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晨会报告2022年07月27日 国都证券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20727 【财经新闻】昨日市场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驰援首批基建项目资本金落地指数名称收盘涨跌%政策利好密集释放消费稳步复苏可期上证综指3277.440.83上半年发行新增地方债逾4万亿元沪深3004245.980.79 深圳成指12408.560.95 证券研究报告 中小板综指12766.791.15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恒生20905.881.67 国企7185.191.53 工业和信息化部前瞻部署未来产业链恒生AH溢价143.49-0.82价格触底迎旺季水泥行业下半年预期分化标普5003921.05-1.15 NASDAQ11562.57-1.87 【国都策略视点】MSCI新兴市场989.920.29 策略观点:“近期续宽松+中期弱复苏”宏观组合,指数震荡结构轮动为主昨日A股行业 排名行业名称成交量涨跌% (百万) 1房地产5195.813.822石油石化947.232.183社会服务990.711.954煤炭1029.981.775有色金属2992.761.74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收盘涨跌% 纽约原油95.54-0.94纽约期金1715.40-0.16伦敦期铜7545.000.84伦敦期铝2422.000.58 波罗的海干散货2061.00-2.51 资料来源:Wind、国都证券 研究员傅达理电话:010-84183343Email:fudali@guodu.com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9040003联系人王景电话:010-84183383Email:wangjing@guodu.com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第1页研究创造价值 【财经新闻】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驰援首批基建项目资本金落地 【上海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近日获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注册成立基础设施基金,并完成首批项目资本金投放。 为支持基建投资,政策性金融先后经历两次加码。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存贷款在规模和结构上更好匹配,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支持开发银行、农发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据悉,开发银行、农发行在取得银保监会批复后,于第一时间注册设立基础设施基金公司,并完成首批项目资本金投放。从工具设立到首批项目资本金投放,用时不到一个月。 7月20日,农发行成立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并于7月21日投放全国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重庆市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助力撬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7月21日,开发银行成立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出资13.07亿元,支持山西省呼北国家高速公路山西离石至隰县段工程项目和河南安阳豫东北机场项目,有效解决了制约项目建设进度的资本金缺口问题,为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运提供了资金保障。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认为,缺乏资本金往往成为基建发力的最大梗阻,追加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还需要等资本金先投入。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能够有效缓解梗阻,避免三季度基建资金断档,也能发挥其市场化运作优势,提高投资效率。 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投资规模要与项目收益相平衡;二是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三是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四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 从投资方向上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空间,并能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如今,各地重大项目已逐步到位,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提供先决条件。 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介绍,开发银行、农发行已积极和一批成熟项目进行对接,将依法合规加快投放,很快就能实现资金投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实物工作量。 政策利好密集释放消费稳步复苏可期 【中国证券报】从扩大汽车消费到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从举办第二届消博会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最近一段时间,政策支持消费更丰富更有力,消费复苏势头持续巩固。 “消博会有望成为推动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催化剂’。”专家表示,随着相关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消费信心将得到提振,消费基础将更加牢固。下一阶段,消费有望稳步复苏,进一步发挥稳住经济大盘的作用。 多方政策齐发力 中央和地方支持消费恢复的利好近期密集释放。 商务部等17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2条措施扩大汽车消费;人民 银行、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提出6条措施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研究提出的《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也将于近期发布。 对于下阶段巩固消费恢复势头的举措,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抓好政策落实,做好政策储备,持续推动相关工作。 同时,多地推出新一轮促消费举措。如深圳出台促消费30条措施,涉及汽车、消费电子、家电、户外文旅体等九方面; 河南出台26条举措促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云南出台28条措施促进消费恢复发展。 可以预期,伴随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有望加快恢复。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们出行和消费意愿得到提振,加上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未来消费市场恢复基础将更加牢固,预计下半年消费市场将呈现更明显的复苏。在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陈兴看来,接触性服务业或成为后续消费恢复的看点和亮点,将进一步带动消费整体复苏。 消费券发挥积极作用 梳理近期发布的政策不难发现,通过派发消费券,激发消费潜力的做法受到不少地方青睐。 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第二届消博会期间,海南省政府决定追加1亿元资金,启动“助商惠民,乐享海南”第二 轮消费券发放活动,叠加消博会效应,放大资金使用效果。海南省商务厅介绍,今年4月28日起,海南省政府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开展“助商惠民,乐享海南”第一轮消费券发放活动,截至目前,1亿元消费券已基本发放完毕。 其他地方也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派发消费券这一手段。如北京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餐饮消费券,包括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深圳市总工会启动“千万礼券惠职工百万职工助消费”活动,向职工会员陆续发放共6000万元的“惠工消费券”。此外,江苏、山东等地也有派发消费券的举措。 “作为刺激消费的常用手段,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明显。”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发放消费券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消费回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认为,发放消费券对于提振消费具有积极作用,可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优化改善发放和使用结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可给予针对性的政策补贴,使消费券更多向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倾斜。 消博会增添动力 7月25日至30日举办的第二届消博会有望为消费恢复增添动力。 丝路研究院(海口)研究员甘露说,今年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消费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发展态势。但受疫情反复影响,消费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消博会的举办将助推我国消费恢复和潜力释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漆云兰表示,在我国消费面临迫切需要恢复和释放潜力的背景下,消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对于活跃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消博会是我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它的举办能够满足国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并作为重要的拉动力促进消费复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消博会不仅可望在当下满足国内消费者各种消费需求,从中长期来看,也将有利于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对接以及贸易往来。 上半年发行新增地方债逾4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财政部7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逾4万亿元。专家表示,今年地方债发行明显加快,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后续专项债资金将加快拨付使用,促进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发行进度提前 财政部数据显示,6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576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041亿元、专项债券13724亿元。上 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债券4021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6148亿元、专项债券34062亿元。 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明显加快。3月,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全部下达完毕,比以往年度平均提早3 个月左右。截至6月末,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比以往年度大幅提前,充分体现了今年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特点。 财政部公布,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76474.30亿元, 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582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18185.08亿元。截至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7503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对于后续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发放,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希望增加当地限额,比如河北、海南、辽宁等地人大代表均就此提出建议。对此,财政部近日在回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在测算后续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时,将充分考虑当地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财力状况、债务风险等情况,积极予以支持。 加快资金使用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会议指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空间,并能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对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近日表示,下半年的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做好专项债券发行收尾工作。二是督促地方及时拨付专项债券资金,压实项目单位责任,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谈到如何发挥好专项债促进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全厚认为,可考虑继续合理扩大专项债募投领域。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纳入了新能源、新基建等。但目前还只是在政府投资条例范围内的扩大,未来可考虑研究纳入更多符合还本付息要求的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赵全厚认为,应用好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制度,发挥好专项债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工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