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计算机行业2021年报前瞻暨3月投资策略: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元年,汽车智能化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计算机行业2021年报前瞻暨3月投资策略: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元年,汽车智能化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2022-03-07库宏垚、张伦可、朱松、熊莉国信证券啥***
计算机行业2021年报前瞻暨3月投资策略: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元年,汽车智能化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2021 年业绩预告中约四成公司同比预增。以申万计算机板块为例,共有 162家计算机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 65 家公司发布了业绩快报,合计共有199 家。从这 199 家公司的情况来看,2021 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有87 家,占总体公布业绩公司总数的 44%,还有 112 家公司 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下滑,占总体公布业绩公司总数的 56%,分析业绩同比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疫情等因素已经影响到政府等相关单位的 IT 支出,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板块相关公司的业绩释放。 ADAS 渗透率不断提升,单车传感器数量不断提升。随着各类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对于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带动单车传感器数量的不断提升。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与超声波雷达作为四大感知传感器有望快速放量,为高阶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夯实基础。 车载计算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的风向标。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对高性能 SoC 芯片的需求不断提升,主控芯片是所有环节中壁垒最高、商业模式最佳的环节;此外,当前汽车芯片出货量过小,无法充分摊销前期高昂的研发成本。种种因素注定 SoC 主控芯片一定是长期极其稀缺的赛道,也是只属于少数玩家的游戏,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国际巨头持续发力芯片赛道,国内方面,华为、地平线等正在不断追赶。 汽车软件是汽车智能化赛道的贝塔。随着汽车软件权重占比的不断提升,对主机厂而言,应用软件是其品牌智能化的直接体现,更是能否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关键,核心功能和算法的定制化和差异化一定是其发力的重点,而对于底层相对标准的系统软件和功能软件,以及相应的工具链等产品,独立的软件方案商具有显著优势和规模效应。 汽车智能化浪潮方兴未艾,建议关注相关厂商。智能化浪潮方兴未艾,车载计算平台的技术变革才刚刚开始,不断的产品和技术迭代,为产业链中上游的方案商和软件商提供了大量的增量业务机会,建议关注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光庭信息、东软集团、四维图新等相关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或对汽车销量持续产生不利影响;中美科技、贸易摩擦风险;市场格局发生改变,竞争加剧等风险。 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元年,汽车智能化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单车传感器数量倍增,为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夯实基础 整个车载感知系统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车身感知与网联感知三大部分。其中,(1)环境感知:主要负责车辆从外界获取信息,如附近车辆、车道线、行人、建筑物、障碍物、交通标志、信号灯等,主要包括四大类别的硬件传感器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2)车身感知:主要负责车辆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如车辆位置、行驶速度、姿态方位等,主要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和高精度地图;(3)网联感知:主要负责实现车辆与外界的网联通信以此来获得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主要包括各类路侧设备、车载终端以及 V2X 云平台等。 表1:环境感知、车身感知与网联感知组成了车载感知系统 四大硬件传感器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是环境感知的关键。车载传感器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四大类。自动驾驶汽车首先是对环境信息与车内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这是实现车辆自主驾驶的基础和前提。环境感知是自动驾驶车辆与外界环境信息交互的关键,车辆通过硬件传感器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环境感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种传感器实时获取信息,各类硬件传感器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 表2:自动驾驶四大硬件传感器的比较 当前自动驾驶正处在 L2 向 L3 级别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中,L2 级的 ADAS 是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基础,从全球各车企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来看,L3 级别自动驾驶即将迎来大规模地商业化落地。 表3:NHTSA、SAE 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单车传感器的数量呈倍级增加。预计自动驾驶 Level 1-2 级需要 10-20 个传感器,Level 3 级需要 20-30 个传感器,Level 4-5 级需要40-50 个传感器。 Level 1-2 级别:通常具有 1 个前置远程雷达和 1 个摄像头,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紧急制动辅助和车道偏离警告/辅助。2 个向后的中程雷达可实现盲点检测,外加 4 个摄像头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则可实现 360 度视角的泊车辅助功能。预计Level 1-2 的总传感器数量约为 10-20 个左右。 Level 3 级别:在 Level 1-2 配置的基础上,外加 1 个远程激光雷达,由于主动距离测量,激光雷达还具有高分辨率,广角和高精度的特点,这对于检测和分类对象或跟踪地标以进行定位将是必需的。对于高速公路领航系统(Highway pilot)应用,通常会额外增加 1 颗后向的远程激光雷达。预计会使用 6-8 个摄像头,8-12 个超声波雷达和 4-8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 1 个激光雷达,因此,预计 Level 3 的传感器总数量会在 20-30 个左右。 