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国内优质零部件公司已陆续具备“进口替代”与“走出去”的能力,公司就是其中佼佼者,随着工厂布局日趋完善,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顺利推进,预计22-24年主要产品锥齿轮类销量同比增长19%/16%/20%,整体保持快速增长,对应市场份额有望提升;2)海外车企产业链降本诉求高,依靠产品性价比优势,预计未来公司出口有望实现2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收入占比持续提升;3)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配套业务。随着以差速器总成为主的新能源车部件持续放量,下半年开始公司新能源车配套业务有望加速增长,预计22-24年包含新能源差速器总成的其他产品类销量同比增长50%/45%/40%,助力实现今年营收占比达20%的目标,中长期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短期公司受益于汽车行业复苏,中长期受益于“进口替代”与“走出去”。一方面,在当前行业政策暖风频吹下,我们预计下半年车市景气度上行,公司经营将受益;另一方面,2016年来以公司为代表的精锻件标的持续践行“进口替代”与“走出去”,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产能布局开花结果,出口高增打造新增长点。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在多地积极进行产能布局,其中天津工厂已放量增长,后续重庆与宁波工厂有望相继放量; 出口方面,2021年公司出口收入迈上4亿台阶,同比增长53.1%,对应收入占比达31.3%,2022Q1升至34%,创历史新高。海外车企产业链降本诉求高,依靠产品性价比优势,未来公司出口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电动化配套成效显著,未来将成公司增长亮点。公司新能源车配套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7-21年收入年复合增速高达98.1%,营收占比提升至10.6%,新能源车配套市场开拓成效显著。2016年至今,公司陆续获得沃尔沃、博格华纳、全球知名电动车大客户、日系知名品牌、国内知名技术公司及造车新势力等差速器总成产品定点与提名,随着配套全球知名电动车大客户的差速器总成项目和天津工厂150万套差速器总成将分别于今年3/4季度批产,我们判断下半年开始公司新能源车配套业务将加速增长,助力实现营收占比达20%的目标,中长期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1.6%。 考虑到当前汽车行业复苏在即、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力以及出口向好,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3.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指标/年度 投资要件 关键假设 假设1:考虑到当前车市复苏在即,同时,公司积极开发新客户新项目,特别是以电动差速器总成为主的电动化配套业务有望高速增长,预计22-24年锥齿轮类销量同比增长19%/16%/20%, 结合齿类销量同比增长9%/14%/19%, 其他产品类销量同比增长50%/45%/40%,对应锥齿轮类均价20.0/20.1/20. 0元/件,结合齿类均价26.9/27.1/27.3元/件,其他产品类均价73.3/75.9/78.6元/件,产品结构改善。 假设2:公司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规模效应显现,叠加齿轮钢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可控,对应锥齿轮类/结合齿类/其他产品类业务毛利率稳步改善,预计22-24年公司毛利率为27.7%/28.7%/29.4%。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认为:一方面公司新能源布局较为滞后,新能源营收占比较小,难以很好的享受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的红利;另一方面,公司主要客户大众在电动化潮流中难以跟上时代趋势,公司电动化配套布局将会受到影响。我们认为:1)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与普及仍处于初期,2021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8.3%,未来空间依然巨大,远未达到存量竞争状态。 当前公司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布局并不晚,未来仍能够充分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2)公司主要客户德国大众集团实力雄厚,2021年的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与份额仅次于特斯拉,积极转型布局电动化领域初见成效,2030年电动汽车目标占比高达50%。作为其重要供应商,公司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大众的电动化战略。同时,公司成功开发了全球知名电动车大客户、比亚迪及造车新势力在内的众多新客户,未来相应配套业务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大客户南北大众产销恢复超预期;2)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超预期。 估值和目标价格 我们选取了行业中与精锻科技业务最相近的双环传动、豪能股份及新坐标3家公司作比较,2022-2024年3家公司平均PE分别为23/17/13倍。结合可比公司和行业估值,考虑到汽车行业复苏在即、新能源业务发力以及出口向好,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3.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投资风险 疫情风险;芯片短缺风险;主要客户产销恢复低于预期的风险;新能源车配套业务拓展低于预期的风险;出口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涨价超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1公司概况:行业领先的国内优质精锻齿轮供应商 公司全称为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成立,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截止目前已有约30年的发展历史,是行业领先的精锻齿轮供应商。 图1:公司主要发展历史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差速器锥齿轮、汽车变速器结合齿齿轮、汽车变速器轴类件、EDL(电子差速锁齿轮)、同步器齿圈、离合器驱动盘毂类零件、驻车齿轮、新能源汽车用电机轴和差速器总成、高端农业机械用齿轮等。公司产品主要为大众、通用、福特、奔驰、奥迪、宝马、丰田、日产、克莱斯勒、菲亚特、沃尔沃、长安、长城、奇瑞、吉利、江淮、上汽、比亚迪、一汽红旗、理想、蔚来、小鹏、威马、零跑、哪吒等公司众多车型配套,是目前国内乘用车精锻齿轮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轿车精锻齿轮、结合齿齿轮、EDL和EDD齿轮组件、新能源差速器总成等产销量位居行业前列。 图2:公司主要产品 图3:公司主要客户 锥型齿业务为主,新能源业务与出口业务营收占比明显提升。