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主业相互促进,营收整体趋势向好。 巨一科技成立于2005年1月,主营汽车生产方向的智能装备制造,同时具备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发展良好,2021年实现营收16.38亿元,营收占比77.17%,毛利润占比84.91%;新能源相关业务稳步增长,2021年实现营收4.13亿元,营收占比19.48%,毛利润占比8.72%。我们认为,公司业务“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电驱动业务增速较快,有望达到与智能装备业务并驾齐驱。 智能装备业务稳定增长:转型新能源领域,“轻量化+数字化”产品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市场升温。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进入快车道发展,而公司较早布局,积极转型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我们认为,借助于产业扶持政策,智能装备领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作为其中的主流供应商,凭借其在轻量化、数字化及动力电池生产线产品方面的积累,能够实现智能装备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 轻量化车身连接:轻量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公司在白车身轻量化车身连接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掌握复杂铝合金焊接技术,已获得英国捷豹路虎、特斯拉、蔚来汽车、上汽大众等轻量化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订单; 数字化平台开发:数字化和网联化的平台的开发使得项目周期缩短近50%,在未来的智能装备领域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公司的数字化平台已在大众汽车、特斯拉等项目中得到了应用验证; 动力电池市场升温:快速走高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促使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扩产,公司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制造智能装备供应商,在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将迎来广阔发展机遇。 电驱动业务快速增长:持续看好新能源电驱动市场,公司电驱动关键指标比肩国际供应商,IPO布局新一代电驱动产品。新能源汽车开启快速增长期,2021年同比增长157.5%。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之“心”,预计2025年电驱动市场规模在超过800亿元。公司电驱动系统产品效率优于行业内典型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大批量的车辆搭载实绩;产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公司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2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拟投资6.74亿元,占比33.7%。我们认为,公司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领域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已与国际供应商相当,具有强劲的竞争力。目前主要研发的三合一电驱动产品契合行业发展方向;公司通过IPO布局下一代电驱动产品,重点拓展电驱动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实现电驱动业务快速增长。 立足核心技术,背靠合肥新能源产业链,面向国际开拓新市场。我们认为公司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注重研发,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公司核心高管均具备技术背景,对行业产品技术及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理解。公司研发占比10%左右,掌握27项行业核心技术。 背靠合肥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公司与多家入驻合肥新能源企业(江淮汽车、大众安徽、奇瑞捷豹路虎、比亚迪、蔚来汽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有望依托区域优势在合肥市的新能源产业链集群发展中受益。 开拓国际新市场,子公司布局全球化。全球经济复苏,工业机器人需求迎来反弹,智能装备出口市场巨大。公司相继成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子公司,目前国际订单超过3亿元,产品已应用于德国大众汽车、美国特斯拉、英国捷豹路虎等国际一流企业。 投资建议:2020年由于疫情和下游整车厂调整对于电驱动业务存在负面冲击,2021年起电驱动业务业绩回暖,公司业务“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相互促进效应逐步释放,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发展、IPO在电驱动技术的投入和合肥新能源产业链集群,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实现装备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电驱动业务规模迅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依次为29.77、44.34、64.56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40.2%、48.9%、45.6%,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92、2.68、3.7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9%、39.8%、41.3%,对应PE依次为39、28、2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拓展情况不及预期;募投产能消化不足;海外项目发展不及预期。 1.巨一科技: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整体解决方案主流供应商 1.1公司概况 巨一科技是国内专注于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具备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主流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总部位于新能源汽车之都—安徽合肥,主要业务包括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发展良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稳步增长,公司整体业绩趋势向好。 国内业务客户涵盖上汽大众、广汽本田、蔚来、理想等整车企业;立足全球化,开拓国际业务,直接为德国大众、美国T、英国捷豹路虎、日本本田等国际一流车企提供服务。 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业务拓展期(2005年-2012年):通过业务转型和抢先布局,初步建立起“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的业务脉络。 快速增长期(2012年-2019年):业务范围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开疆拓土,境内外客户资源逐步积累,业务飞速发展。 资本助推期(2019年至今):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重点谋划下一代电驱动产品。 表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公司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和数字化运营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产品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和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表2:公司主要产品和客户 下游汽车制造厂商分布集中,公司客户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项目合作关系。