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新能源+物联网双轮驱动,国内充储电龙头迎来第二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新能源+物联网双轮驱动,国内充储电龙头迎来第二春

2022-09-24马良安信证券无***
新能源+物联网双轮驱动,国内充储电龙头迎来第二春

充储电能源专家,外延内生打造领航平台。公司创立于2004年,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至今已在充储电能源领域深耕18年,业务布局从消费电子延伸到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领域。公司立足智能制造,以充储电能源技术为支点,建立并拓展品牌,致力于做应用端的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头部企业。2017-2021年,手机快充升级叠加客户开拓顺利,公司营收从11.53亿元增至42.4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38.52%;归母净利润从0.51亿元增至3.44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0.89%;22H1公司业绩逆势增长,实现营收21.81亿元,YoY+16.97%;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YoY+51.37%。展望未来,公司受益于新能源与物联网产业生态加速完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三大业务协同发展,长期增量空间可期。 消费电子:手机领域地位稳固,物联时代业务不断延伸。据公司公告,公司在手机充电器领域市占率稳步增长,2021年达到15%,我们认为量价齐升趋势有望延续。量的方面,公司与小米、vivo、华为等主力客户深度合作,并持续提升OPPO、荣耀、MOTO等客户份额;价的方面,随着大功率快充升级,公司产品结构改善,ASP将持续提升。 公司从手机业务逐步延伸到无线充、IoT、PC、动力工具、自主品牌等领域,其中IoT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实现营收5.67亿元,YoY+69.8%,PC、动力工具、自主品牌等其他业务也均于2021年实现较大突破,有望持续放量。 新能源汽车:全面布局电控+电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据乘联会及EV-Volumes统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75万辆,预计2025年有望超过2000万辆,相关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发展。公司通过收购智新控制与飞优雀分别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域控(MCU、BMS、VCU、PDCU、VDU等)及充储电能源(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块、OBC、DC/DC、无线充等)领域,两大子公司的团队、技术及产品已展开深度融合,可为客户提供多种类型的多合一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协同性得以凸显。据公司公告,智新控制具备良好的客户资源,与东风、上汽、红旗、日产、本田、大众、高合、长城等车企已展开合作,目前已量产项目36个,在研项目15个,预计业务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已入围国网招标,将为客户提供充电桩等解决方案。 新能源:模块化电源技术有成,进军光伏高景气赛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迈入高速发展阶段。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超过270亿美元,7年CAGR达到5.3%。公司跟随电源行业发展趋势,于2022年正式切入光伏电源赛道。公司在数据电源领域已有模块化电源的研发经验,并基于自身的充储电能源技术及全球智能制造能力,同步布局光伏逆变器业务,将开发自主技术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逆变储能、户外储能等产品,用于分布式中小型商业和户用,为客户提供模块化电源解决方案。8月3日,全资子公司奥海(上海)新能源正式成立,有助于推进公司在光伏逆变器、储能产品等方面的业务布局和资源投入,完善公司光储充一体化和集中供给系统服务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1.60亿元、71.57亿元、91.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9亿元、6.33亿元、7.74亿元,EPS分别为1.81元、2.29元、2.80元,对应PE分别为21.2倍、16.7倍、13.7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 1.充储电能源专家,外延内生打造领航平台 1.1.深耕充储电行业近廿载,“消费+新能源车+光伏”平台化布局加速 公司立足智能制造,以充储电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为支点,建立并拓展品牌,做应用端的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头部企业。公司创立于2004年,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于2022年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领域。具体来看,公司自创立初便进入手机充电器领域,并先后布局生产胶壳、电解电容和变压器等上游核心材料,2011年研发无线充,2016年进入IOT智能终端领域,2017年进入PC领域,2021年进入动力工具、数据电源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创立AOHI、移速两大自主品牌,2022年开始布局光伏逆变领域。 图1:奥海科技“1+3+3”战略 以产品功率升级与应用场景为主线,将公司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4-2006):OEM为主,主营2.5W手机充电器,用于各种功能手机、组装手机、数码产品等; 2)第二阶段(2006-2012):从OEM过渡到ODM,主营2.5W、5W充电器,用于品牌智能机、功能机等,客户主要为小米、TCL、中兴、天语、金立、华勤以及传音; 3)第三阶段(2013-2016):5W充电器为主,新增10W和18W快充,用于智能机、平板电脑、电视棒等,新增魅族、酷派、海信、TCL等国内客户,以及亚马逊、贝尔金、PNY、阿尔卡特等海外客户; 4)第四阶段(2017-2020):主营10W、18W快充,新增40W快充,抓住物联网机遇,业务拓展至智能音箱、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客户遍布海内外,包括华为、vivo、小米、亚马逊、LG、谷歌、百思买、贝尔金、华硕、腾讯、百度等知名公司; 5)第五阶段(2021-至今):20-40W充电器为主,60W及以上比重明显提升。公司依托充储电能源技术及智能制造平台,横向拓展动力工具、数据电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充储电能源市场,并创立自主品牌,打造全新业绩增长曲线。 图2:奥海科技历史沿革 股权结构稳定,创始人持股超六成。公司创始人刘昊、刘蕾夫妇即为实控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共计62.34%,其中,刘昊通过深圳奥海持股46.46%,刘蕾直接持股13.27%,同时通过奥悦投资与奥鑫投资累计持股2.61%;公司第三大股东刘旭为刘昊胞兄,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持股6.64%;第五大股东匡翠思为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持股1.74%。