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领军企业,切入新能源业务打造多类增长点。公司专注于充储电行业十余年,不断丰富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种类,通过并购切入可以和公司实现技术同心圆的新能源赛道,打造多类增长点,2021年实现营收42.45亿元,同比+44%。 2021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8.2%和8.1%,短期手机充电器功率提升,加上IoT、PC、电动工具等产品持续放量,实现有效盈利支撑,中长期汽车三电系统、新能源光伏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叠加供应链管控能力加强,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将实现同步向上。 手机快充量价齐升叠加IoT、电动工具等新应用,短期业绩增长具备强支撑。手机高功率快充需求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快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86亿元,而GaN凭借轻便性和高效率优势成为快充主要发展方向。公司目前135W、200W大功率电源适配器已实现量产,GaN产品性能远超行业水平,产品ASP持续提升,同时绑定小米、华为、vivo、荣耀等头部客户,实现大功率新品快速放量,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此外,公司凭借其在手机充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切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IoT充储领域,在增长潜力较大的无绳类电动工具领域也已实现新品和客户突破。业务持续开拓的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加码产能,目前IPO募投项目投资进度超70%,22年公司定增项目再加码快充和大功率电源产能。随着下游增长、客户拓展和新建产能释放,智能终端和电动工具等业务将对公司增长实现强有力支撑,且对标成长路径相似的台达电(21年营收超700亿),公司尚有显著成长空间。 布局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和电源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将迎来10%渗透率拐点,汽车电动化加速渗透,下游快速发展带来上游产业链国产化机遇。 公司通过收购智新控制67%股权快速切入新能源赛道,背靠东风集团,公司可共享智新控制多年技术积累,已布局VCU、MCU、BMS、PDCU和VDC等多款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获得东风、吉利、上汽等多家定点,2021年实现营收2.85亿元。此外,公司通过收购飞优雀拓展至新能源车电源领域,目前重点产品已通过国标认证,同时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源与三电业务进行更深入整合,持续研发升级车载充电机、直流转换器、无线充电模块等解决方案。随着定点项目进入量产以及车载电源产品持续推新,新能源汽车业务将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战略布局新能源光伏产业,打开远期成长空间。2020年国内光伏上网电价已低于火电,光伏平价上网加速装机,行业进入加速增长拐点,新增+更换双重因素驱动光伏逆变器需求增长。公司基于在充电器领域多年技术积累,布局增量空间更大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聚焦中小型企业和家庭用户群体,与已有竞争对手差异化竞争,打开未来业绩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68.3/79.7亿元,同比增长32. 6%/21.3%/16.7%,实现归母净利润4.9/6.2/7.5亿元,同比增长41.8%/27.1%/21.5%,对应EPS分别为2.07/2.63/3.20元,对应PE分别为19/15/13倍,可比公司22年P E平均值为27倍。考虑到公司智能终端充储电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高增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手机销量不及预期;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市场需求/规模测算不及预期风险等。 一、国内充储电产品领军企业,拓展新能源业务打造多类增长点 1.1公司概况:快充龙头企业,新能源领域新玩家 国内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领军企业,技术持续升级迎接新机遇。奥海科技成立于2004年,从事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数十年,拥有东莞、江西、印度、印尼、武汉五大智造基地及二十余家国内外控股公司。近些年来,公司不断丰富在电源领域业务范畴,从手机充电器横向拓展至PC、IoT智能终端、动力工具、数据电源等领域业务,同时大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 图表1:公司主要充储类产品 图表2:公司主要充储类客户 多次收购拓展业务,切入新能源业务。2021年公司通过股权受让和股权增资收购索菱通信82%股权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公司沁泽通达49%股份,加强无线充电领域布局自主品牌建设。2022年上半年,公司以自有资金增资智新控制,增资后累计持有智新控制67%股权,并且收购飞优雀新能源100%股权,切入新能源业务,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域控系统和充储电能源交换业务。在光伏发电方面,公司的分布式光伏逆电器业务也于今年起航,再度拓宽公司业务范围,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图表3:公司主要新能源相关产品 图表4:公司主要新能源汽车客户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刘昊和刘蕾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分别持有公司46.46%和15.88%股份,股东刘旭持股6.89%,其他股东持股分散且较低,均低于5%,公司股权结构清晰,集中度相对较高。 图表5: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2Q1) 1.2主营业务:充储电产品矩阵丰富,新能源“三电”增长潜力大 电源领域业务范畴不断扩大,新能源“三电”已有营收贡献。充电器产品(含电源适配器等)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16-2021年营收贡献均超85%。随着主要客户小米、OPPO等在手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逐渐提升,公司充电器营收占比不断提高,在2020年最高达到94.60%。2021年公司开拓新业务初见成效,IoT智能终端充电器及电源适配器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69.8%;45W、65W、100W等PC电源充电器实现量产;动力工具和数据电源也实现“从0到1”的突破;新能源“三电”产品2021年实现2.85亿营收。 图表6:公司各业务历年营收占比 手机快充产品功率升级带动充电器ASP稳步上升。