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返乡农民工如何就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返乡农民工如何就业?

2022-08-03蒋飞、李相龙长城证券更***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返乡农民工如何就业?

要点 近些年,全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热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影响城镇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推进也吸引着农民工返乡就业。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环境与城镇职工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保障民生,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我们结合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有如下特点:农民工数量及工资方面,近五年农民工总人数攀升(2020年除外)、工资不断上涨;农民工去向方面,省内流动增多、跨省流动减少;年龄结构与行业结构方面,农民工平均年龄在不断提高,就业行业以建筑业和制造业占比最高,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就业结构需转型优化。 当前逾七成返乡农民工以县域为再就业地点,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有重大的意义。政府应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拓展其就业面,提高其竞争力。对于有创业意愿但资金不足的返乡农民工,应采取降低贷款门槛、税收减免、场地优惠等方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事实上农业农村部已发布规划,从四个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预期未来可以进一步带动农民工就业和乡村发展。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有所偏差;信用事件集中爆发;新冠疫情再次爆发。 1.农民工“返乡热”背景 近些年,全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热这一现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与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以及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推进有关。 1.1新冠疫情对城镇就业造成一定影响 自新冠疫情的爆发以来,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不少企业被迫暂停营业,就业门槛也随着疫情下就业难度的增大而不断提高。而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农民工来说,疫情之下在外打工生活也面临一定困难。因此,为降低生活成本,同时也为避免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限制而误工误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 从数据来看,19年-20年间,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人数明显减少,从19年的7508万人下降到20年的7052万人,这与19年底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关系。 2021年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人数相比上年有所提升,但近几年留省内打工的农民工人数远多于出省打工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2021年跨省流动外出农民工人数较2020年增加78万人达7130万人,省内流动外出农民工人数135万人达到10042万人。 图1:外出农民工省内和跨省人数对比 图2:外出农民工省内和跨省构成对比 1.2国家大力推动乡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随后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主要表现在:产业带动就业增收能力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建设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等方面。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安土重迁的思想,如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家乡的产业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家乡就业便可创造可观的收入,那么返乡对于大多数在外漂泊的农民工来说都是更优的选择。因此,在国家的政策倾斜下,在党和人民持之以恒的乡村建设下,返乡就业已经具备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了。 今年2月份,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鼓励能工巧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乡创业。推动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依托各类园区、企业、知名村镇等,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造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业创新孵化载体。5月份,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400亿元。 2.农民工的就业情况 2.1农民工总量及工资情况 图3:近5年农民工人数及同比增速 图4: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及同比增速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农民工人数改变了前3年逐年递增的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即由2019年的29077万人减少至2020年的28560万人。但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等各项努力下,21年农民工的就业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农民工总人数为29251万人,比2020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再次回到增长趋势中。这表明国家在解决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问题过程中下足了工夫。我们认为,基于国家对生计民生一如既往的重视,以及疫情防控越来越人性化,明年的农民工就业总量或将继续增长。 图5:农民工工资与就业人员工资绝对值 图6:农民工月收入与就业人员工资同比增速 自2008年人社部专设"农民工工作司"以来,农民工月收入逐年上升,已经从2008年的1340元上升到2021年的4432元,14年增长了3.3倍,平均增速9.76%,低于同期的名义GDP平均增速10.39%,但高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9.02%。从收入水平也可以看出,农民工月收入是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工的工资中五险一金占比不高。以陕西为例,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基于2020年农民工“输出地”进行调查显示,单位或雇主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缴纳比例有待提高。在外出农民工中,缴纳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是16.6%、21.1%、17.4%、13.5%、11.8%和11.5%。我们按五险一金个人缴费占个人收入的22.5%进行测算,加上五险一金之后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农民工大约15%。 图7:农民工工资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图8: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但从不同类型企业来看,农民工月收入低于城镇国有企业、城镇单位和集体企业的员工收入,尤其是2015年以后增速水平持续低于后三者。在2020年疫情发生的当年农民工收入增速大幅下降,是受冲击最大的群体,这反映出农民工技术含量低、多为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等特征。 图9:外出农民工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2.2农民工省内外去向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数据,2021年,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130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增长1.1%;省内流动10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35万人,增长1.4%,高于跨省务工人数的增速。 从输出地看,中部地区跨省流动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6%,西部地区占47.8%,东部和东北地区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跨省流动农民工占比分别为15.1%和28.9%。 中西部是我国经济发展薄弱的地区,其中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区更为落后。我国政府公布的贫困县(2017年)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省份占375个。因此,关于农民工就业地区的变化,我们以经济弱省分布较多的西部地区数据为例,外出农民工中,西部地区省内流动人数在2017年首次超过跨省流动人数,接下来的年份也一直呈现省内流动者增多,跨省流动者减少的趋势。这也反映了更多外出农民工倾向于返乡就业的现象。 图10: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省内和跨省人数比较 图11:东部农民工收入与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人数 分区域看,2021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4787元、4205元、4078元和3813元,分别同比增长10.0%、8.8%、7.1%和6.7%。 东部农民工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速均明显快于西部地区,为何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省内就业的占比上升呢? 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与此同时,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虽然东部农民工收入较高,增速更快,但收入并不是农民工选择就业地区的唯一原因。我们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还有:1、与家乡比起来,东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考虑到成本,外出和在家乡打工的净收入差距不大;2、社保福利等虽有所提升,但与“本地人”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和归属感还是存在差异;3、农民工整体年龄分布在逐年上升,年龄越大,留在家乡务农务工的倾向越强。 2.3农民工年龄结构变化 表1:农民工年龄构成(单位:%) 农民工平均年龄的提高也是推动返乡浪潮的重要原因。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7年的21.3%上升到2021年的27.3%,而30岁及以下年龄段占比从2017年的29.9%下降到2021年的21.2%。并且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46.0岁)明显高于外出农民工(36.8岁),说明留在乡村的农民工大龄比例更高。这可能是因为,为保障安全性,全国各工地都拒绝超龄农民工(年龄上限多为男60岁、女50岁)进入工地,因此超龄农民工只能选择回返乡,他们的就业生计也必须予以重视。但无论是本地农民工还是外出农民工,近年来都表现出大龄化趋势,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从2017年的44.8岁上升至2021年的46岁,外出农民工从2017年的34.3岁上升至2021年的36.8岁。这些现象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新一代受教育程度提升有关。 2.4农民工从事行业构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对我国农民工从事行业和收入情况进行展示,这对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有直观的借鉴意义。 表2: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占比情况 行业分布方面,第三产业占比小幅下降。2021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50.9%。其中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最快。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至48.6%,主要是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比上升拉动。 表3:分行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速 收入方面,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六大主要行业月均收入继续增长。其中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508元,同比增长10.1%,在所有行业中增速最快;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141元,在六大主要行业中收入水平最高;住宿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638元,收入水平较低。 2.5农民工返乡县城发展 当前逾七成返乡农民工以县域为再就业地点。2020年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回流再就业分为返乡就业与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中,选择在县城、乡镇和本村范围内工作的人数分别占36.97%、15.84%和16.87%,累计占比达69.68%。 返乡创业的农名工中,选择在县城、乡镇和本村范围内创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36.92%、16.92%和32.31%,累计占比为86.15%。 从农民工个人角度出发,县城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过渡带,既有比城市低的生活成本,又具备村镇所缺失的便利设施,且离家较近的距离可使人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农民工若能在就近的县城就业,也不是为一种好的选择。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意见要求,并以2025年作为节点提出了发展目标。这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机遇,而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也有重大的意义。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总体上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竞争力还不够强。除了少数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的县域,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