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增长216.18%,环比增长6.00%;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70.45%,环比增长55.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长72.69%,环比增长67.80%。 储能产品涨价,成本顺利传导。公司2021年实现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19.88亿元,产品销售量1.54GWh,对应储能产品单价1.29元/Wh,较2020年1.54元/Wh的产品均价仍有小幅下降,成本端原材料涨价叠加产品单价下滑,导致公司21Q4毛利率显著低于历史水平,公司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公司22Q1营业成本为5.90亿元,与21Q4基本持平,在碳酸锂等原材料持续涨价的背景下,预测一季度出货量略低于21Q4水平。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环比增长约6%,增速高于营业成本,可得公司成本端压力正逐步向下游传导。经测算,若碳酸锂材料涨价实现完全传导,公司产品单位价格较2021年应涨价约0.2元/Wh,即产品单价上调至1.5元/Wh,对应22Q1出货量约为0.53GWh;若碳酸锂材料涨价由上下游平摊,公司产品单位价格较2021年应涨价约0.1元/Wh,即产品单价上调至1.4元/Wh,对应22Q1出货量约为0.57GWh。 公司盈利能力较21Q4显著修复,预期逐步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经测算,公司2021年全年储能系统单位毛利约为0.38元/Wh,其中21Q4仅为0.31元/Wh。 公司22Q1销售毛利率修复至27.50%,在产品均价1.4~1.5元/Wh的基础上,对应单位毛利为0.39~0.41元/Wh,较21Q4有较为显著的上涨,公司成本端压力已实现传导,公司盈利能力上修。预计随着后续调价措施的进一步落地,公司盈利水平仍有一定上行空间,中长期看,利润的稳步增长将平滑成本跳涨带来的损失,公司盈利情况预期向好。 积极扩产,与下游客户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公司兼顾国内与海外市场,与中兴通讯、英国Segen、德国Krannich、意大利Energy等光、储系统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扩产满足日益增长的下游需求。当前公司拥有年产3GWh电芯产能和3.5GWh系统产能,同时,公司新增产能持续优化设备配置,通过设备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效带动产能提升,预计募投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7GWh电芯和8GWh系统产能规模。 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价值量有望增加。公司于2021年发布了5KWh的新一代家庭储能产品和100KWh的工商业储能产品,产品线实现Wh级到MWh级无缝覆盖,产品能量密度提升10%,功率性能提升20%,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 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替代解决方案如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开发,2021年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完成小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4.05元、6.58元、9.47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67%的复合增长率。考虑到公司户用储能龙头地位,且公司产品相较可比公司拥有一定差异,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182.25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风险;公司产能未能如期释放风险;海外疫情形势持续严峻,下游需求萎缩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汇率风险。 指标/年度 关键假设: 假设1:预计公司8GWh系统产能至2024年完全建成,期间产能稳步投放,产销比维持2021年90%以上水平,对应2022至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系统销量为3.5/5.0/7.0GWh; 假设2:主要原材料碳酸锂持续紧缺,价格维持2022年初水平,为保障盈利能力,公司储能产品单价维持1.5元/Wh; 假设3: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稳中有升,随着规模效益增强,2022至2024年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5%/28.0%/28.5%; 假设4:人民币汇率与2021年持平。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分业务收入成本如下表: 表1: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相对估值: 我们选取储能电池(系统)行业四家主流公司,2022年四家公司平均PE为43倍,2023年平均PE为28倍。公司储能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三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7%。考虑公司户用储能龙头地位,且公司产品相较可比公司拥有一定差异,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45倍PE,上调至“买入”评级。 表2:可比公司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