼龙66,这个生产线一直在做。 尼龙是人类第一个高分子材料,90年前就有,很普遍不算突破。从己二腈本身来看,华峰一直在做,也不是刚刚突破。 只是突然量很大,价格拉了下来,这是事实。 但不认为他们的成本能够与生物法相比,也不能和生物法竞争,我们也在推广期间,和化学法的区别是我们做的是不一样的结构,我们认为化学法折旧成本加上水电气单耗远远高于我们的总成本,在成本上没有竞争的可能性。 不一样的结构就导致了在工艺过程当中成本结构完全不一样,当然它降价了会影响我们将来开拓市场的利润空间。但我们不认同突破了工艺,整体成本下来了就低于生物法的成本。Q:长链二元酸二季度增长放缓,遇到了什么问题吗?A:二季度因为疫情影响,上海以及上海周边一些客户的工厂关停造成影响。 公司自己的工厂生产没有受到影响,下游客户一部分是在上海,江苏,浙江,东北,这部分工厂在疫情期间关停或减产。但我们很清楚是哪些客户、具体影响多少量,所以虽然业绩有影响,但客户市场份额都没有丢。 整体上半年来看,同比销售额有所增加。 国际上长链二元酸在中国的两大客户在上海,中国最大客户在无锡,这两个地方有两个月时间全部关厂,有比较大影响。 Q:聚酰胺56这边全年的规划,销量的预计有没有展望,跟一季报同期的变化A:现在还不好说,目前还在开发一些应用场景,在换模具方面受到一些影响。 因为主要开发耐高温的,所以传统的模具都不能用,制作模具都要更改。目前还在赶,时间不好确定。 客户刚性的需求还是非常显著。 Q:目前公司的发展情况? 在市场拓展、产能放量、产品需求、市场推广等方面现在的主要问题在哪?A:合成生物学都在前期,都希望把单体做出来,目前我们把单体做了出来,现在的工作是做各种聚合的工艺。公司上半年有很大进展,找到了很多新的配方和工艺,把尼龙56的成本和性能做到跟66比较接近。 但和实践应用上还有很长时间。 一些大的样品都出来了,基本测试通过了不少,比如替代铝材、钢材,通过了很多验证,但验证只表明材料性能,不等于立刻可以用,还要一个成型的过程,进行压模、测试,做模具这块不是我们长项,市场上的模具不能用。 我们要跟客户沟通,目前我们从单体做材料,然后到运用中间有改性或者叫制作的过程。比如做成管材,或者做碳纤维玻纤维增强这个过程,最后我们把它成型、焊接。 这些东西在实验室都能做,原理上都证明了。 但是要给客户用的时候,叫客户跟我们一起愿意投资这个把中间的制作做出来。 我们现在想的公司的战略,就是想找一些大的应用场景,没有竞争,进入门槛相对比较低。 下边我们还想给客户带来一些优势,希望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因为这种传统的塑料制作的过程,它的焊接、油漆,在理论上都可以做,但是我们公司现在要过这一关,超出了我们常规的强项。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这个行业要走下去的话,这中间有个空档,下游客户就特别有迫切希望,我们做了一个材料的技术,想用的话中间自己做增强过程。 要是光是理论上或者样品证明性能好,这中间的活没人愿意做的,这是目前我们没有做的一件事情。 在高分子材料里,顶尖的级别就是耐高温材料,但是量不大,因为贵,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次把顶尖的高性能材料做得非常便宜,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替代大规模的无机材料。 我们现在材料上下了很多功夫,把材料的基本性能做完了以后,成本可以参与竞争了。 再下一个环节就是制作环节,要改变传统的用料习惯、制作习惯包括它的模具,包括后面制作的工艺方法,这是我们的战略。第一个我们认为凯赛在三五年之内,要逐渐的把这个领域突破。 我们认为突破一个我们就可以建联工程。 那么前面这一段时间,我们要做一些辛苦的工作,把制作的所有环节全部打通,这是我们要干的事。第二件事情,我们认为将来如果打通的话,这一个家族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拿到了。 对于凯赛来说,我们开辟了一个系列,一旦大家接受了这个观念,下面应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这么辛苦,每一个都要从头做到尾,这是我们想制造的一个社会生态:大家确实认可这个材料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我们把这个路线打通了以后,回过头来,还得顾着生物制造,现在合成生物学做的人这么多,大家从不同角度开发质量。