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促消费重磅文件出台,新老基建迎来重大机遇。4月2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分别升至6.56和6.57,央行当晚调降存准率1个百分点。人民币贬值主要由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和国内经济基本面因素导致,预计短期内贬值压力仍大,本轮或升至6.6-6.8左右,但中期来看将回归双向波动的轨道;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从五大方面提出二十条措施,呈现长短期兼顾的特点,有助于充分释放我国消费潜力,新型消费、银发经济、绿色消费、乡村消费等值得关注;25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此前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包括五大对公路交通融资的支持,有助于扩大公路交通领域有效投资,增强公路交通企业应对疫情的能力,减少专项债配套融资合规障碍,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REITs加速扩容;25日,四部门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制度具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市场化运营三大特点,后续人社部、财政部、银保监会以及证监会等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条例和细则,加快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2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议关注短期传统基建升级,中长期数字基建两大方向,基建融资的需求同时也正不断拓宽,保守估计全年基建投资将实现5%以上。 海外:日央行延续“超宽松”,欧洲通胀问题尚难缓解。当地时间4月20日,马克龙击败勒庞在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中胜出,连任后将保持政策连贯,对内推动经济、就业等发展,对外进一步塑造欧洲独立并提升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力,6月11日法国将举行第一轮国民议会选举来确定政府组成,后续经济复苏仍伴随较大不确定性;26日,日本政府计划支出6.2万亿日元用于追加汽油补贴、低息贷款和现金援助,28日,日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还将购买必要数量、无上限的10年期日本国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元再度走弱;26日,IMF将亚洲经济增速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4.9%,主要因俄乌冲突、疫情反复以及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建议中国把重点放在财政支持措施上,并把财政支持重点转向家庭;当地时间26日,保加利亚和波兰均表示收到俄罗斯将从27日起暂停向两国供应天然气的通知,同日,世界银行预测2022年能源价格将上涨50%以上,虽然天气转暖对于能源的需求有所缓和,但在制裁加码、能源来源多样化进度较缓下,欧洲的通胀或仍维持高位;当地时间27日,拉加德表示欧央行将致力于实现物价目标,欧央行政策或逐渐趋紧。 高频数据:上游:布伦特原油月环比回落12.30%、铁矿石和阴极铜月环比上升8.63%和1.65%;中游: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本月上升5.16个百分点,动力煤价格月环比回落4.60%;下游:房地产销售月环比下降15.55%,月度汽车零售表现相对不强;物价:蔬菜月环比下降7.58%、猪肉环比上升1.37%。 下周重点关注:德国3月实际零售销售、欧元区4月Markit制造业PMI(周 一);德国4月失业率(周二);美国4月ADP就业人数、3月贸易帐;美联储、英国、巴西、挪威央行公布利率决议,中国4月财新服务业PMI(周四); 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口(周五)。 风险提示:疫情形势进一步恶化,地缘政治影响超预期,海外通胀高企。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促消费重磅文件出台,新老基建迎来重大机遇 人民币汇率连续下跌,短期内贬值压力依然存在。近期人民币快速贬值,在岸和离岸(香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4月18日分别为6.36和6.38,4月2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分别跌破6.57、6.60,贬值的幅度超2000点,后在央行政策出手后离岸人民币短线拉升300点,当日收盘价分别为6.56和6.57。此前人民币汇率保持在高位,主要因为国内疫情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控制更好,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快,再加上国际供应链问题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出口红利,同时美联储实施大规模QE,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但近期这些支撑因素有所变化。一方面是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当地时间4月21日,鲍威尔在IMF研讨会活动上认为“加息前置”的策略是适宜的,并表示将在5月议息会议上讨论加息50个基点。市场对美联储加大紧缩力度预期增强使得美元继续升值,美元指数于4月25日升至101.33,创近两年来新高。而国内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25bp的降准于4月25日落地,同时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自4月14日至25日也呈现出持续倒挂,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压力加大,近期上海疫情对国内供应链形成较大扰动,出口受到一定冲击,3月新出口PMI指数下降1.8个百分点至47.2%,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也由58.7%下降至55.7%。此外,近期国内受到疫情冲击也引发了海外对中国经济下行预期的加剧,IMF在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至4.4%,下调幅度大于美国的0.3个百分点。从监管层近期的表态看,“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跨境资本有序流动,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是目前的政策基调。央行于25日晚决定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现行的9%下调至8%,意在稳住近期快速贬值的人民币汇率,保持人民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区间。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人民币也经历了一段快速贬值,从2020年1月到3月份累计贬值幅度约2500点,预计短期内导致本轮人民币走弱的内外部因素仍将存在,贬值压力依然较大,本轮人民币汇率或升至6.6-6.8左右,但中期来看将回归双向波动的轨道。 国务院出台促消费重磅文件,长短期兼顾释放消费潜力。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从五大方面提出二十条措施,综合多维度来释放消费潜力。应对疫情影响方面,一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包括深入落实减税退税降费的政策、给予融资支持等,二是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包括建设城郊大仓基地,三是消费业态和模式的创新,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智慧+”,并提出实施消费帮扶,助力中西部地区提升消费水平;创新提质方面,推进传统农业、制造业等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绿色消费、县乡消费等领域也是拓展的重点。其中,养老消费提出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产品开发,发展适合老年人消费的旅游、养生、健康咨询、生活照护、慢性病管理等产品和服务,社科院预测至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银发经济在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背景下具有巨大消费潜力。