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看点 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快于收入,需更新管理工具 2017-2021年医保基金收入增速CAGR为10.70%,支出增速11.41%。由于医保基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参保人数红利消退,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主要取决于人均收入的提升和财政资金的投入。为实现医保基金结余可控,需更新医保基金的管理工具和支付工具,以实现医保基金长期运营稳健。 管理工具推动医保实现由建到管的转变,2024年可能是转折点 为了实现医患保三方共赢,国家医保局需要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其中关键是明确推行以DRG/DIP为代表医保支付工具。根据国家医保局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规定,2023年全国范围内DRG/DIP试点在统筹区、医疗机构、病种和医保基金支出实现70%的覆盖,以试点启动后两年内完成计算,预计2024年DRG/DIP实现70%覆盖。 医保支付工具落地推动管理变革和行业调整,带来结构性机会 以DRG/DIP为代表的医保支付工具落地后,将改变医疗机构的利润模式,进行推动医疗机构的管理变革。针对医保覆盖的病种和患者,医疗机构将会更加关注以提升住院周转的治疗方案调整、以提升CMI值为目标的病种结构调整、以降低治疗成本为目标的病种费用结构调整。以上三类管理变革将会推动医院在病种、术式和治疗方案上发生变化,给医疗行业带来结构性的机会。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1)医保支付范围内受益于病种结构调整和费用结构调整,部分药品、耗材将放量,如精麻药品、国产替代率较低且均有性价比的微创/日间手术和耗材;2)能够帮助医院写对、写全、写好数据,合理分组的医疗信息化公司;3)相同支付标准下,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民营医疗服务机构;4)医保支付范围外,受益于医保挤出效应,能够有效承接居民对医保外高端药品、器械、医疗服务需求的公司。 重点关注:人福医药、卫宁健康、万达信息、嘉和美康、爱尔眼科;建议关注:通策医疗、海吉亚医疗、益丰药房、开立医疗。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的风险;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政策推行不及预期,医保支付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风险。 1.医保收入增速慢于支出增速,管理方式亟待改变 医疗保险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产品的重要支付方,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机构及医生的诊疗行为、药品和耗材的使用均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后,自1998年开始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简称为:城镇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简称为:城镇居民医保,2016年开始各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逐步合并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和筹资标准的逐步提升,基本医保基金的收入规模2011-2021年增长3.8倍,支出规模增长3.4倍。2021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为24011亿元,商业健康险理赔支出2351亿元,两者之比为10.21:1,基本医疗保险成为是国内最大的医疗服务支付方。 1.1.基本医保收支增速放缓,存在结构性压力 基本医保收支增速相对放缓,近5年支出CAGR高于收入,医保长期运营有隐忧。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8710亿元,总支出为24043亿元。收入端2017-2021年CAGR为10.70%,支出端2017-2021年CAGR为11.41%,支出端增速明显快于收入端增速。 图表1:1993-2021年基本医保基金收入及其增速 图表2:1993-2021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及其增速 城镇职工医保收入占比大,收支增速基本平衡,运行相对健康。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收入为18,968亿元,支出为14,747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收入占基本医保基金收入的比例为66.07%。收入端2017-2021CAGR为11.49%,支出端五年CAGR为11.94%,运行相对健康。 图表3:1993-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收入及其增速 图表4:1993-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支出及其增速 城乡居民收支两端增速均放缓,且近5年支出端CAGR快于收入端,长期运营压力较大。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收入为9742亿元,支出为9148亿元。收入端2017-2021年CAGR为9.25%,支出端2017-2021年CAGR为10.57%,城乡居民医保收支两端增速整体下滑,但支出端近五年CAGR比收入快1.32pct,且2021年支出端增速也快于收入端增速。 图表5:2005-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收入及其增速 图表6:2005-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支出及其增速 基本医保累计结余总量仍在上涨,增速下滑,结构失衡。全国医保基金累计结余从2001年的25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122亿元,2017-2021年CAGR为16.83%,近五年增长率逐步下滑。从结构来看,医保累计主要为城镇职工统筹账户累计结余和城镇职工个人账户累计结余,合计占比81.42%,城乡居民累计结余占比18.58%。 图表7:2008-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年度结余 图表8:2021年基本医保累计结余占比 基本医保基金发展存在结构性风险,城镇职工医保可持续性较健康,城乡居民医保可持续性有压力。全国城镇职工医保年度结余2017-2021年CAGR为8.47%,除2018年略有下滑外,整体仍保持正增长,短期运营仍保持健康。考虑到2017年和2020年存在着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整合的情况,排除2017年和2020年的影响,2018年至今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年度结余略有下滑。同时因为城乡居民累计结余占医保基金总量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小,长期来看,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运营压力较大。 图表9:2008-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年度结余 图表10:2011-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年度结余 1.2.参保人数红利减退,居民收入增长驱动医保收入增加 医保基金收入由参保人数和人均缴费决定。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人主要由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组成,其中在职职工既需要缴纳保费也享受医保报销,退休职工不需缴纳保费只享受医保报销;城乡居民医保主要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的缴费主要由参保人月平均工资和缴费比例决定,短期内缴费比例不变,因此城镇职工医保人均缴费主要受月平均工资影响;城乡居民的缴费由于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共同决定。 