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宏观专题:地缘政治下,如何看大宗商品与通胀?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专题:地缘政治下,如何看大宗商品与通胀?

2022-04-06叶凡西南证券小***
宏观专题:地缘政治下,如何看大宗商品与通胀?

摘要 三种预期看俄乌冲突未来走势。乐观情形,若此次俄乌冲突短暂结束,西方国家干预较少,伤亡人数不再增加,或与2008年俄格战争类似,但概率较小;中观情形,若俄乌停止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制裁持续加码,俄乌冲突未来或演变为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但实际形势或更严峻;悲观情形,若美国等北约国家陆续参战并采取全面的经济制裁,伤亡人数持续增加,情况或恶化至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但出现概率较小。 三种预期下地缘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能源方面,俄格战争对油价原有趋势改变不大,克里米亚危机时期油价最高涨幅约为10%,高位波动持续约6个月左右,海湾战争时期油价涨幅达140%以上,但仅持续3个月左右;原材料方面,俄格战争时期镍、锡价分别上涨21.0%、23.7%,但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克里米亚危机镍最大涨幅超45%,维持4个月高位波动,海湾战争导致工业原料、金属CRB指数最高上升10.6%和26.1%,上涨持续3个月;农产品方面,CBOT大豆、小麦、玉米价格受俄格战争影响涨幅最高分别达14.2%、18.2%、19.4%,上涨周期不到1个月,克里米亚危机时上行及高位波动时间约为4个月,最高涨幅可达17.2%、31.1%和20.0%,海湾战争时,价格涨幅分别为-12.6%、-41.7%和-26.3%,均有所走低但下降程度不一,受战争冲击影响并不十分显著;黄金方面,俄格战争下,金价上升幅度超10%,上行周期约1个月左右,克里米亚危机时金价升高13.0%左右,随后下跌,海湾战争时期金价最大涨幅可达到19.1%,且波动幅度加大。 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预测。能源:乐观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在供需及货币因素影响下或呈下降态势;中观情况下原油价格高位波动,持续时间取决于俄乌何时取得实质性进展;悲观情况下,原油价格预计还将继续飙升,涨幅较年初或超140%,升至180美元/桶,持续时间与其他供给来源相关。欧洲天然气供应或更加紧张,价格取决于俄罗斯供应的恢复情况; 原材料:LME镍年内最高涨幅已达132.7%,LME铝较年初已上涨41.5%,乐观或中观下,整体对原材料的影响不大,但部分产品价格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悲观影响下,工业原料和金属价格会在燃油价格上涨的持续推动下大幅上行;农产品:CBOT大豆、小麦、玉米价格分别较年初最高上涨26.8%、70.7%、29.4%,乐观预计相关粮食价格逐步回落,但局势若维持紧张态势,全球或存在较大的粮食供应缺口;贵金属:金价年内最大涨幅已达14.0%左右,乐观预计金价或继续走低,中观预期金价高位波动随后走低,但避险心理效应边际递减,悲观预期下继续飙升,波动幅度加大。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主要影响生产资料,权重占比相对较大,或在3月份逆转连续下行四个月的PPI同比增速。若后续按乐观情形进展,PPI或在短暂回升后继续维持下降态势; 若按中观情形进展,PPI中长期在基数效应下仍会回落,但幅度有限;如果按悲观情形进展,或再次持续推升PPI。CPI方面,大宗商品涨价或导致部分CPI分项上行,但大幅推升CPI的可能性较小,CPI或维持温和上行。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升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超预期。 近一个月来,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目前已进行五轮谈判,原油、有色金属、粮食以及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也随着局势的升级呈快速上行的态势。我们以史为鉴,从对俄乌冲突未来发展的乐观、中观和悲观三种预期出发,分别梳理了俄格战争、克里米亚危机、海湾战争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并对未来大宗商品的走势进行展望,最后通过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判断国内通胀的后续走势。 1三种预期看俄乌冲突未来走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和两极世界格局逐步消失,大范围的世界战争风险减弱,然而全球局部战争仍持续不断地爆发,对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造成大量的伤亡和损失,同时也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全球各类资产价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战争爆发的原因各异,包括霸权主义、资源抢占、政权争夺、民族、宗教和历史遗留问题等。从持续时间看,短期的几天甚至几小时便结束,中期的持续数月,长期的则持续数年。若根据持续时间和伤亡情况,将冲突划分为低、中、高强度的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为高强度冲突;利比亚战争、科索沃战争、克里米亚及顿巴斯冲突可以划分为中强度;格鲁吉亚冲突由于持续时间短,伤亡损失情况相对较少,冲突强度较低。 2022年2月21日,普京签署关于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命令,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同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并宣布与俄罗斯断交。俄乌双方于当地时间3月1日开始第一轮谈判,第二轮谈判后双方就临时停火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了一致。截至当地时间3月23日,俄乌两方总共进行了五轮谈判,虽直接的军事冲突有所缓和,但在双方矛盾的解决上,仍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当地时间3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俄方共有1351人阵亡,3825人受伤,乌克兰军队在一个月内有1.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截至目前,俄乌冲突事件已持续超过一个月,虽然第五轮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双方仍未就安全保障国事宜以及克里米亚、顿巴斯地区问题等达成一致。此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并未就此停止,俄罗斯也采取一系列手段反制美国的经济金融制裁,但欧洲国家对于制裁俄罗斯的态度存在分歧。若类比1990年以来爆发的地区冲突,我们可以将此次俄乌冲突未来的走势分为乐观、中观、悲观三种预期情况: 乐观情况下,若此次俄乌冲突短暂结束,西方国家干预较少,伤亡人数不再增加,情形或与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爆发的战争类似。从战争起因上看,两次冲突均是由于北约加紧东扩对俄罗斯形成了威胁。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向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地区展开全面军事行动,但格鲁吉亚被俄军全面压制,最后双方分别于8月15日和16日签订停火协议,战争持续不到十天,另外造成的损失也相对较轻,双方军队死亡人数约289人,1600名平民死亡。