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二季度业绩环比高增长,扩建氯丙烯强化一体化优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二季度业绩环比高增长,扩建氯丙烯强化一体化优势

2022-07-03杨林、薛聪国信证券自***
二季度业绩环比高增长,扩建氯丙烯强化一体化优势

二季度业绩环比增长64%-83%,业绩超预期。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6-4.25亿元,同比增长167.8%-187.4%,扣非归母净利润3.92-4.21亿元,同比增长170.1%-190.1%。 其中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46-2.75亿元,同比增长159.4%-190.0%,环比增长63.5%-82.8%,业绩超预期。业绩增长主要由于:(1)多晶硅需求拉动三氯氢硅高景气,三氯氢硅价格大幅提高;(2)高纯四氯化硅新产能释放,下游光纤光缆需求增长,高纯四氯化硅量价齐升;(3)硅烷偶联剂产能逐步释放;(4)气相二氧化硅产销良好;(5)电子特气产品认证顺利。 扩建3万吨/年氯丙烯,强化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控股子公司三孚新材料投资2.3亿元,新建年产3万吨氯丙烯项目,目前处于项目设计阶段。氯丙烯为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采用传统的氯气和丙烯反应,工艺路线成熟。所需氯气基本由公司提供并通过管道输送,产品主要自用于生产硅烷偶联剂,可以提高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的原材料自供占比,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及经营风险,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该项目预计建设周期12个月,不含税年均收入3.2亿元,年均净利润2450万元。 夯实全球三氯氢硅龙头地位,拓展下游新材料布局。公司现有主要产能包括三氯氢硅6.5万吨/年、高纯四氯化硅3万吨/年、氢氧化钾5.6万吨/年、硫酸钾10万吨/年。在建5万吨/年三氯氢硅、2万吨/年四氯化硅项目,有望于2022年三季度试生产;在建7.22万吨/年三氯氢硅扩建、2.89万吨/年四氯化硅,预计于2023年初投产。公司积极布局三氯氢硅下游电子气体(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中间体及系列产品、气相二氧化硅等下游新材料产品,延伸产业链布局,未来成长可期。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大规模传染疫情风险,新项目投产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下游多晶硅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超预期,新进入者竞争加剧等市场风险,公司高管人员减持的相关风险。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9.35/11.93/13.95亿元,同比增速178.6/27.6/16.9%;摊薄EPS=3.43/4.47/5.11元,当前股价对应PE=15/11/10x。公司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景气,新产能投放进度超预期,新材料领域稳步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二季度业绩环比增长64%-83%,业绩超预期。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6-4.25亿元,同比增长167.8%-187.4%,扣非归母净利润3.92-4.21亿元,同比增长170.1%-190.1%。其中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46-2.75亿元,同比增长159.4%-190.0%,环比增长63.5%-82.8%,业绩超预期。业绩增长主要由于:(1)多晶硅需求拉动三氯氢硅高景气,三氯氢硅价格大幅提高;(2)2021年5月,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二期项目开车,受益于下游光纤光缆需求快速增长,高纯四氯化硅量价齐升;(3)硅烷偶联剂项目一期“年产15000吨硅烷偶联剂中间体项目”于2021年10月正式投料试车,产能逐步释放;(4)2021年7月末收购三孚纳米材料,气相二氧化硅产品产销良好;(5)2021年10月底,电子特气项目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进入正式生产阶段,目前市场认证顺利。 图1:三孚股份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2:三孚股份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 受益于多晶硅快速扩产,光伏级三氯氢硅高景气,公司充分受益。随着多晶硅新产能逐步释放、爬坡,对于三氯氢硅的需求增加,据百川盈孚数据,光伏级三氯氢硅自3月份以来从18000元/吨上涨至26000-27000元/吨,个别商家报价达到28000-30000元/吨,厂家光伏级税前毛利约16000-17000元/吨,工业级目前报价在19000-21000元/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上半年光伏级三氯氢硅均价23390元/吨,同比增长213.8%,平均价差16162元/吨,同比增长189.4%。2022年二季度光伏级三氯氢硅均价26423元/吨,同比增长197.4%,环比增长30.0%; 平均价差20039元/吨,同比增长258.9%,环比增长57.6%。公司盈利增长水平基本与价差变化一致。 光伏级三氯氢硅生产难度较大,下游主要为多晶硅企业。根据上海有色网统计,2021年外售光伏级三氯氢硅产量约20万吨,预计2022年内有效产量增量只有1-2万吨,光伏级三氯氢硅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用途包括(1)首次投料开车的一次性需求,需求量约为总产能20%;(2)连续生产过程中补氯需求,需求量约为总产量的20%-30%。我们预计22/23年光伏级三氯氢硅产量22/30万吨,合计需求26.6/31.4万吨,其中22/23年多晶硅新投产产能分别为53/47万吨,对于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10.6/9.4万吨,22/23年多晶硅产量分别为80/110万吨,对于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16/22万吨。我们认为今明两年三氯氢硅供需依旧紧平衡甚至紧缺,行业有望持续维持高景气度。 图3:光伏级三氯氢硅价格与价差(元/吨) 图4:光伏级、普通级三氯氢硅价格(元/吨) 扩建3万吨/年氯丙烯,强化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控股子公司三孚新材料投资2.3亿元,新建年产3万吨氯丙烯项目,并配套0.74万吨/年DD混剂副产品提纯装置,主要提取顺式二氯丙烯、反式二氯丙烯、二氯丙烷等产品,目前处于项目设计阶段。氯丙烯为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采用传统的氯气和丙烯反应,工艺路线成熟。所需氯气基本由公司提供并通过管道输送,产品主要自用于生产硅烷偶联剂,可以提高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的原材料自供占比,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及经营风险,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该项目预计建设周期12个月,不含税年均收入3.2亿元,年均净利润2446.5万元。 夯实全球三氯氢硅龙头地位,拓展下游新材料布局。公司现有主要产能包括三氯氢硅6.5万吨/年、高纯四氯化硅3万吨/年、氢氧化钾5.6万吨/年、硫酸钾10万吨/年。在建5万吨/年三氯氢硅、2万吨/年四氯化硅项目,有望于2022年三季度试生产;在建7.22万吨/年三氯氢硅扩建、2.89万吨/年四氯化硅,预计于2023年初投产。完全投产后公司三氯氢硅产能达到18.72万吨/年,四氯化硅产能达到7,89万吨,夯实全球三氯氢硅龙头地位。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三氯氢硅下游电子气体(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中间体及系列产品、气相二氧化硅等下游新材料产品。(1)公司电子气体“年产500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年产1000吨电子级三氯氢硅”项目自2017年启动,于2020年11月一次性开车成功,进入试生产状态;至2021年10月底,该项目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进入正式生产阶段。(2)公司硅烷偶联剂项目一期“年产15000吨硅烷偶联剂中间体项目”于2021年10月正式投料试车,目前所有可外售产品均已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并形成部分销售;二期项目“年产73000吨硅烷偶联剂系列产品项目”现场基建工程、设备设施安装等工作也已基本完成。(3)2021年7月末收购三孚纳米材料,利用丰富的硅系列产品生产管理经验及一体化管理优势,短期内即实现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产品质量控制稳定,从而形成对下游客户的稳定供应,目前已经实现扭亏为盈贡献利润。 图5:公司“两硅两钾”产业链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9.35/11.93/13.95亿元,同比增速178.6/27.6/16.9%;摊薄EPS=3.43/4.47/5.11元,当前股价对应PE=15/11/10x。公司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景气,新产能投放进度超预期,新材料领域稳步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附表:财务预测与估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利润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