Level 4-5 级别:通常需要多种传感器进行 360°视角的交叉验证,以消除每种传感器的弱点。预计会使用 8-15 个摄像头,8-12 个超声波雷达和 6-12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 1-3 个激光雷达,因此,预计用于 Level 4 至 5 的传感器总数量会在 30-40 个左右。 图 1:L2-5 级各类传感器的搭配方案 表4:各级别自动驾驶对传感器数量的需求量 从本次广州车展来看,各家新车型均搭配多个激光雷达,以此来提前布局高阶自动驾驶,哪吒 S 配置了 3-6 颗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售价在 30 万以上的新车型普遍搭配了支持 L3-L4 级自动驾驶所需要的各类传感器(2+颗激光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7-10 颗高清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以蔚来 ET7 为例,共搭载了多达33 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 1 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11 个 800 万像素高清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2 个高精定位单位、1 个 V2X 车路协同感知系统和 1 个 ADMS 增强主驾感知,较蔚来 ES8 的 25 个传感器还多了 8 个。 表5:2021 年广州车展智能驾驶硬件搭载方案简介 各国政策不断刺激,助力高阶辅助驾驶 ADAS 快速落地。美国在 2011 年开始就强制所有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搭载 ESP 系统,欧盟从 2013 年开始强制安装重型商用车搭载 LDW、AEB 等功能,日本从 2014 年强制要求商用车搭载 AEB 系统,2019 年欧盟与日本等 40 国达成草案,将于 2020 年起全部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强制安装AEB 系统。中国自 2016 年开始出台各项政策,逐步强制商用车搭载 LDW、FCW、LKA、AEB 等 ADAS 功能。 表6:各国关于车辆主动安全的相关政策 各国新车测试标准不断增加对主动安全 ADAS 功能的权重 。 NCAP ( New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车测试项目)是测试机构对新车型的车辆安全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直接面向公众公布试验结果。NCAP 是民间组织,不受政府机构组织控制。碰撞测试成绩则由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 在部分国家,AEB 等系统已经成为五行评级的必备条件。从各国 NCAP 的路线图能够看出,美国 NHTSA 从 2011 年就将 LDW、FCW 等指标纳入加分项,美国 IIHS 从2014 年开始将 FCW 和 AEB 规定为最高评级的必备条件,欧盟 Euro-NCAP 从 2014就将 AEB 纳入评分体系,并不断增加测试场景,中国 C-NCAP 从 2017 年首次纳入AEB 测试。各国对各类 ADAS 辅助驾驶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带动高阶辅助驾驶的全面落地。 表7:各国 NCAP 规程中关于 ADAS 的相关要求 EEA 架构逐渐走向域集中,域控制器应运而生 车载计算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从硬件到软件主要包括: 异构硬件平台:CPU 计算单元、AI 单元(GPU、ASIC、FPGA)、MCU 控制单元、存储、ISP 等其他硬件组成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系统软件:硬件抽象层(Hypervisor、BSP)、操作系统内核(QNX/Linux/Andriod/Vxworks)、中间件组件等; 功能软件:自动驾驶通用框架(感知、决策、执行)、功能软件通用框架(数据抽象/数据流框架/基础服务); 其他:工具链(开发、仿真、调试、测试等)、以及安全体系(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 图 2:汽车智能化产业地图之车载计算平台 单车 ECU 数量激增,无法满足汽车智能化的需求。1980 年代开始,以机械为主宰的汽车行业内掀起一场电子电气化革命,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占领了整个汽车,此时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都是分布式的,各个 ECU都通过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域网络)或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局部互联网络)总线连接在一起,通过工程师预设好的通信协议交换信息。在传统的 EEA 架构下,ECU 是系统的核心,智能功能的升级依赖于 ECU 数量的累加。 原有智能化升级方式面临研发和生产成本剧增、安全性降低、算力不足等问题,传统分布式架构亟需升级,传统 EEA 架构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控制器数量过多:各级别汽车 ECU 数量都在逐年递增,每台汽车搭载的 ECU 平均 25 个,一些高端车型通常会超过 100 个;(2)线束布置过于复杂:ECU 数量越多,总线数量必将更长,2000 年奔驰 S 级轿车的电子系统已经拥有 80 个 ECU,1,900 条总长达4km 的通信总线。2007 年奥迪 Q7 和保时捷卡宴的总线长度突破 6km,重量超过70kg,基本成为位列发动机之后的全车第二重部件;(3)“跨域”信号传输需求增加:智能驾驶需要大量的“跨域”信号传输,环境传感器(雷达,视频和激光雷达)产生了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这也对传统分散式 ECU 基础架构提出了挑战。 图 3:分布式架构下车辆 ECU 通过 CAN 总线连接 图4:大量 ECU 分布在车辆全身各处 为适应智能化需求,催生出以 DCU 为主的域集中架构。为了控制总线长度、降低ECU 数量,从而降低电子部件重量、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将分散的控制器按照功能域划分、集成为运算能力更强的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 Unit,DCU)的想法应运而生。博世用三类 EEA 架构共六个阶段来展示架构演进方向:分布式(模块化、集成化)、域集中式(集中化、域融合)、集中式(车载电脑、车-云计算)。 图5: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路径 图6:域集中式的 EEA 架构 当前市面上最为成熟的域控制器为特斯拉 19 年推出的 HW 3.0,特斯拉首次推出其自研的 FSD 芯片,通过以太网总线的方式承载数据输入与以太网交换的功能,其成本整体较为透明,通过拆解其 BOM 成本,梳理高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成本分布。 预计 HW 3.0 板上全部芯片的成本约在 5000 元左右,外加车规级接插件、以太网连接器以及 PCB 等外围硬件,整块板子的硬件成本大约在 7500-8500 人民币之间。 其中,主控 SoC 芯片约占总芯片成本的 61%左右,占整体硬件成本的 20%左右。 特斯拉 HW 3.0 的主板上共搭载了两块的自研芯片,双芯片的目的是作为安全冗余,互相对照,每块芯片可以独立运算。每块芯片周围有四块镁光 DRAM 内存,每块芯片分别配有一块东芝闪存芯片,用于承载操作系统和深度学习模型。 主板的右侧是视频输出接口,从上到下依次是 FOV 摄像头、环视摄像头、A 柱左右摄像头、B 柱左右摄像头、前视主摄像头、车内 DMS 摄像头、后摄像头、GPS同轴天线;左侧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