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交流与思考:美股需要一次衰退? 本轮衰退两大特征:高通胀与密集加息。近来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心上升,对于衰退可能引发的资产价格变化需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本轮衰退或有两大特征:一是这应该是处于高通胀时期的一次衰退;二是在可能出现的衰退之前,美国处于密集加息周期,这意味着其和近期美国的几轮经济衰退相似性较少,而更多地像是在70-80年代“滞胀”时期出现的经济衰退。 美股走势先跌后涨,衰退期间积极布局。对于美股而言,在高通胀时期,经济衰退期间美股涨幅普遍要好于衰退前表现,即“先跌后涨”。究其原因,高通胀对于资产价格的伤害更大,而如果陷入衰退意味着滞胀风险的降低,会对前期压抑的资产价格有所提振。 美债不是避险资产,衰退来临还会上冲。对于美债而言,通常来说,经济衰退有利于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债券价格也往往会对衰退提前定价。但在高通胀时期,除非美联储给出力度空前的降息幅度,不然美债利率往往在经济衰退前乃至衰退期间还会上冲,高通胀时期其很难发挥好衰退期间避险资产的作用。 黄金不会令人失望,铜价难有积极表现。对于大宗商品而言,衰退期共性特征更为突出:一是黄金价格在经济衰退期多数上涨;二是铜价在经济衰退期普遍下滑;三是原油价格,在高通胀的条件下,即便出现价格下跌,经济衰退期其价格跌幅也往往较小。 美元恐较疲弱,衰退后现拐点。对于美元指数而言,一方面,高通胀时期,美元指数在经济衰退期往往表现疲弱;另一方面,衰退结束往往意味着美元指数走势的转折点。 总结来看,在高通胀时期,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境地之中,则在衰退期间,往往美股和黄金会有不错的表现,而传统避险工具美债的作用有所降低,美元指数也较为疲弱,而像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更应尽量回避。 一周扫描: 疫情:欧洲多国疫情反复,BA.4/5或为最强变异毒株。我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截至6月23日,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一周新增确诊病例分别超80例和35万例。除我国港澳台地区外,现存41个中高风险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发现混检阳性,已进入即时预防状态。欧洲多国疫情反复。其中,意大利本周新增超27万例,较上周大幅上升62.6%。全球新增死亡普遍下行。新变体BA.4/5为奥密克戎最强变异毒株。传播速度极快,拥有“免疫逃逸”能力,在肺泡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融合能力和复制效率均远强于BA.2。欧洲部分国家或将收紧防疫措施。全球新冠疫苗加强针研制与接种加快。各经济体加强针接种率稳步上升。猴痘确诊数持续增加。截至23日,猴痘病例总数超过3200例。天花疫苗或可发挥出预防猴痘的功效。 海外:美联储鹰声嘹亮,多国制造业PMI显著下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在国会上表示,大幅加息可能会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称经济软着陆“非常具有挑战性”。欧央行或于9月结束负利率。欧洲央行官员们一再释放加息信号,不但要在7月实现十年来的首次加息,还准备让负利率应在9月份成为历史。多国推出燃油价格飙升应对措施。美国总统拜登呼吁国会暂时暂停征收联邦燃油税,欧洲议会计划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包含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的燃油车。美国成屋销售总数持续下行。美国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多国制造业PMI显著下行。 物价: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行,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本周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持续下行,羊肉、牛肉和水果平均价格环比均下行,鸡蛋和蔬菜平均价格环比小幅回升。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国内螺纹钢均价下行。 流动性:资金利率回升,人民币小幅升值。本周DR001周度均值环比上行2.2bp,R001周度均值环比上行2.9bp,DR007周度均值环比上行8.6bp,R007周度均值环比上行17.5bp;3个月期Shibor利率周度均值环比小幅下行0.1bp,3个月存单发行利率周度均值环比上行4.8bp,票据利率持续回升。