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27.21%;实现归母净利润5344万元,同比增长46.8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12万元,同比下降67.26%。2022Q1公司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归母净利润2192万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05万元,均扭亏为盈。 21年网络可视化业务重回增长通道,智能系统平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1年分业务来看: (1)网络可视化业务营收为3.19亿元,同比增长8.96%,毛利率为49.88%,同比-5.68pct。网络可视化业务重回增长通道,在主流运营商市场,公司继续扩大领先优势,受疫情和全球芯片供应影响导致部分市场项目收入延迟至下半年确认;在细分的企业和行业市场,公司在重点布局的金融领域获得进一步突破,产品和解决方案进入多家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逐渐成为领域内头部厂商。 (2)智能系统平台业务营收为3.37亿元,同比增长48.82%,毛利率为21.62%,同比+3.17pct。公司紧跟上游国产自主芯片的最新进展,持续推出系列基于最新国产化平台的计算、存储、安全、交换类产品和解决方案,配套国家信息创新升级战略、工业互联网、工业智能化产业升级、行业大客户等,在轨道交通、电力、信息安全、企业客户等多个市场持续斩获。 运营商和政府侧需求提升,打开网络可视化市场空间。得益于5G网络的逐步建设及大数据治理的大力发展,运营商市场需求表现总体向好。公司21年在中国移动的数次集采中获得领先优势,参与的中国移动2021年至2022年汇聚分流设备集中采购中,在标包1、2、3中均获得了中标份额和金额第一的成绩。此外,政府行业的网络可视化应用需求也开始显现,近年来的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国际环境异常复杂,进一步促使国家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重视。2021年末政府行业的网络可视化应用需求开始出现较多项目机会,预计2022年公司政府侧订单将会延续增长。 国产自主信息化快速发展,智能系统平台业务深度受益。国产自主信息化技术是近年来党政办公和各行各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技术保障,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也已明确提出要求,在2025年“根本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公司在国产自主领域长期进行前瞻性地坚定投入和技术积累,逐步形成相关领域内的技术优势,是市场上少有的同时在智能系统两大领域:嵌入式和通用信息化领域全面布局的企业,预计公司未来将持续深度受益于国产信息化浪潮。 募投项目有序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交付能力和品质。公司2021年非公开发行的募投项目正在有序稳步实施中。其中,新建年产30万台网络及计算设备项目,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的嘉善中新现代产业园的智能制造及服务基地已经开工建设快满一年,预计于2022年底开始投产。该基地的成功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实现供应链体系闭环,并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 研发持续加码,智能运维有望开辟新成长空间。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34亿元,同比增长19.03%,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9.74%。截至2021年底,公司合计拥有软件著作权103项,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目前在受理状态发明专利68项。公司20-21年培育的以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工控柜等为核心的智能运维产品初见成效,开始在轨道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应用。此外,公司在已有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产品方向上进行延展,向工业和新能源领域的智能运维方向持续开拓,开发了多场景轮式机器人产品,并开始投入光伏电站清扫巡检机器人、可视化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的研发,有望开辟新的长期发展赛道。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长三角地区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同时结合公司2021年业绩和2022年一季报情况,我们将公司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53亿/1.89亿元下调至0.82亿/1.03亿元,下调幅度为 -46.4%/-45.5%,同时新增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亿/10.3亿/1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1.03亿/1.29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X/23X/19X,公司目前估值水平较低,PE( TTM )处于过去3年10%分位数以下水平,我们看好国产信息化浪潮下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的快速增长和智能运维业务的持续突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智能运维拓展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表1: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