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人形机器人发布加速产业应用,国内供应链迎重要发展机遇 行业评级:增持 分析师:邹润芳 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1040001 分析师:卢正羽 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1060001 研究助理:唐保威 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1040023 行业报告:先进制造行业周报 2022年8月13日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航证券研究所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重点推荐:金辰股份、双良节能、高测股份、宇晶股份、绿的谐波、天准科技、东威科技 核心个股组合:协鑫能科、双良节能、西子洁能、联赢激光、奥特维、罗博特科、高测股份、宇晶股份、百利科技、至纯科技、先导智能、杭可科技、星云股份、天宜上佳、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航锦科技、禾望电气、华自科技、科威尔、绿的谐波、埃斯顿 本周专题研究:8月11日晚,小米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接力特斯拉“擎天柱”,表明业界对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的看好,加速智能机器人进入应用新时代。人形仿生机器人是技术集成度最高、难度最大的智能机器人,而降本是其实现商业化量产的重要途经,类比新能源车的降本量产路径,国内供应商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本体制造的环节,加速关键技术国产替代进程,完善相关产业链布局。机器代人大趋势下,关注自动化领域相关投资机会。1)关注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的厂商:绿的谐波、双环传动、汇川技术、中大力德。2)中、下游,“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模式的厂商将会获得优势竞争地位,建议关注:埃斯顿。3)为工业设备装上“眼睛”、专注视觉核心技术的厂商:奥普特、天准科技。 重点跟踪行业: 锂电设备,全球产能周期共振,预计21-25年年均需求超千亿,国内设备公司优势明显,全面看好具备技术、产品和规模优势的一二线龙头; 光伏设备,设备迭代升级推动产业链降本,HJT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光伏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望刺激下游需求,看好电池片、组件设备龙头; 换电,2025年换电站运营空间有望达到1357.55亿元,换电站运营是换电领域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看好换电站运营企业; 储能,储能是构建新型电网的必备基础,政策利好落地,发电、用户侧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看好电池、逆变器、集成等环节龙头公司; 半导体设备,预计2030年行业需求达14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占比提高但国产化率仍低,看好平台型公司和国产替代有望快速突破的环节; 自动化,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的工业耗材,市场规模在400亿左右,预计2026年达557亿元,看好受益于集中度提高和进口替代的行业龙头; 氢能源,绿氢符合碳中和要求,光伏和风电快速发展为光伏制氢和风电制氢奠定基础,看好具备绿氢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龙头公司; 工程机械,强者恒强,建议关注行业龙头,看好具备产品、规模和成本优势的整机和零部件公司。 小米首个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发布。8月11日晚,小米发布全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其高度1.77米,重量52kg,与真人相似,智能、机械能力行业领先:“大脑”聪明: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85种环境语义;“小脑”发达:小米自研全身控制算法,协调运动21个关节自由度;“视觉”敏锐:视觉空间系统,三维重建真实世界;“四肢”强健:全身5种关节驱动,峰值扭矩300Nm。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终局幻想,原型机相继发布加速智能机器人进入应用新时代。CyberOne是小米打造一个“连接人与万物”科技生态的探索过程,此前马斯克宣布将于9月底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表明业界对智能机器人在生活、工作中应用的看好,人形机器人的推出或打开机器人智能应用新时代。 示意图 Optimus(擎天柱) CyberOne(铁大) 指标 图表1:小米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性能指标图表2:小米CyberOne与特斯拉Optimus参数对比 高度1.77米1.73米 公司小米特斯拉 负载单手握持1.5公斤20.4公斤 重量52公斤57公斤 自由度2140 速度3.6km/h8km/h 成本约六七十万人民币量产后约2.5万美元 视觉MiSense视觉空间系统Autopilot摄像头 定位服务型机器人(服务人类)生产型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 进展情况8月11日发布原型机,尚无法量产预计9月底推出,2023年量产 人形机器人技术难度大,目前尚未商业化量产。人形仿生机器人是技术集成度最高、难度最大的智能机器人,相比于工业机器人,其技术难点在于尽可能模拟人在各类场景下“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过程,涉及仿生感知认知技术、生机电融合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视觉导航技术等各领域的尖端技术。目前小米人形机器人成本每台约六七十万元,尚无法实现量产。 降本需求下,国内供应商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本体制造环节。在新能源车降本趋势带动下我国拥有了全球最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降本需求下人形机器人有望复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国内供应商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切入特斯拉机器人零部件+本体制造的环节,加速关键技术国产替代进程,完善相关产业链布局。 图表3:融合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产业链 上游:底层硬件 中游:技术支持 下游:产品及应用 AI芯片 功能零部件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伺服电机 精密减速机 语音识别 云平台 自动驾驶汽车 无人机 传感器 物联网 交互分析 操作系统 其它技术 图表4:特斯拉汽车除核心的芯片、集成电路部分,车身及零部件均可采用国产制造 动力总成系统 锂电池组 电控、电机 自产 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LG 电池结构件 旭升股份、科达利 IGBT 意法半导体 电池管理系统 BMS 自产 集成电路 意法半导体 功能性器件 均胜电子、安洁科技 热管理系统三花智控、银轮股份 中控系统 系统总成 特斯拉 视觉运算处理器 NVIDIA 中控屏 长信科技 镜头 联创电子 高精度地图 四维图新 自动驾驶系统 Autopilot 自产 摄像头 Mobileye 毫米波雷达 法雷奥 电驱动系统 电机福田 机电、中科三环(提供汝铁硼磁体原料) 电机驱动 电机控制器 自产 微型变速箱 旭升股份 车身件 中控台 新泉股份 遮阳板 岱美股份 座椅、保险杠 华域汽车 金属及塑料覆盖件 仅为股份 底盘 拓普集团 人形机器人产业或依托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两足机器人行走过程中,通常只有单腿支撑身体,在技术上需要高精密执行结构、传感器以及高精度建模与控制等软硬件方面的支撑,以维持机身稳定。