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进行了1000亿元逆回购,同时累计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500亿元下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美元指数均值小幅回落,人民币小幅升值。 大类资产表现:A股小幅上涨,国债收益率回升。本周A小幅上涨,美股三大指数均有明显反弹。国内股票涨幅前三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汽车和家用电器。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度均值环比上行1.2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周度均值环比上行1.1bp。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1.宏观交流思考:美股需要一次衰退? 担心衰退成为现实。由于美国CPI增速的再度冲高,使得人们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心明显上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表示,美国经济确实存在衰退的可能,但这并非美联储想要看到的结果。英国《金融时报》所组织的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预计明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既然这种担忧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就需要未雨绸缪,对于衰退引发的资产价格变化做以提前应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自1970年以来美国共记录了8次经济衰退,但每轮衰退的成因和特征不尽相似,甚至有些经济衰退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因此,我们在借鉴以往历史经验的同时,必须与可能出现的本轮衰退特征相结合,否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本轮衰退两大特征:高通胀与密集加息。从当前美国的经济和政策背景来看,可能出现的本轮衰退或具备两大特点:一是这应该是处于高通胀时期的一次衰退。5月美国CPI增速已高达8.6%,短期来看很难出现快速下降; 二是在可能出现的衰退之前,美国处于密集加息周期。今年3月、5月和6月接连加息,且幅度逐次上调,从目前的点阵图来看,今年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将达到3.4%,且所有官员都认为利率将升至3.0%以上。从本轮可能出现的衰退特点来看,其实和近期美国的几轮经济衰退相似性较少,而更多地像是在70-80年代“滞胀”时期所出现的经济衰退。 美股走势先跌后涨,衰退期间积极布局。回顾过往衰退时期的大类资产表现,首先,对于美股而言,高通胀时期与低通胀时期的走势可能截然相反。 我们发现,在经济衰退前美国CPI增速超过5%的情况下,经济衰退期间美股涨幅要好于衰退前半年的美股表现,即体现为“先跌后涨”的走势。而如果经济衰退前CPI增速不高,则衰退期间美股表现往往不如人意,往往赶不上衰退期之前的美股涨幅,即表现为“先涨后跌”。究其原因,高通胀对于资产价格的伤害比经济增长放缓本身可能要更大,而如果陷入衰退意味着滞胀风险的降低乃至解除,会对前期压抑的资产价格有所提振。 图表1:美股在历次经济衰退期表现(%) 美债不是避险资产,衰退来临还会上冲。其次,对于美债而言,通常来说,经济衰退有利于债券收益率的下行,而反过来债券价格也往往会提前对衰退定价。但在高通胀时期,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往往并不顺畅,除非美联储给出力度空前的降息幅度(但这在高通胀时期发生的概率较小),不然美债利率往往在经济衰退前乃至衰退期间还会上冲,高通胀时期其很难发挥好衰退期间避险资产的作用。如在1970年以来的几轮美国经济衰退中,衰退前三个月共有三次出现美债利率上升,而衰退期间共有两次出现美债利率上行,均发生在高通胀时期。 图表2: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在经济衰退期间表现(%) 黄金不会令人失望,铜价难有积极表现。第三,对于大宗商品而言,在不同通胀水平下,衰退期资产表现的共性特征更为突出,而差异性相对并不明显:一是黄金价格在经济衰退期多数上涨,即便偶有处在价格下行周期的影响之下,但在经济衰退期的跌幅也要明显小于衰退期之前;二是铜价在经济衰退期普遍下滑,不过在高通胀时期,往往在经济衰退前会有铜价的上涨; 三是原油价格,其变化的确较为复杂,不过在高通胀的条件下(当然很可能是油价高企引发),即便出现价格下跌,经济衰退期其价格跌幅也往往较小。 美元恐较疲弱,衰退后现拐点。最后,对于美元指数而言,我们发现,一方面,高通胀时期,美元指数在经济衰退期往往表现疲弱,而低通胀时期则出现强势美元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衰退结束往往意味着美元指数走势的转折点,如在衰退期间走强的美元,则衰退后会陷入疲弱,而在衰退期间走弱的美元,衰退过后可能又会重拾升值态势。 