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营业收入94.82亿元,同比增长3.62%,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137.68%,扣非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97.07%;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营业收入21.13亿元,同比下降16.05%,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12.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1.46%。 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优化业务结构,侧重制造业缩减商贸业务。公司2021年医疗器械制造营收同比增长20.07%,制药装备营收同比增长16.83%,制造业营收占比公司总营收约50%,相较2020年的44%有显著提升,公司制造业稳步增长。医疗商贸2021年营收同比下降10.90%,因子公司上海泰美于21年6月30日与强生中止业务代理合作。 受此影响,公司22Q1营收同比下降16.05%。22Q1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差异因公司21Q1剥离的子公司于21Q1取得投资收益,且受公司一季度股票价格变动影响,公司冻结的隋涌等9名自然人持有的新华医疗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0.21亿元,降低了公司净利润。基于公司医疗器械、制药装备板块的稳步增长,22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46%,符合市场预期。因医疗商贸与服务板块的业务缩减,公司2021年净利率为5.86%,较2020年提升3.24pct,22Q1净利率为6.14%,较21年同期提升0.18pct,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此外,公司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2亿元,同比增长27.72%。截止一季度末,公司有合同负债18.15亿元,在手订单充裕。 聚焦医疗器械与制药装备,强化公司优势领域。根据公司规划,确定以医疗器械、制药装备作为两大核心主业,着重突破血液透析、放射诊疗、体外诊断、生物制药装备领域。在公司具备行业内优势的感控设备、实验设备、手术器械等领域,精耕细作稳固业内领先地位。其中,感染控制产品线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规模居国内第一;放射治疗设备国内生产品种最全,国内装机即将超过400台,规模居国内第一。此外,公司规划逐步有序退出医疗服务、医疗商贸、中药及化药制药装备领域。公司将从以前过度倚重医疗商贸服务向侧重生产制造转变,医疗商贸与服务将作为制造业的补充,继续发展利润稳定、资源占用少的业务。 定增与股权激励计划出台,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拟定增12.84亿元用于医疗器械板块的项目建设,公司控股股东山东健康认购股份数将不低于本次发行股票总数的28.77%,用于基于柔性加工生产线的智能制造及配套项目、高端精密微创手术器械生产扩建项目等,彰显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2021年公司出台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覆盖公司各级人员345人。此外,公司正在研究推进子公司股权激励项目,进一步提升员工主观能动性,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公司2021年度内研发费用2.96亿元,同比增长49.84%。一级研发项目立项539项,其中重点项目98项。积极承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承担的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容积影像多模式引导高强度精准放疗系统”完成临床试验,进入最终收尾阶段,承担的“十四五”国家工信部重点研发计划“高端诊断设备国产化项目”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多功能128排大孔径 Ct 研发项目”获得批准。在彩色能谱 Ct 、CBCT、输血免疫、P4生物安全蒸汽灭菌器等方面,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了广泛合作。此外,公司2021年新增授权专利280项,取得两个Ⅲ类新产品注册证和十五个Ⅱ类注册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领先企业。考虑商贸业务的缩减与疫情影响,调低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72亿元(原7.02亿元,下调4.27%)/8.14亿元(原8.63亿元,下调5.68%),新增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9.89亿元,现价对应22~24年PE为10/8/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募投项目投入不及预期;投资亏损;疫情反复。 表1: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