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医疗器械行业深度研究:国内医学影像行业蓬勃发展,联影医疗成为进口主导格局撬动者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研究:国内医学影像行业蓬勃发展,联影医疗成为进口主导格局撬动者

医药生物2022-06-17杨松、张雪天风证券娇***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研究:国内医学影像行业蓬勃发展,联影医疗成为进口主导格局撬动者

联影医疗加速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进程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较为复杂,本篇报告我们将通过分析行业龙头联影医疗的相关情况,以期对行业有更好的理解。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6月,联影医疗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多款产品性能参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在数字化诊疗领域,联影医疗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为终端客户提供实现设备与应用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享的综合解决方案。联影医疗2021年营业收入为72.54亿元,同比增长25.91%; 实现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增长56.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增长32.81%,收入和净利润较2020年同期均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有望达千亿规模,人均设备保有量提升空间较大 2020年国内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但人均设备保有量距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18-2021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产医学影像设备下沉,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对影像设备的配置要求,为影像设备销售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预计2030年中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接近1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3%。 高端市场仍为进口主导,国产企业加速追赶 进口医学影像设备头部企业GPS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2021年中国市场收入均超过20亿美金,其中,GE医疗中国市场收入居首,达27亿美金,占全球业务收入比例达15%。从特色业务来看,GE医疗在乳腺机、MI、超声、Ct 等领域更具领先地位;西门子医疗医学影像产品布局最为全面,是高端MR、RT高能放疗设备等领域龙头;飞利浦医疗在监护、 Ct 、超声等领域突出,在业内率先实现光谱 Ct 产品。目前国内医学影像中低端产品市场已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但高端市场仍以进口品牌为主,中高端市场的进口替代是国内影像设备厂商的主要增长空间。 联影医疗:布局行业领先优质产品 公司布局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Ct )、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MI)、放射治疗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领域,覆盖临床经济型及高端科研型产品,可满足疾病筛查、临床诊断、科研等多元化需求。公司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升级,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联影医疗:产品质量国际认可,海外市场逐步开拓 公司连续推出多款具备全球领先优势的细分领域产品,包括被誉为全球十大技术突破产品的行业首款4D全身动态扫描功能PET/CTuEXPLORER,同时有多款产品获得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2020年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续爆发,公司向乌克兰、泰国、日本、美国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紧急驰援医学影像设备及专家团队,推进海外市场进一步布局,实现境外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42.64%;2021年实现境外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113.18%。 投资建议:联影医疗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领域领先的国产企业,预计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医疗设备国产化带来的机遇,实现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关键核心技术被侵权的风险,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波动风险,集中采购政策风险 1.联影医疗:中国医学影像设备领军企业 联影医疗拥有全球化视野,致力于为医疗服务人员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等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构建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在内的完整产品线布局。同时公司在数字化诊疗方面搭建了联影医疗服务系统,实现设备与云端资源共享,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影像解决方案。 图1:联影医疗四大板块共同发力 1.1.注重研发,股权稳定,高速发展 联影医疗自成立以来高度注重研发和临床医学应用研究。公司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美国顶尖分子影像团队合作,并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战略合作。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其旗下产品已入驻近900家三甲医院,其中全国排名前10的医疗机构均为公司用户。境外市场方面,其产品已经成功销往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多个国家。 图2:联影医疗发展历程 公司以人为本,自成立以来就高度注重技术人才与管理团队的建设。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超过35%;公司超过1900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超过500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具备资深的行业管理与技术经验。 薛敏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实际控股人为薛敏先生,其通过联影集团、上海影升、上海影智实际可支配公司31.88%的表决权。同时公司设立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5大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建立起健全的激励机制,保障其可以共享公司的发展收益。截止2021年12月31日,该计划覆盖830名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 图3:薛敏先生为联影医疗实际控制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截止2022年4月26日) 1.2.核心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专家掌舵推动公司发展 公司管理层团队深耕医疗器械行业多年,具备丰富经验。公司核心高管大多为技术出身,具有海内外求学和多年跨国公司管理经历。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上海市及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研究,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为联影医疗创新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实际控制人、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先生,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专业。薛敏先生1998年回国创办深圳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率领团队成功研发生产出中国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系统,多年来深耕医疗设备行业,2019年至今担任联影集团董事长。 