那凯赛做的什么? 我们把制造变成像冶炼石油一样的,做得很便宜。所以秸秆我们会花很大的气力来争取。 我们不但是秸秆,我们希望国家把一些废弃的土地拿过来做,这些综合的方案我们都在做。 另外在研发这块,我们过去20年做一个产品,周期太长了,其实我们投很多研发,上了两个基地在做这个事情,主要是想解决生物制造的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 比如说做底盘细胞做一些代谢途径加强,还有用计算的方法去设计蛋白质结构。这些事情我们会花比较大的力气来做。 总体来说,我们一个是把聚酰胺大的应用场景撕破一个口子。第二块我们解决原料问题。 第三个就是我们解决完整的制作过程、真正卡脖子的核心技术、自动化过程。 我们在乌苏投了不少钱,在太原又投了更多的钱,全部无人操作,这是我们目前这个设想的这些工作方案,这几件事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Q:从底盘细胞的设计,到中试,到商业化的过程,目前是不是没有障碍?A:底盘细胞生物公司都会做,没有哪一个公司比别人的水平更高,差别是效率问题。 基因改造可以做的很多,但是评价基因改造的效果如何还没有人做过。 把细胞基因改造了,但没有评价系统,你不知道改到哪个基因有效果没有用,你只是证明了我改进去了。这个技术到现在没人突破,也没人去做,这件事情非常难。 任何一个产品做起来,前面他有很多卡脖子事情,任何一个细胞它就是个催化剂,今年搞生物的人,很多人拿这个忽悠投资者,把一个催化的工具当成你的法宝,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它不是不重要,就像我们日常没有催化剂绝对不行,但是仅有催化剂是远远不够。那我会做催化剂的,你不会做催化剂,你就不能在化学领域里混了。 你不会做细胞,不会做底盘细胞,你不能在生物领域混了,但是会做不表示说能把产品做出来或者做出有竞争力,那是远远不够。那是很小的一个环节。 我觉得很多人他没经历过产品的开发,就是比较主观的想象。 Q:在建工程年产10万吨聚酰胺项目的工程进度只有不到20%,这个项目已经接近一半投产,进度为什么只有20%A:在建工程有一部分已经转固。 而且那个是跟预算数进行比较的,实际数字和预算数有差异。Q:秸秆项目的进展?A:中试基本结束了,在和政府合作做一个万吨级的项目。 主要是做一个在产业化规模上面验证一下所有的工艺,包括工艺路线和整个成本情况。设备到位晚了一些,有的设备在调试。 同时公司启动一个研究项目,就是我们想去做一个广普性的工作,把生物质不仅是秸秆,所有的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我们想把将来生物制造,包括传统的生物发酵和制药界所有人用的糖,全部用农业废弃物来生产。 秸秆项目目前是两个方面,一是尽快进行生产线调试做乳酸,另一块做全面的基础技术,希望广普性解决原料问题,这个研发还在小试阶段。 Q:长链二元酸和聚酰胺的产量可以灵活控制吗?A:长链二元酸是独立的生产线,有一部分可以转换,后面分离纯化部分差别较大。Q:二元酸其他公司的进展情况? A:长链二元酸的核心技术在我们之前几十年都没有突破,我们从2003年突破之后,我们认为不管是发酵还是预处理,没有人能绕过我们的知识产权。 还有一个难度就是发酵杂质,杂质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12碳二元酸,可能有11碳、有13碳,它代谢的时候跑掉一个一氧化碳,或跑一个二氧化碳变成11碳,这个量不是很大,但是在聚合物环节,稍微一些大的客户他都不喜欢。 这些菌种问题看起来很小,但是在生物制造上面改造难度是很大的。我个人从来没看到任何一个研究机构在这方面花过任何钱。 所以是我们一家在解决这个问题。 再有一块现在属于溶剂法/非溶剂法,长链二元酸是不溶于水的,一般人用盐来做,这样的方法永远不能把杂质去掉一个合理的水平。 Q:公司围绕秸秆项目的场景?A:目前还没有把重点放在场景上。先搞乳酸,这个挑战很大。 Q:癸二酸毛利润的情况怎么样,今年或明年对公司业绩影响?A:四季度试生产,今年贡献利润有限,国外的市场需求一直波动,但客户没有丢失。癸二酸和月桂二酸的客户是共同的。 有很多企业既买癸二酸,又买月桂二酸。多数情况下买癸二酸的比例更多一点。 所以癸二酸出来后,会增加与客户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