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603.4亿元,同增127.2%;实现利润总额168亿元,同增35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2.2亿元,同增312.2%。其中2022Q2实现营业收入356.5亿元,同增123.6%,环增44.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3亿元,同增231.8%,环增35.3%。2022H1毛利率为35.1%,同增10.8pct,2022Q2毛利率35.7%,同增9.15pct,环增1.61pct;业绩超市场预期。 产销两旺,硅料量增利升。2022H1公司产能利用率达119%,实现产量10.73万吨,同增112%,国内市占率近30%。公司2022H1硅料权益出货约8.8-9.3万吨,同增98%,其中2022Q2出货约5.8-6.2万吨,权益出货约4.9-5.1万吨,环增20%+。 2022Q2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测算2022Q2含税均价约25万元/吨,单吨净利约13万元+,创历史新高。2022Q3以来受行业产能检修影响,硅料价格环涨10.3%,突破30万元/吨高位;公司包头二期5万吨已顺利点火,2022 H2 爬坡增产,2022全年可贡献1万吨+产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出货将达22万吨+(权益出货约20万吨),假设单吨净利10.5~11万元,对应2022全年硅料利润200+亿元! 电池盈利修复、N型量产即将落地。2022H1电池出货21.79GW,同增55%,其中2022Q2出货11-12GW,同增47%,大尺寸出货超75%。2022年供需改善下盈利修复,测算2022Q2大尺寸盈利达3-4分/W(按6年折旧)。截至2022Q2公司电池产能54GW,2022 H2 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落地,我们预计2022年底产能超70GW,大尺寸占比超90%。我们预计2022全年电池出货达45GW,平均盈利3-4分/W,对应电池业务利润15-20亿元。公司深入布局多种技术路线,目前具备1.4GW HJT及1GW TOPCON产能。眉山三期8.5GW将采用PECVD路线TOPCon技术,平均效率超24.7%。同时公司HJT电池最高效率已达25.67%,替代银金属化技术亦取得重要成果,后续围绕HJT提效降本继续攻关,N型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产能持续加码、布局组件迎增长。2022年8月17日晚公司公告拟建设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各20万吨产能,总投资约280亿元,折算单吨投资约7亿元。乐山三期12万吨已于2022年7月底开建,我们预计2023H2投产,单体超10万吨,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公告预计2024年投产,届时硅料产能达75万吨,规模优势明显!硅料+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公司纵向布局组件业务,打造通威自主品牌。前期以国内地面电站为主,正在积极进行海外认证,后续拓展全球渠道。 上游优势明显,组件业务有望带来公司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硅料价格持续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 归母净利润为227/195/166亿元(前值227/195/166亿元),同比+176%/-14%/-15%。 我们给予2023年17xPE,目标价73.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事件: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实现利润总额168.01亿元,同比增长350.0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 其中2022Q2实现营业收入356.54亿元,同比增长123.61%,环比增长44.4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29亿元,同比增长231.83%,环比增长35.32%。2022H1毛利率为35.06%,同比增长10.82pct,2022Q2毛利率35.72%,同比增长9.15pct,环比增长1.61pct; 2022H1归母净利率为20.26%,同比增长9.09pct,2022Q2归母净利率19.72%,同比增长6.43pct,环比下降1.33pct。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表1:2022H1收入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单位:亿元) 图1:2022H1收入603.39亿元,同比+127.16%(亿元,%) 图2:2022H1归母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312.17%(亿元,%) 图3:2022Q2收入356.54亿元,同比+123.61%(亿元,%) 图4:2022Q2归母净利润70.29亿元,同比+231.83%(亿元,%) 图5:2022H1毛利率、净利率同比+10.82、+9.09pct(%) 图6:2022Q2毛利率、净利率同比+9.15、+6.43pct(%) 产销两旺,硅料量增利升。2022H1公司加速推进乐山二期、保山一期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达119%,实现产量10.73万吨,同增112%,国内市占率近30%。