此外,发改委于1月份也发布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绿色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具、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值得关注;完善支撑体系方面,将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健全消费品流通体系,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 营造消费环境方面,将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健全消费标准体系,加强消费领域执法监管并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前不同地区的消费限制使得部分消费潜力受到压制,此次尤其在汽车方面提到放宽限购,此前国务院也提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着力于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加快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此外,还将利用好财税、金融、用地用房等保障措施,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近期散点疫情对国内消费形成持续的扰动,本次《意见》的出台呈现长短期兼顾的特点,不仅提出了短期应对疫情挑战的措施,也指引了中长期消费的方向和领域,有助于充分释放我国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 银行介入公路专项债配套融资政策空间打开,政策支持推动公路交通投资增长。4月25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交通运输部于4月20日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针对当前公路交通融资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明确了相应的支持要求,提高公路建设融资的市场化和可持续性,对银行开展收费公路专项债配套融资打开了依规开展业务的政策空间。《意见》对于公路交通的融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做好政府收费公路项目配套融资;二是优化公路项目还款安排;三是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公路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工具包括ABS和REITs等;四是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公路交通建设;五是稳妥做好存量债务风险化解。提高公路建设融资的市场化和可持续性有利于稳定经济基本盘。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业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例约为6.6%,《意见》对于各个融资渠道的保障或放松,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有效投资,使公路交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增长极。同时融资支持有利于公路交通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当前,部分公路交通企业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债务压力加大,《意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和公路交通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及双方自愿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收费公路存量债务接续,防范化解收费公路存量债务风险。此前,银行资金介入纳入专项债项目库的公路项目具有一定的合规性障碍,《意见》提出,“对有一定收益且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的政府收费公路项目,对偿还收费公路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剩余专项收入情况提供市场化融资”,为银行开展收费公路专项债配套融资打开了依规开展业务的政策空间,有望促进公路建设的提速。此外,《意见》的支持亦有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REITs的加速扩容。 四部门解读个人养老金制度,新制度具备三大特点。4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个人养老金制度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政策支持,给予税收优惠支持;二是个人自愿,前提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全部归集到个人资金账户,完全积累,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后,可以自行决定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三是市场化运营,个人养老金缴费可以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后续将选择部分城市试行一年再总结推广。我国已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的多层次养老体系,《意见》给第三支柱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支撑。目前,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正持续扩大,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资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约9000亿元,今后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第三支柱的发展是我国养老金来源的重要补充,后续发展方向包括加快制度建设、丰富产品供给、完善账户管理、优化人员配置等。从产品供给来看,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产品的提供主体包括保险、公募、银行及信托。其中,公募基金为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的规模已经达到4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比例达到了50%。然而,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仍存在供给有限、产品同质化、缺乏互联互通平台等问题,未来或从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税收激励、科技赋能、提供综合性一站式解决方案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和监管。个人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后续人社部、财政部、银保监会以及证监会等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条例和细则,加快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实施,促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中央财经会议全面加强基建投资,新基建+传统基建升级将迎来持续快速增长期。4月2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会议指出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具体来看,将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城市和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我国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为0.21%,部分债务负担较重地区还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基建投资仍然不足。与此前不同的是,新一轮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