公司的前五名客户为上汽集团、吉利汽车、捷豹路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整车生产厂商,2018年至2021年1~6月,公司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71%、54.97%、50.57%和50.89%,客户集中度较高。下游汽车行业及整车厂商形成了较为严苛的供应商认证体系,使进入其体系的供应商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壁垒,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资源,建立了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合作关系。 表3:2018年-2021年公司前5大客户 表4:2018年-2021年公司前5大客户 图1:公司股权情况(2022年3月) 1.2“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 2017年~2021年公司业绩呈稳步增长态势。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实现业务收入14.9亿元,增长4.4%;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14.9%。2021年公司业务强势反弹,实现营收21.2亿元,同比增长42.1%;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1.9%,业绩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21年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下游客户需求大幅增加。 图2:公司营业总收入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图3: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2020年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营收13.13亿元,营收占比87.89%,毛利润占比90.76%。其中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和数字化运营系统营收占比分别为47.37%、31.43%、8.31%、0.77%,毛利润占比分别为45.79%、36.78%、7.08%、1.11%。(公司未披露2021年智能装备业务营收构成情况) 图4:2017-2021年H1公司装备业务营收构成 图5:2017-2021H1年公司装备业务毛利润(单位:亿元) 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属于非标产品,产能和价格差别波动较大。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均为根据客户订单设计、研发、生产的非标生产线,不同生产线在工艺复杂度、产品单价和投入工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至2021(1~6月)年度公司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项目执行情况分别为101、126、159、188套。根据公司调研信息,在价格方面,豪华品车身生产线的价格大约为十几亿元,自主品牌车身生产线大约为4~5亿元;分包规模大约2亿元/条;测试线、门盖线等大约为千万元/条; 动力总成生产线大约为4~7千万/条;电池线电芯段价格较高,Pack线大约为2亿/条,模块线为4~5千万/条。根据年报披露,21年公司智能装备领域新增订单29.89亿元,同比增加超过70%。 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产品实现营收1.68亿元,营收占比11.23%,毛利润占比6.72%。营收方面电机控制器、电机和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分别占比5.60%、5.35%、0.27%。 2021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恢复,产能利用率恢复,营收占比达到20%左右。由于2019年江淮减少电驱动系统产品采购;2020年疫情影响大客户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的武汉产业链,公司2019年及2020年度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产能利用率较低;2021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恢复,产销量大幅增长,21年全年公司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分别同比高增219%和206%,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营收占比回升至19.5%。 图6:2017-2021年H1公司电驱动业务营收构成 图7:2017-2021年电驱动业务产销量(套) (*按照一套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对应一台电机和一台电控标准进行计算) 电机产品销售均价保持稳定,电控受销售的具体产品型号不同影响略有波动。价格变动原因主要是受下游整车厂新车型量产带动电机电控产品销售均价变化。总体而言电机产品销售均价保持稳定,电控受销售的具体产品型号不同影响略有波动,集成式电驱动系统产品规模较小,价格波动较大。 表5: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销售均价和变动情况(单位:元) “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双主业相互促进,电驱动业务有望与智能装备业务并驾齐驱。我们认为,公司的智能装备业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具备良好的客户优势和合作资源;智能装备总体业务发展水平稳定,且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但是同时由于其非标生产的技术特点,无法实现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自切入电驱动业务后,前期由于疫情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电驱动业务增长较慢;但是2021年该块业务营收占比达到20%左右;电驱动业务在智能装备积累的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借力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蓬勃发展以及公司背靠合肥市在新能源产业的领先布局,未来公司的电驱动业务有望迅速增大,与智能装备业务并驾齐驱。 2.智能装备业务转型新能源,“轻量化+数字化”产品优势明显 2.1智能装备市场需求旺盛,汽车应用低于发达国家 公司的智能装备业务所处细分行业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定制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零部件及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中游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规模庞大;下游终端应用包括下游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电子、3C、电力、航空、军工、交通、农业等行业。 图8:智能装备产业业链上下游 国家加强智能装备政策扶持力度,引领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智能装备作为一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颁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我国加大了在智能制造行业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在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装备实现突破,提升国际行业标准制定话语权。 表6:中国近年智能装备制造相关政策 智能制造装备市场需求旺盛,行业保持较高增速,未来前景广阔。过去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模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发展,从2016年约1400亿元,发展到2020年约1886万亿元,复合增速超过7%,预计2021年较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