公司2022H1硅料权益出货约8.8-9.3万吨,同增98%,其中2022Q2出货约5.8-6.2万吨,权益出货约4.9-5.1万吨,环增20%+。2022Q2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测算2022Q2含税均价约25万元/吨,单吨净利约13万元+,创历史新高。2022Q3以来受行业产能检修影响,硅料价格环涨10.3%,突破30万元/吨高位;公司包头二期5万吨已顺利点火,2022 H2 爬坡增产,2022全年可贡献1万吨+产量。预计公司2022年出货将达22万吨+(权益出货约20万吨),假设单吨净利10.5~11万元,对应2022全年硅料利润200+亿元! 图7:公司多晶硅料销量及单吨净利(万吨,万元/吨) 电池盈利修复、N型量产即将落地。2022H1电池出货21.79GW,同增55%,其中2022Q2出货11-12GW,同增47%,大尺寸出货超75%。2022年供需改善下盈利修复,测算2022Q2大尺寸盈利达3-4分/W(按6年折旧)。截至2022Q2公司电池产能54GW,2022 H2 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落地,我们预计2022年底产能超70GW,大尺寸占比超90%。我们预计2022全年电池出货达45GW,平均盈利3-4分/W,对应电池业务利润15-20亿元。公司深入布局多种技术路线,目前具备1.4GW HJT及1GW TOPCON产能。眉山三期8.5GW将采用PECVD路线TOPCon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超24.7%,组件功率可达690W(210mm/66片)。同时公司HJT电池最高效率已达25.67%(ISFH认证),替代银金属化技术亦取得重要成果,后续围绕HJT提效降本继续攻关,N型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图8:公司电池销量及单W净利(GW,元/W) 产能持续加码、布局组件迎增长。2022年8月17日晚公司公告拟建设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各20万吨产能,总投资约280亿元,折算单吨投资约7亿元。乐山三期12万吨已于2022年7月底开建,我们预计2023H2投产,单体超10万吨,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公告预计2024年投产,届时硅料产能达75万吨,规模优势明显!硅料+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公司纵向布局组件业务,打造通威自主品牌。前期以国内地面电站为主,正在积极进行海外认证,后续拓展全球渠道。上游优势明显,组件业务有望带来公司进一步增长! 表2:公司公告扩产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各20万吨产能 控费能力强,2022H1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公司2022H1期间费用同比增长29.27%至32.95亿元,期间费用率下降4.14个百分点至5.46%。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上升21.78%、上升19.57%、下降15.81%、上升104.14%至4.92亿元、22.28亿元、6.63亿元、5.75亿元;费用率分别下降0.71、下降3.32、下降1.87、下降0.11个百分点至0.82%、3.69%、1.10%、0.95%。2022Q2,销售、管理(含研发)、研发 、 财务费用分别同比+35.01%/+27.66%/+3.96%/+98.50%, 费用率分别为0.78%/3.71%/1.32%/0.79%。公司2022Q2期间费用同比增长35.99%至18.82亿元,期间费用率下降3.4pct至5.28%。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上升35.01%、上升27.66%、上升3.96%、上升98.50%至2.78亿元、13.24亿元、4.71亿元、2.81亿元;费用率分别下降0.51、下降2.79、下降1.52、下降0.1个百分点至0.78%、3.71%、1.32%、0.79%。 图7: 图8:2022Q2期间费用率5.28%,同比-3.4pct(%) 现金流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提升:2022H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134.36亿元,同比增长336.21%。销售商品取得现金581.35亿元,同比增长137.35%。期末合同负债45.43亿元,比年初增长45.99%。期末应收账款44.39亿元,较期初增长15.23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下降0.33天至10.97天。期末存货76.56亿元,较期初上升19.74亿元; 存货周转天数下降2.51天至30.64天。2022Q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01.87亿元,同比增长630.31%。2022Q2销售商品取得现金354.31亿元,同比增长137.76%。2022Q2期末存货76.56亿元,同比增长30.27亿元。 图9: 图10:2022Q2期末合同负债45.43亿元,同比+72.06%(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硅料价格持续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27/195/166亿元(前值227/195/166亿元),同比+176%/-14%/-15%。我们给予2023年17xPE,目标价73.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