此外,机器人往往还要结合上肢手臂运动实现各类仿人运动和操作。人形机器人的双足平衡技术相对于履带式、轮式机器人更加复杂,现在机器人市场上占主流的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可以看做是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雏形阶段,工业机器人具有类似人体上肢动作技能及结构,是能完成特定的动作的自动机械,人形机器人结构构成或参考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实现形似和简单功能的基础上,基于生物机制进行结构设计、研发高智能和可解释性算法,实现机器人与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神似”,能通过感知机能决定行动。 图表5:融合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产业链中与工业机器人重合的机机械制造零部件 上游:底层硬件 中游:技术支持 下游:产品及应用 AI芯片 功能零部件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伺服电机 精密减速机 语音识别 云平台 自动驾驶汽车 无人机 传感器 物联网 交互分析 操作系统 其它技术 工业机器人行业上游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6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是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其中减速机开发难度最高。三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偏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目前仅部分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本体(中游)环节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的支柱、手臂、底座等部件与减速机等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功能最强大,用量也最多(根据埃夫特招股说明书,多关节型机器人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均占66%左右)。系统集成(下游)环节,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即在各类工业机器人(本体)上安置不同的执行机构从而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 图表6: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图表7: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国内市场份额 全产业链模式将是未来工业机器人厂商的重要发展趋势。纵观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和国内的优质制造商埃斯顿,都采用了“重要零部件生产+本体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模式,或是正在向上下游逐步渗透,实现全产业链模式的转型。我们预测,未来全产业链企业和本体+集成厂商将获得市场优势竞争地位,品牌溢价能力较强,在行业产业链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机器代人大趋势下,关注自动化领域相关投资机会。强化工业基础是支撑机器人创新的最重要保障,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1)关注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的厂商:绿的谐波、双环传动、汇川技术、中大力德。2)中、下游,“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模式的厂商将会获得优势竞争地位,建议关注:埃斯顿。3)为工业设备装上“眼睛”的专注视觉核心技术的奥普特、天准科技。 图表8:机器人自动化行业相关标的(截止2022年8月12日收盘,取Wind一致预期) 净利润(亿元)市盈率(倍) 简称代码收盘价(元)总市值(亿元)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2020A 2022E 2023E 2024E 绿的谐波 688017.SH 171.88 289.76 1.89 2.66 3.69 4.92 116.64 108.94 78.44 58.90 双环传动 002472.SZ 33.87 263.40 3.26 5.30 7.61 10.21 69.23 49.74 34.63 25.79 汇川技术 300124.SZ 62.50 1649.07 35.73 41.48 53.46 68.11 45.59 39.76 30.85 24.21 中大力德 002896.SZ 36.90 51.08 0.81 - - - 31.49 - - - 埃斯顿 002747.SZ 25.62 222.71 1.22 2.35 3.46 4.85 159.57 94.67 64.32 45.90 奥普特 688686.SH 279.10 230.19 3.03 3.93 5.17 6.76 63.35 58.57 44.53 34.06 天准科技 688003.SH 46.58 90.69 1.34 1.93 2.58 3.47 47.60 47.10 35.16 26.14 光伏:1)HJT多项目落地,光伏设备企业技术持续突破,需求与技术共振,推动光伏产业高景气增长。建议关注: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等。2) 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或将企稳回落,有望刺激下游环节需求。建议关注:奥特维等。 储能: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均迎来重磅政策利好,推动储能全面发展。1)发电侧:2021年8月10日,《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出台,首次提出市场化并网,超过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按15%的挂钩比例(4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都被认定为调峰资源,为发电侧储能打开。2)用户侧全面推行分时电价,峰谷价差达3到4倍,进一步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星云股份是国内领先的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与锂电池、储能行 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并推广储充检一体化储能电站系列产品。科创新源通过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