总结来看,在高通胀时期,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境地之中,则在衰退期间,往往美股和黄金会有不错的表现,而传统避险工具美债的作用有所降低,美元指数也较为疲弱,而像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更应尽量回避。 图表3:美元指数在经济衰退期间表现(%) 2.疫情:欧洲多国疫情反复,BA.4/5或为最强变异毒株 我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截至6月23日,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一周新增确诊病例分别超80例和35万例。除我国港澳台地区外,现存41个中高风险地区。北京市和上海市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单日新增本土确诊控制在个位数。除此之外,内蒙古、天津、广东有少量新增确诊,其余大部分省市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过度统一做法。中国台湾地区疫情形势仍较严峻,6月23日当地新增确诊4.8万人。19日,中国澳门地区发现混检阳性,截至23日,新一轮疫情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增至110例,已进入即时预防状态。 图表4: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每日新增确诊(七日移动平均,例) 欧洲多国疫情反复。截至6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一周新增确诊病例录得约374万,相较前一周小幅上升3.6%。欧洲本周新增154万,较上周上升15.5%,其中,意大利疫情最为严重,本周新增超27万例,较上周大幅上升62.6%。美国本周新增约67万,较上周小幅下降4.3%,出现缓和下降趋势。亚洲新增确诊数持续下行,日本本周新增9万,较上周小幅下降3.0%。韩国本周新增4万,较上周下降12.1%。 图表5:各经济体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七日移动平均,万例) 全球新增死亡普遍下行。截至6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一周新增死亡病例8000余人,较上周小幅下降3.1%。欧洲一周新增死亡2200余人,较上周小幅下降2.4%。本周,各主要经济体新增死亡均呈现下降趋势。美国本周新增死亡约1700例,相较上周下降13.2%。英国本周新增死亡约190例,相较上周大幅下降28.1%。泰国、韩国本周持续回落,泰国本周新增死亡120例,相较上周下降13.4%,韩国本周新增死亡约80例,相较上周小幅下降3.6%,形势整体向好。 图表6:各经济体每日新增死亡数量(七日移动平均,例) BA.4/5为奥密克戎最强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4/5传播速度极快,美国感染占比数在35天内飙升21倍,洛克菲勒大学病毒学家Bieniasz警告称,未来数百万美国人很有可能会被再次感染。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监测负责人Kramarz警告称,BA.4/5能够“免疫逃逸”,即以前感染后形成的抗体以及疫苗都不能提供强大保护。而关于BA.4/5的致病性研究,来自东京大学等27家科研单位联合研究显示,BA.4/5在肺泡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融合能力和复制效率均远强于BA.2。病毒学家预计,病毒将继续围绕免疫系统再度升级,所以可能需要研发出新的疫苗以增加对感染的防护,比如Moderna所研发的专门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加强针。 图表7:近两周各国送检样本中各变种毒株比例(%) 欧洲部分国家或将收紧防疫措施。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警告称,德国将在夏季面临新冠病毒感染潮,他建议民众在室内自愿佩戴口罩,并呼吁70岁以上人群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巴西卫生部计划将第四剂新冠疫苗的接种范围扩大至40岁以上人群。以色列作为全球人均接种新冠疫苗数较高的国家,在今年4月24日摘下口罩不到2个月后,迫于BA.5的压力,又在考虑恢复室内口罩令。部分国家选择放宽防疫政策。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召开埃及流行病管理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取消所有有关新冠肺炎入境限制措施的决定。南非也结束了包括戴口罩在内的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 图表8:各国疫情管控指数(七日移动平均) 图表9:各经济体人口流动性情况(七日移动平均)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