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为13.2亿元,同增+180%;归母净利润为2.96亿元,同增+176%;扣非净利为2.62亿元,同增+243%。 评论: 龙头地位逐步稳固,单吨净利显著提升。 1)出货量:21年全年碳纳米管浆料销量实现3.3万吨,同增+125%,市场占有率43.4%,同增超过10pct,稳居行业首位,龙头地位不断稳固。 2)单吨净利:2021年单吨净利达0.8万元/吨,同增+60%,主要得益于公司产销规模提升&定价模式改变后有效传导成本上涨&产品客户结构优化等,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细管产品占比提升、单壁碳管放量、产能持续释放、一体化生产布局等驱动下,单吨净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3)产能规划:21年底具备3万吨/年产能,预计IPO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后22年底具备10万吨/年产能,5万吨可转债募投项目投产后23年底具备15万吨/年产能。 4)客户结构:B占比22%;C占比18%;A占比13%;CALB占比12%。 碳纳米管持续渗透,公司受益于渗透率提升α+锂电高增速β。 根据GGII数据,目前CNT渗透率为27%,预计2025年在正极高镍化&硅碳负极应用加速带动下有望超过50%,同时公司受益于动力+储能爆发式增长下的β,市场空间广阔,成长属性强劲,我们预计到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接近300亿,CAGR为50%。 寡壁碳纳米管有望突破放量,碳纳米管横向拓展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目前公司寡壁管仍处于中试阶段,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向海外大客户销售实现小批量出货,打破全球垄断格局;同时得益于碳纳米管自身材料性能优势,其在导电塑料、芯片等领域的横向拓展有望打开公司长期成长天花板,构筑第N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11.2/16.6亿元(22-23年前值为6.5/11.0亿元),同比增长126%/68%/48%。 基于公司技术研发产品行业领先,产能扩张力度较大,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5倍PE估值水平,对应股价为169.1元/股,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公司单壁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硅碳负极的应用程度不及预期。 主要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