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盈利能力提升可期,乳业巨头扬帆远航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盈利能力提升可期,乳业巨头扬帆远航

2022-06-17朱会振西南证券持***
盈利能力提升可期,乳业巨头扬帆远航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净利率提升逻辑明确,2021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6.7%、5.6%,在原奶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毛利率仅下滑0.9pp,净利率逆势提升1pp; 预计原奶价格短期将维持高位,同时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费用投放效率提高,公司毛销差、净利率将保持稳中有升。2)长期看,在供需匹配性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原奶周期将逐步趋缓,随着下游乳制品企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行业竞争缓和、费用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双击向上值得期待。3)产品+品牌+渠道+奶源共同发力,公司竞争力稳固,实现2025年“再造一个蒙牛”目标可期。 乳制品行业需求旺盛,产品持续升级,细分品类有所分化。1、疫情后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下游需求量迅速上涨,以基础白奶为代表的液态奶呈现拐点式向上的趋势,销量增速提升至10%左右;受益于消费升级,以金典、特仑苏为代表的高端液态奶需求大幅增加,增速达到15%左右,行业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2、各细分赛道有所分化,行业空间广阔:常温奶进入成熟期,竞争格局稳定,价格战趋缓。巴氏奶迅速扩容,国有奶粉品牌迎来发展窗口期,奶酪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原奶周期趋缓,费用率下降,龙头盈利能力提升。2018年后,下游中小牧场逐步出清,100头以上规模牧场奶牛存栏量占比达64%,预计2024年将达到92%。 以现代牧业为代表的大型牧场快速发展,上游新增养殖产能与下游绑定一致。同时,在新消费升级的驱使下,国内液态奶对于大包粉需求快速下降,国内生鲜乳需求增加,且以国内供给为主,原奶周期长期趋缓。在常温奶竞争格局稳定的背景下,下游龙头乳企费用投放将更加理性,乳企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产品+品牌+渠道+奶源共同发力,实现2025年“再造一个蒙牛”规划可期。1、产品端:液奶产品量价齐升,特仑苏推出沙漠有机、CBP高钙等新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营养,2021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拉动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纯甄上市馋酸奶、黄桃藜麦新口味,改变酸奶饮用方式;鲜奶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已在核心城市建立领先地位。收购国内市占率27.7%的妙可蓝多作为奶酪业务主要平台,保持低温奶酪优势的同时培育常温奶酪,依托于公司强大的渠道网络,将实现进一步发展。奶粉主要包括雅士利、贝拉米两大平台,不断推进婴配粉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同时发力非婴配粉业务,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2、品牌端:品牌建设高举高打,品牌渗透率已达约90%,为家喻户晓的国民乳制品品牌。3、渠道端:公司持续推进渠道变革,已基本完成扁平化变革,一级经销商下沉至县乡镇市场;同时基于不同事业部形成差异化渠道模式,挖掘下沉市场潜力的同时发力线上及新零售、母婴店等渠道,加速全渠道布局。4、奶源端:公司已战略投资富源国际、现代牧业、圣牧高科三家大型牧业集团,并与多家大型牧场形成紧密战略合作,收奶量及品质更稳定;参控股牧场已配合公司5年业绩目标进行扩群,充足的奶源为公司扩张提供支撑。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1.45元、1.65元、1.86元,归母净利润将保持13.6%的复合增长率。随着下游乳制品企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行业竞争缓和、费用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给予公司2022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42.52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奶价格波动风险。 指标/年度 1二十载稳健发展,成就乳制品行业巨头 蒙牛乳业成立于1999年,2004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后不断推出特仑苏、真果粒、酸酸乳等热销品类。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公司面临发展转折,2009年引入中粮作为最大战略投资者,并由中粮集团总裁接任蒙牛董事长。2011年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职务,退出公司核心经营管理工作,并于2021年正式离开公司。