创始人及高管拥有公司绝大部份股权,管理层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公司长远战略计划易于快速推进与落地,这有助于公司的成长和经营的稳定。 图3:奥海科技股权结构 大客户战略与标品战略并举,业务版图持续升级。一方面,公司深度绑定小米、华为、vivo等头部大客户,与主力客户共同成长:(1)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手机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高。公司在稳固已有大客户主供地位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2)依托手机充电器的龙头地位与客户资源,向IoT智能终端领域进军。 公司已在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音箱等领域与小米、华为、谷歌、亚马逊等IoT领先品牌建立稳定合作,业务规模随着大客户IoT产业铺开而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按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定义和研发,通过打造标品电路,延伸差异化产品。公司始终围绕充储电能源领域进行战略布局,随着大功率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持续突破,公司已将业务版图扩张至动力电源(动力工具、新能源车)、数据电源(服务器等)、储能电源(便携储能、户外储能等)等领域。我们认为公司凭借丰富的技术储备与坚实的研发创新能力,有望导入新兴市场的头部客户群并逐步提升市场份额,从而加强在整个充储电能源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表1:奥海科技主营业务概况 表2:奥海科技典型产品 1.2.快充时代业绩高增长,财务表现稳健 快充升级叠加客户拓展,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16-2021年,受益于大功率快充升级与客户开拓顺利,公司快充产品量价齐升。公司营收从10.12亿元增至42.45亿元,5年CAGR为33.21%; 归母净利润从1.60亿元增至3.44亿元,5年CAGR为16.53%。2021年公司全年营收大幅提高,但业绩增速放缓至4.40%,主要受疫情、原材料及运输成本上涨、汇率波动、限电等多重影响。22H1短期不利因素得到部分缓解,公司实现营收21.81亿元,YoY+16.97%;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YoY+51.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9亿元,YoY+59.64%。 图4:2016-2022H1公司营收及增速 图5:2016-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非手机板块营收占比提升。据公司官网披露,22H1公司手机业务占比64.49%,相较2021全年占比69.06%下降4.57个百分点;22H1公司IOT业务占比15.41%,相较2021全年占比13.37%上升2.04个百分点;21年PC板块业务占比4.49%,实现营收1.90亿元(YoY+37.12%);21年便携储能板块业务占比3.68%,实现营收1.56亿元(YoY+211.10%)。 图6:公司21(外环)和22H1(内环)产品结构 从公司盈利能力来看,近年来毛利率/净利率在20%/10%左右小幅波动。2017-2018年由于手机市场出货量下降及原材料上涨,公司毛利率连续下降;2019-2020年受益于快充功率提升,公司毛利率逐年回升;2021年公司受到市场需求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毛利率下滑至18.22%;22H1有所改善,毛利率为20.02%(YoY+5.42%)。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优秀,管理费用率由2016年的5.77%逐年下降至22H1的3.02%,销售及财务费用率保持较低水平,研发费用率维持在4%~5%。 图7:2016-2022H1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 图8:2016-2022H1公司费用率 公司现金流充足,负债结构健康。公司销售净现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公司资金回笼快,已形成卖方市场的良好经营环境,从而有效保障经营现金流的稳定。受疫情影响,销售净现率有所下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22H1回升至1.23。2021年/22H1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0.59%/48.65%。从负债结构来看,经营负债(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快速增长,占比维持在90%左右,金融负债占比较少,一方面反映出公司对上游掌握较强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金融负债率低,财务压力较小,未来公司有望通过杠杆创造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图9:2016-2022H1公司销售净现率 图10:2016-2022H1公司负债结构 1.3.高度重视研发创新,产能建设有序进行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视研发团队建设。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工作,2021年研发投入2.06亿元(YoY+43.38%),新成立了“变压器磁仿真团队”和“新技术预研”两支前沿技术探索团队。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482人(YoY+21.72%),占公司总人数的8.64%(YoY+2.48pct);已获得37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26项,外观设计专利127项,以及软件著作权13项,并积累了集成式平面变压器技术、变压器全自动化生产技术、快速检测便携式充电器EMC性能技术、抗共模干扰的电路技术、迷你型车载充电器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整体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图11:2017-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情况 图12:2017-2021年公司研发人数情况 表3:公司主要研发项目情况 有序推进产能建设,募资加码快充及大功率电源。公司拥有东莞、江西、印度、印尼四大生产制造基地(2022年控股智新控制,再添武汉生产基地),2021年充电器产能超过2.2亿只(加上外协,年产量超过3亿只);拥有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核心材料年产能包括超1亿只胶壳、超5亿只电解电容以及近2000万只平面变压器。2021年7月24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并于2022年4月13日获证监会核准批复,拟募资不超过19.96亿元,其中约14亿元用于快充及大功率电源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产品包括小功率及大功率快充及适配器、动力工具电源、服务器电源等;2亿元用于AOHI和移速两大自主品牌的建设及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