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仍增,但在职退休比逐步下降。城镇职工医保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剔除农民工)2017-2021年CAGR为3.44%,2021年增速为-0.36%,但上述参保人数包含农民工的话2021年增速为2.79%。在职退休比从2012年的3倍下降到2.8倍,剔除农民工在职退休比从2.29倍下降到2.18倍,逐年下降。 图表11:2012-2021年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及增速 图表12:2012-2021年在职退休比变化 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驱动城镇职工医保人均筹资提升。城镇职工医保人均筹资(城镇职工医保收入/在职职工参保人数)2017-2021年CAGR为7.1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CAGR为6.83%。考虑到因疫情2020年城镇职工医保阶段性减征造成2021年的高增速外,城镇职工医保人均筹资增速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匹配。 图表13:1994-2021城镇职工医保人均筹资及增速 图表14:人均收入与职工医保人均筹资增速比较 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略减,筹资标准稳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017-2021年CAGR为3.69%,同时2020-2021年参保人数均略有下滑。城镇职工医保的筹资对象为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同时2014年至今,城镇居民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维持每年增长3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年增长30元,2017-2021年CAGR为9.33%,增长较为稳健。 图表15:2007-2021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图表16:2011-2021年城乡居民筹资标准变化 从筹资端来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红利正在消退,人均缴费和财政补贴影响收入增长。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大制度共同完成对中国人口的覆盖,2021年两大制度合计参保人数为136,424万人,基本完成了对全体居民的全覆盖,参保人数增长空间较小。同时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财政补贴的提升成为医保基金收入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1.3.就诊人次和次均费用共同驱动医保支出刚性上涨 城镇职工医保支出占比大,但城乡居民医保支出增速快于城镇职工医保支出增速。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支出为14,746.73亿元,占比61.33%,城乡居民医保支出9,296.37亿元,占比38.67%。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支出近五年CAGR为11.94%,城乡居民医保支出近五年CAGR为17.04%,城乡居民支出增速快于城镇职工医保支出。 城镇职工医保就诊人次增长短期受扰动,住院次均费用稳增。城镇职工医保享受待遇人次2017-2021年CAGR为3.04%,次均住院费用五年CAGR为4.16%。 除2020-2021年因疫情影响外,其他年份城镇职工医保享受待遇人次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享受待遇人次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同时住院次均费用未受疫情影响,保持稳定增长。 图表17:2012-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享受待遇人次 图表18:2012-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次均住院费用 城乡居民医保就诊人次增速较快,住院次均费用稳增。城乡居民医保享受待遇人次2017-2021年CAGR为6.91%,次均住院费用五年CAGR为7.09%。其中城乡居民医保享受待遇人次在2017年和2019年有较大程度的上涨可能是因为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合并所致。整体而言,城乡居民的享受待遇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复合增长率均快于城镇职工。 图表19:2012-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享受待遇人次 图表20:2011-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 从支出端来看,享受待遇人次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保持刚性的增长。虽然2020年享受待遇人次有下滑,2021年仍未恢复到2019年水平,但次均住院费用均保持稳增,且2021年已超过2019年水平。考虑到2021年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我们认为医保享受待遇人次预期仍会刚性增长。 1.4.医保管理需求带动DRG/DIP加速落地 医保基金短期稳健,长期有压力,需要调动医院/医生主动控制费用增速。短期来看,不管是城镇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整体上仍有结余。但长期来看,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尤其是城乡居民医保,使得医保年度结余减少,医保长期运营面临压力。 但由于医疗的特殊性,门诊/住院人次、次均费用的增长受医院和医生的影响较大。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实现支出增速可控,需要激励医院/医生主动控制费用合理增长。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基金管理模式探索的主要方向。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及下属的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等医保经办机构均下文推动医保基金开展总额预付、按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P(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病种分值)付费等各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但由于前期医保管理体系分别由人社部(主管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和国家卫健委(主管新农合)管理,因此前期支付方式改革以试为主,各地规则不一,落地速度较慢,落地覆盖范围也较小。 图表21:近十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探索汇总 以收定支、总额预算、地方统筹是要求。整体上来讲,我们认为医保基金的支付方式改革是基于医保基金目前面临的整体增速放缓,支出增速略快于收入增速,年度结余逐步降低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变革,其总体要求是医保基金以收定支、总额预算,地方根据各地方情况进行统筹制定。 DRG/DIP是针对住院费用进行管理的一种工具。DRG/DIP作为支付方式的一种,是为了实现上述政策目标而推行的一项政策工具,主要针对急性期的住院患者治疗费用。目前从医保基金整体支出层面上,由于急性期住院、非急性住院、康复、长期护理等不同的治疗内容下,会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