冲突过程中,尽管格鲁吉亚背后有美国等北约国家提供军事武器等,但北约盟国自始自终并未参战,也未出台具有重大影响的制裁措施,俄罗斯最终取得压倒性胜利。 中观情况下,若俄乌停止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制裁持续加码,俄乌冲突未来的演变或类似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克里米亚危机起因也是乌克兰反俄以及亲俄两股势力的加快分裂,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入俄,3月26日乌克兰从克里米亚撤军,危机仅持续十天,但随后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等乌东地区军事冲突仍持续爆发,直至9月5日明斯克停火协议生效后仍有零星冲突事件,冲突事件总共持续六个月左右。从伤亡情况来看,截止10月底,乌东地区已有4035至少人丧生。此外,美国联合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对俄经济实施制裁,涉及多家银行和石油、天然气公司。然而欧洲方面采取的制裁措施相对温和。 悲观情况下,若俄乌冲突维持紧张局势,美国等北约国家陆续参战并采取全面的经济制裁,伤亡人数持续增加,情况或恶化至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局部战争,起因是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石油以及边境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实施了突然袭击,1991年1月,海湾战争正式爆发,2月多国部队便迅速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于2月28日达成停战协议。海湾战争虽然只持续了42天,但伊拉克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超10万人,而多国联军仅阵亡233人。此外,伊拉克在战后还遭受了美国对其全面的经济制裁,包括禁止除人道物资之外的所有对伊拉克的出口和从伊拉克的进口,对严重依赖石油的伊拉克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直至2003年美国才解除了对伊拉克的经贸封锁。 综上所述,如果双方在近期停止交战,俄军退出乌克兰境内,不再对乌形成威胁,西方国家取消目前对俄的制裁,可参考乐观预期情形,但从目前的紧张局势来看,该情况概率相对较小;若顿巴斯地区或沦为“第二个克里米亚”,西方对俄的制裁还将继续升级,但美国等出兵干预可能性不大,当前双方伤亡情况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较为类似,但此次冲突是克里米亚危机的延续,实际局势或较之更严峻;悲观情况下,俄军对乌军的打击力度提高到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水平,美国、欧盟等国参战,双方伤亡惨烈,但由于俄罗斯是欧洲重要的能源来源,在欧盟还未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之前预计不会轻易开战,因此该种情况短期内出现的概率较小。 表1:1990年以来局部战争事件梳理 2三种预期下地缘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 2.1能源价格持续高位或继续上行的概率较大 参考2008年俄格战争情形,2008年8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爆发之前,在欧佩克限产、新兴经济体需求旺盛、美元疲软等因素作用下WTI原油期货结算价攀升至145.29美元/桶的高位,但此后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增速趋缓使得石油需求下降,油价一路下挫,欧佩克减产以及格鲁吉亚危机爆发也并未遏制住下跌走势。 参考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情形,2014年2月克里米亚冲突爆发后,3月初WTI原油期货结算价较1月最高涨幅约为10%,此后一段时间呈相对高位波动态势,6月份达到峰值107.26美元/桶,美欧于7月对俄罗斯先后发起新一轮制裁,尤其是针对能源、金融、国防领域,制裁名单中也包括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等。由于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制裁引发市场对石油供给收缩的担忧,因此油价短期内有所回升,但随后便开始波动下行。在这场地缘政治事件影响之下,油价高位波动时间持续约6个月左右,但之后的油价崩溃与地缘政治关系相对较小,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随着页岩油相关技术的突破,原油产量持续上升,以及欧佩克拒绝减产,另一方面是因为石油需求减弱。 参考1990年海湾战争情形,从产量上看,BP PLC数据显示,海湾战争爆发之前,1989年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产量分别约占全球4.5%和2.2%,居世界前列。EIA数据显示,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产量分别骤降70.6%和94.6%,1991年2月两国石油产量均降至零,战后科威特石油生产恢复较快,1993年便回升至战前水平,伊拉克由于持续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石油产量直至2000年左右才开 始有所复苏。从石油价格来看,由于受到战前紧张情绪的带动,1990年7月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便开始飙升,直至10月升至40.42美元/桶的高位,较7月初涨幅达140%以上,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但此次油价上涨仅持续3个月左右,之后油价波动下行,1991年2月多国部队取得胜利后价格逐步回落至战前水平。可见原油价格上涨主要受战争预期影响,战事正式打响后反而下跌,同时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大幅增产、美国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等因素也加快了油价回落的速度。 图1:欧佩克减产仍未扭转油价下跌趋势 图2:克里米亚危机时期油价短期高位波动,随之大幅下跌 图3:海湾战争时期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变化 图4:海湾战争时期石油价格短期受抬升,随之回落 2.2悲观预期下将推升原料及金属价格继续走高 参考2008年俄格战争情形,从CRB现货指数上看,金属和工业原料的CRB现货指数在2008年4月也就是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爆发之前便开始进入下行区间。具体来看,由于俄罗斯是镍、锡等有色金属的重要产地,俄格战争爆发后,8月下旬镍、锡LME现货结算价较月初分别最高上涨21.0%、23.7%,但上涨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随后便回归原有的下行轨迹。 参考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情形,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所导致的油价波动并未给工业原料、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造成显著影响,工业原料和金属两项CRB价格指数总体处于下行区间,但有色金属中的镍价受此影响波动较大,LME镍现货结算价于2014年2月开始上行,5月达到峰值,最高涨幅超45%,直至9月份回落至冲突前水平,在此期间镍价上行周期约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