按整车配套分,公司以燃油车乘用车业务为主,2021年公司燃油车乘用车业务、电动车乘用车业务、商用车/高端农机业务、其他业务分别占总营收83.5%、10.6%、2.5%、3.4%,其中新能源营收占比同比提升7pp;按零部件类别分,锥齿轮是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产品,2021年公司锥齿轮、结合齿、其他(含轴类件/差速器壳体/总成等)与其他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2.4%、12.1%、32.1%、3.4%;按地区分,2021年公司大陆、国外与其他地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5.3%、31.3%、3.4%,其中国外(出口)收入占比同比提升7.1pp。 图4: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结构情况(按零部件类别) 图5: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结构情况(按整车配套分) 图6: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结构情况(按地区分) 公司业绩增长较快:2008-2021年公司营收从1.6亿元增至14.2亿元,年复合增速18.0%,整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2019-2020年受行业景气低迷以及疫情影响,营收连续两年下滑。2008-2021年公司净利润从0.2亿元增至1.7亿元,年复合增速17.8%,基本与营收增速同步,其中,2018-2020年公司净利润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主要是相继受行业景气走低、宁波电控业绩未达预期计提商誉减值以及疫情影响。2022Q1受益于客户订单释放,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9%至4.0亿元,同期净利润同比下滑19.2%至0.4亿元,主要是受行业原材料涨价、缺芯及新项目投入致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 图7:公司营收走势 图8:公司净利润走势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夏汉关与黄静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3.69%、2.27%的股权,夏汉关持有江苏大洋投资有限公司41.29%的股份,通过江苏大洋投资间接持有公司40.27%的股份。合计来看,夏汉关与黄静夫妇共同持有公司46.23%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旗下有七家子公司,分工与定位明确,其中上海和日本子公司负责研发和销售,其他五家子公司负责制造。 图9:公司股权结构(截止2022年一季报) 表1:公司各子公司基本情况 2行业分析:汽车行业复苏在即,零部件厂商迎机遇 2.1行业复苏在即,新能源汽车继续强势表现 销量方面,尽管在一季度同期基数非常低的情况下2021年乘用车实现了6.5%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在芯片供应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去年二季度到四季度连续三个季度销量下滑,其中,短缺最严重的三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1.9%。四季度在芯片供应边际缓解后,乘用车销量开始恢复,环比增长36.4%,同比降幅收窄至2.4%。今年一季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9.1%,环比下降16.4%,降幅小于2017年以来同期,显示在芯片供给边际向好的情况下车企积极生产补库,然而3月开始受吉林与上海疫情影响,批发销量走低,3/4月同比下降0.5%/43.4%,导致今年前四月销量增速由正转负至-4.1%。同时,疫情管控致物流与出行受限,从而对汽车终端消费形成影响,前四月乘联会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11.9%,其中,4月降幅高达35.4%。 从乘用车产销量差值数据来看,去年在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情况下,产量少于销量超7万辆,显示芯片短缺下主机厂在被动去库存,去年底乘用车主机厂库存降至55万辆的历史低位,最新今年4月底升至54万辆。同时,渠道库存深度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有所回升,最新4月升至1.91,处于同期高位,预计主要与上海疫情造成供应链与物流受限影响销售有关。展望未来,一方面,尽管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地散发导致短期汽车消费受到抑制,但随着中央再次强调疫情严防严控的总基调不变,未来国内疫情有望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面生产生活有望逐步恢复正常,尤其是吉林与上海从4月中旬以来陆续开始复工复产持续稳步推进,未来行业供给预计将先行改善;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地方政府陆续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5月23日国常会提到要“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5月31日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国内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暖风频吹,短期有望提振需求。因此,汽车行业的正常补库叠加延迟订单陆续交付的逻辑有望在6月份恢复,因疫情封控,损失的产销量有望从三季度开始补回,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复苏在即,预计今年车市将实现恢复式增长。 图10:中汽协乘用车批发销量走势(单位:万辆) 图11:乘用车产销量差与销量增速走势对比(单位:万辆) 图12:乘联会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走势 图13:主机厂乘用车库存位于低位 图14:经销商库存深度系数走势 表2:2022年以来发布的促进汽车消费的地方政策 新能源汽车表现一枝独秀:在“碳中和”愿景的推动下,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加速。根据EV VOLUMES公开披露数据显示,全球电动车销量由2012年的12.5万辆增至2021年的675万辆,年复合增速55.8%,增长势头强劲,对应渗透率由0.2%升至8.3%。国内电动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从2014年开始进入销量爆发期,销量由2014年的7.5万辆增至2021年的352.1万辆,年复合增速高达73.4%,对应全球销量比重由23.3%提升至52.2%,成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销量渗透率由0.3%提升至13.4%;今年前四月国内电动车销量155.6万辆,同比高增112.6%,对应渗透率提升至20.2%。然而,国内电动车保有量渗透率仍然较低,最新今年一季度仅为2.9%,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在各国政府及车企的大力推动下,未来全球与国内的电动车销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走势。 图15:全球电动车销量高速增长(单位:万辆) 图16: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持续上行 图17:国内电动车销量高速增长 图18: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 2.2“进口替代”+“走出去”,零部件厂商迎机遇 2021年以来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速持续大幅领先合资品牌,今年前四月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9.4%,而合资品牌下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