此外,公司于2012、2013年引入ArlaFoods、达能等外资股东,推动国际化进程,其中达能于2021年退出。同时,公司并购整合雅士利、现代牧业、贝拉米、妙可蓝多等企业,完善奶粉、奶酪、奶源布局,规划于2025年“再造一个蒙牛”。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全面进入“中粮时代”,股权激励利于长期成长。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先后引入中粮、ArlaFoods、达能作为战略股东,依托中外大型集团,改善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1年末,中粮和ArlaFoods通过合资中粮乳业投资公司共持有蒙牛23.15%的股权,随着创始人牛根生辞任公司职务,蒙牛全面进入“中粮时代”。原第三大股东达能在酸奶业务方面与蒙牛形成紧密合作,于2021年出售所持有的全部蒙牛股份。随着达能的退出,中粮集团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此外,公司于2013年起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至今共授予7797万股,实现员工、经销商等与公司利益统一,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图2:公司股权结构 以股权投资方式促进业务多元发展。液态奶、冰淇淋、奶粉为公司主要业务,2021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7%、5%、5%,液态奶中特仑苏、基础白奶、纯甄、乳饮料、低温酸奶、低温鲜奶占比分别约34%、21%、10%、8%、13%、3%。液态奶、冰淇淋业务主要由公司主体经营,奶粉业务主要由子公司雅士利国际及贝拉米经营。同时,公司通过定增持有妙可蓝多30%的股权,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并依托妙可蓝多发力奶酪品类;通过股权投资对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上游牧场形成控制,保障高品质奶源供应。 图3: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情况(2021) 图4:公司重要参控股公司情况 二十余年来,公司快速成长为乳制品巨头,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999-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公司采取“先建市场后建厂”、热点营销等策略,以利乐装常温奶迅速打开全国市场,2007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213亿元、9.4亿元,超过伊利成为乳制品行业第一。 2008-2015年差异化经营阶段: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板块打击巨大,蒙牛逐渐引入中粮、Arla Foods、达能等中外大型集团作为战略股东;同时着力布局上游奶源,并在渠道方面形成差异。 2016年至今多元化发展阶段:2016年起,公司通过事业部改革、收并购活动实现多元化发展,除2020年剥离君乐宝外(可比营收+10.3%),营收、净利润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长,2025年将再创一个蒙牛;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净利润885亿元(同比+15.9%)、50亿元(同比+42.6%),新冠疫情催化乳制品需求爆发,叠加产品结构升级、费用理性化投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图5:2005-2021年公司收入情况 图6:2005-2021年公司净利润情况 2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细分品类有所分化 乳制品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各个细分赛道蓬勃发展。常温液态奶受益于疫情后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需求不断上升;同时在消费升级驱动下,高端液态奶增速领跑。低温鲜奶呈爆发式增长,奶粉、奶酪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新兴消费需求崛起,行业迅速扩容。在上游原奶供给趋于平衡,奶价周期趋缓的背景下,乳企费用投放将逐渐理性化,叠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高,龙头乳企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2.1需求上升催化销量增长,消费升级促进高端化发展 乳制品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疫情后需求不断上升。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五年复合增速为8.5%,销量与吨价CAGR分别为5.8%、2.7%,保持稳定增长。疫情催化乳制品需求快速增长,以基础白奶为代表的液态奶呈现拐点式向上的趋势,销量增速提升至10%左右,行业规模持续扩容。2021年国内乳制品零售规模约为54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预计2025年零售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 图7:乳制品零售额及增速 图8:乳制品零售销量与价格拆分情况 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对标海外仍处低位,增长空间大。