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先生,先后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西门子医疗,2011年任联影有限总经理,2020年任联影医疗董事长、总经理。自公司成立以来,张强先生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国家级科技专项课题,实现国产首台3.0T超导磁共振系统等多款产品的产业化。 表1:联影医疗核心管理层从业经验丰富 1.3.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快速增长。联影医疗2021年营业收入为72.54亿元,同比增长25.91%; 实现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增长56.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增长32.81%,收入和净利润较2020年同期均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新冠疫情带动了公司方舱与车载 Ct 、移动DR等疫情相关产品的销量增加,同时,公司积极践行科技抗疫的行动也促进了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并辐射影响其他产品系列的销售额。2021年疫情相关订单减少,医院常规采购需求有所恢复,叠加公司的新产品放量,公司整体收入和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 图4:联影医疗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图5:联影医疗2021年归母净利润水平快速提升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的销售。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医疗设备、提供维修及技术服务和软件销售三大业务板块,医疗设备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70%以上,医疗设备主要涵盖: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Ct )、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MI)和放射治疗设备等,公司2021年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实现销售收入66.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15%。 图6:联影医疗2021年 Ct 销售占比较高 图7:联影医疗各项产品毛利率总体保持平稳 利润水平逐步提升,研发驱动公司成长。2018年至今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逐步提升,期间费用率逐步优化。公司在中国、阿联酋、波兰和美国等多地均设有研发中心,持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加入公司。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费用为9.6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3.3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员工近55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2000名,占公司员工总比例超过35%。 图8:联影医疗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提升 图9:联影医疗期间费用持续优化 2.国内医学影像市场广阔,联影医疗加速高端化布局 2.1.医学影像设备产品丰富,市场广阔 医疗器械根据不同的功能及作用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手术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设备等。 其中医学影像设备是通过对人体施加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信号强度分布,协助医生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设备,根据使用目的分为诊断影像设备及治疗影像设备。诊断医疗设备根据信号不同大致分为:磁共振成像(MR)设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Ct )设备、X射线成像(XR)设备、分子影像(MI)设备、超声(US)设备等;治疗影像设备大致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及定向放射设备(骨科C臂)等。 图10: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分类图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中,XR、 Ct 、超声设备由于发展较早,且技术特点较为鲜明,在临床上已经实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的医疗影像设备如MRI、PET/CT等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应用科室看,超声设备在妇产科、心内科、泌尿科室等领域广泛使用,XR系列产品对于胃肠道、骨科、血管介入等领域有更强的适用性; Ct 设备在五官科、胸科、腹部及盆腔领域应用较多。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上有更精准的成像优势;PET/CT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表2:医学影像细分行业对比 大型放疗设备产品沿着多维,高精准、低剂量、低损伤方向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开始于1896年X光机制成,随后1930年大型X线机开始出现,断层摄影和特殊造影、影像增强器、介入放射学开始兴起,再到1960年后,电子感应加速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被开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7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Ct 、MRI也呼之欲出,并凭借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出了多叶光栅和三维光栅治疗计划系统,逐步实现了放射治疗从二维到三维的跨步。多叶光栅技术与X射线强度的变化控制使得放射治疗又迈向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行业逐步向图像引导放疗设备IGRT和重离子治疗设备发展,未来会不断向高精准、低损伤的方向优化。 图11:中国大型放疗设备逐步向高精度、低剂量方向发展 2.2.中国人均医学影像设备占有量较低,提升空间广阔 中国医学影像及放射性治疗设备占有量低,提升空间广阔。随着临床及科研需求的持续增加,中国医学影像市场不断扩大,人均保有量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截止2020年,中国每百万人 Ct 、PET/CT、MR、RT占有量分别为28.76、0.61、9.7、1.5台,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20年,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中国每百万人 Ct 保有量达到了美国保有量的2/3,但MR等其他设备百万人均保有量仍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3。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分级诊疗政策下基层医疗设施投资的加大、中国在医疗诊断技术方面的发展,医学影像及放射性治疗设备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图12:2020年每百万人口拥有医学影像及放射性治疗设备国内外对比 2.3.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国产设备快速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医学设备的发展,多项政策鼓励国产化发展。在器械研发方面,2021年12月,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出台《“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主流医疗装备的自给,加速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在设备采购方面,国家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配置。 自2020年5月开始,以《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为代表的新一轮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并提出明确的建设方案和清晰的规划,得到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预计在2年左右完成建设目标。 2021年,《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相继发布,在5年左右的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