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3月28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10.96%,实现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30.46%,实现扣非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21.50%,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评论: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高难仿制药及创新药在研品种丰富。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已达到2.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41%。在研发人员上,2021年公司也对研发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拥有研发人员365人,比去年增加87人,占员工总数的30.72%,其中博士25人,硕士125人。 近年来持续较大的研发投入,让公司打造了一条超过10个1类新药,数十个高端仿制药的极为丰富的研发管线,在研品种主要涵盖麻醉镇痛、心血管、儿童药等多个领域。 国内制剂保持较快增长状态,新品种批量上市给予未来高增长充分保障。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纳美芬注射液等存量品种和依托考昔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新进集采品种的共同拉动下,2021年公司国内制剂业务依然保持过去几年持续较快的增长状态。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一方面公司存量品种已相继集采落定,部分产品仍具备一定的增长前景;另一方面,预计未来几年每年公司均会有多个具备原料药优势的制剂品种以较为领先的身位获批,有望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业绩增量。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我们预计公司国内制剂业务有望未来几年依然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状态。 制剂国际化和国内麻醉镇痛线蓄势待发,打开中期成长天花板。从2023年开始,我们预计公司在制剂国际化和国内麻醉镇痛线的布局有望进一步迎来收获期:1)制剂国际化,公司有望2022年内启动多个ANDA申报。其中,EP-0084I项目大概率为国内首个获得CGT(仿制药加速审批)资质的品种,或将在2023年便实现获批。在验证公司能力的同时,有望带来丰厚的业绩回报;2)国内麻醉镇痛线,公司除已上市的9个产品外,在研品种多达20余个。随着品种的进一步落地,也有望成长为国内精麻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3.87、5.20亿元,同比增长25%、33.3%和34.3%,EPS分别为2.42、3.23、4.3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23、17、13倍。考虑到公司明确较快的增长前景,以及精麻类产品较好的竞争格局和制剂出口占比的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应适当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2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为84.4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产品获批时间晚于预期;2、公司产品集采丢标风险;3、美国市场竞争加剧。 主要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