随着手机快充方案快速渗透以及公司大功率技术持续突破,公司充电器产品ASP从2017年的6.2元/只提升至2021年的12.6元/只,2021年充电器毛利率有所下滑,主因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较高。目前公司在核心供应材料胶壳、电解电容、磁性元件等已成立供应链全资子公司,垂直整合能力不断提高。供应链把控能力加强,叠加ASP稳步上升,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未来有望拉动充电器产品毛利率回升。 图表7:公司历年充电器平均售价(元/只) 图表8:公司充电器毛利率变化 1.3财务分析:营业收入节节攀升,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向上 营业收入节节攀升,2021年业绩增速再创新高。2016-2021年间,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营业收入从10.12亿元持续增加至42.45亿元,CAGR达33%。2021年受益于智能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便携电源市场规模持续提升,公司营收增速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4%。 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国内客户,近6年营收占比65%以上。 图表9:公司历年营业收入变化(亿元) 图表10:公司按地区历年营收占比变化 短期盈利能力具备支撑,中长期有望逐步向好。2016-2018年公司毛利率受下游手机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大幅下滑,2018年后随着主要客户市占率提升,公司毛利率逐渐回升。2021年受疫情持续蔓延、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毛利率下滑至18.2%,22Q1毛利率小幅提升至19.1%。期间费用率自2018年大幅下降后整体较稳定,净利率走势与毛利率类似,2021年和22Q1净利率分别为8.1%和9.4%。短期来看,受益手机充电器功率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具备支撑;中长期看,伴随汽车三电系统、新能源光伏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叠加供应链管控能力加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向好。 图表11:公司历年归母净利润变化 图表12:公司历年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变化 重视研发创新,大功率快充、无线充等领域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重视专利布局,已获授专利数量从2018年219项提升至2021年379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2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26项。手机充电器领域,公司大功率快充技术持续突破,目前200W产品已实现量产;无线快充领域,公司2021年荣获UL颁发的高通无线快充技术认证,并已研发和储备多款无线充电器产品。此外,公司在工具电源、服务器电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也在持续布局。目前公司仍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定增募投部分资金将用于升级研发中心,未来研发实力提升将进一步巩固公司技术优势。 图表13:公司已获授权专利数量(项) 图表14:公司研发费用变化 二、快充产品量价齐升,产能加码助力业务扩张 手机功耗增加,电池容量瓶颈凸显。Inside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人均手机使用时间逐年上升,预计2023年将达3.5小时,且目前手机用户已进入短视频控场时代,2021年Q2短视频使用市场占手机使用时间的29.8%。短视频、手机游戏、在线通讯等耗电量较大的设备使用时长不断提升带来电量需求增长。为满足手机用户体验,处理器性能和屏幕素质不断提升,高分辨率,优秀的颜色显示效果和流畅的屏幕刷新率等因素均导致功耗增加,手机续航能力无法满足需求。同时增加电池容量会导致电池体积变大,不仅成本提高,还会增加手机厚度,降低手机用户体验,目前手机电池容量多在4000-5000mAh之间,瓶颈凸显。 图表15:2019-2023年中国人均手机使用时间(小时) 图表16:2022年不同类型app人均使用时长占比 为解决电量缺口,快充产品应运而生,高功率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各大厂商纷纷在充电功率上发力,逐步往更大功率方向突破,从5W提升至150W。2022年2月28日,OPPO在MWC2022中带来新技术——150W长寿版超级闪充,此外,小米、iQOO、荣耀等多家厂商也加入了百瓦大军。相比于普通5W功率充电器动辄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OPPO 150W快充可以在15min将手机充至100%电量,极大缓解了用户的用电焦虑。 然而充电功率一般指充电过程中理论的最高值峰率,实际充电过程中手机发热会导致充电效率下降。根据测评,红米最新发布的搭载120W快充的Note 11 Pro+中端机型充电过程中功率逐步下降,长期的稳定功率在60-90W之间,快充功率的提升依旧迫在眉睫。 图表17:OPPO150W长寿版超级闪充 图表18:小米120W氮化镓充电器输入红米Note11 Pro+全程 GaN技术和快充技术相辅相成,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传统充电器基础材料为硅,但是随着硅的性能极限逐步逼近,快充功率增大带来快充头体积大、发热等问题。而GaN作为新型的替代材料,运行速度、功率密度、性能成倍提升,采用GaN技术的充电器整体系统效率可高达95%,充电器外壳温度低于普通充电器,从而可以使用更小的变压器和散热器件,整体尺寸和重量减半,让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 图表19:基于PowiGaN的InnoSwitch3的高效率表现 快充产品量价齐升驱动行业高增,GaN快充具备更高弹性。充电需求的增长以及快充产品用户体验的提升带动快充产品出货增长,而功率性能提升则推动产品ASP不断提升,小米GaN 65W快充产品单价是18W产品的5倍。快充产品量价齐升驱动市场高速增长,中商情报网预计2019-2022年全球快充市场规模从434亿元将增长至986亿元,CAGR达31.5%,而GaN快充产品在轻便性和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且随着GaN功率晶体管价格下降以及GaN快充技术不断成熟,未来GaN将成为快充核心方案,Trendforce预计GaN方案在快充市场的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9%上升至2025年的25%。 图表20:小米不同功率充电器价格(元) 图表21:全球快充充电器市占率变化及预测 图表22:全球快充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3:全球快充市场中GaN方案渗透率预测 公司依托头部手机品牌客户,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公司目前已突破135W、200W大功率电源适配器技术并实现量产,GaN产品主控芯片开关频率高达300KHZ,可以有效减小充电头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