2020年我国乳制品消费量达到3100万吨,同比提升3.1%,近五年复合增速约为1%。从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居民液体奶消费量约为20kg/年,远小于其他欧美国家,与饮食习惯相近的日韩也仍有一倍以上的差距。长期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在三胎政策出台、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驱动下,乳制品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图9:国内乳制品消费量 图10:全球主要经济体人均液体奶消费量(kg/年) 消费持续升级,高端化趋势明显。202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近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速为7.8%,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液态奶在液态奶零售额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预计于2023年超过一半。同时高端液态奶增速领跑,预计2019-2024年乳制品、普通液态奶、高端液态奶零售额复合增速分别为6%、3.3%、15.6%。高端液态奶主要使用特色生鲜乳为原料,毛利率更高,能为乳企带来较高利润弹性。 龙头乳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纷纷推出高端化产品,价格带不断扩充,未来盈利增长空间较大。 图11:2014年以来高端、普通液态奶零售额占比 图12:各类乳制品零售额CAGR 2.2常温奶步入成熟期,低温、奶粉、奶酪迅速扩容 液态奶占据半壁江山,各细分赛道持续扩容。从收入结构占比来看,2020年牛奶、酸奶、婴幼儿奶粉占乳制品行业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42%、26%、30%,液态奶合计占比接近70%。从增速上看,液态奶近五年复合增速约为3.3%,其中酸奶2015-2020年CAGR达12%,贡献主要液奶增量;婴幼儿奶粉仍保持增长态势,近五年CAGR约为7%;奶酪则是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内增速最快的子板块,2010-2020年CAGR保持在20%以上。 图13:国内液态奶市场规模 图14:2020年乳制品行业收入构成 2.2.1常温奶:竞争格局清晰,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常温白奶步入成熟期,疫情后需求快速增长。21世纪初国内冷链运输尚不发达,长保的常温牛奶具备异地销售的条件,因而击败低温奶成为国内主流牛奶。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常温牛奶已步入成熟期,过去五年复合增速约为2%。2020年后,疫情催化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常温奶需求不断上升,2021年伊利、蒙牛常温白奶收入增速约10%-20%。 竞争格局稳定,高端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常温奶市占率高度集中,2020年常温白奶C R2 约为86%,已形成伊利与蒙牛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2011-2021年,特仑苏、金典品牌的饮用奶市占率分别由2.6%、1%提升至9.5%、8.5%,高端化趋势明显;伊利、蒙牛母品牌的合计市占率由2011年的19.9%略微下降至2021年的18.2%。以特仑苏、金典为代表的高端品牌不断挤压中低端品牌的份额,实现快速成长,均已成为百亿大单品。市占率稳定叠加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未来乳企间激烈的价格战或将缓和,带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图15:常温白奶市场规模 图16:常白牛奶C R2 变化 图17:金典、特仑苏在饮用奶销售额的市占率持续提升 图18:伊利、蒙牛母品牌在饮用奶销售额的市占率基本稳定 常温酸奶市场规模迅速扩容,CR3突破90%。2020年我国常温酸奶市场规模约为530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速约26%。相较于低温酸奶约21天的平均保质期,常温酸奶6个月以上的长保质期有利于乳企全国范围内的运输与铺货。2009年光明推出莫斯利安打开了常温酸奶的大门,安慕希、纯甄借助伊利、蒙牛强大的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市占率提升迅猛。常温酸奶主要通过包装及口味创新升级,相比常温牛奶仍处于升级初期,提升空间广阔。 图19:常温酸奶市场规模(亿元) 图20:2020年常温酸奶市场竞争格局 2.2.2低温奶:巴氏奶保持较快增速,竞争格局分散 低温鲜奶保持较快增速,市场竞争格局分散。2020年我国巴氏奶市场规模约为360亿元,近五年CAGR为9.2%,巴氏奶口感和营养价值普遍高于常温白奶,疫情后更受消费者欢迎。巴氏奶保质期仅约7-15天,且有运输半径限制,区域属性较明显,竞争格局分散,2020年CR3仅为28%。随着我国冷链运输的持续发展,具备风味与营养方面竞争优势的巴氏奶将保持扩容趋势。 图21:巴氏奶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