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快报营收同比+57%、归母净利润同比+68%,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收180.6元,同比+57%;实现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68%,扣非归母净利润29.57亿元,同比+55%。2021Q4实现营收47.1亿元,同比+38%;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73%;扣非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11%。收入、扣非利润均接近预告区间上限,符合我们的预期、略超市场预期。 2021Q4非经常性损益绝对值较高,系海外基金公允价值、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快速增长所致。 通用自动化业务:行业增速逐步平稳,但汇川经营α突出,一方面紧抓先进制造板块结构性机会,”上顶下沉“提升销售份额,另一方面在上游紧张背景下、进口替代继续加速,21年工控业务同比+60%以上,21年有望维持在30%以上增长;中期来看,控制类产品有望接替伺服成为主要增长极,长期看公司布局储能、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下游,为下轮成长打好基础。OEM行业需求2021Q4归于10-20%温和增长。2021全年OEM行业需求同增27.6%,其中Q1-Q4增速分别53.4%/28.1%/21.2%/11.5%,我们预计2022年OEM回归10-20%温和增长。汇川工控板块2021年全年同比增速有望达到60%+表现远超行业,继续体现强经营α。从中长期角度看,公司下游结构优化、高β先进制造类居多,叠加产品品类持续扩张,我们预计2022-2023年汇川工控业务CAGR有望接近30%。 2021年新势力客户继续放量+新客户项目持续定点+ASP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今年大幅减亏、2022年有望盈利。2021Q3新能车业务收入8.7亿元、同比+189%,2021Q4有望延续同环比高增,继续验证高成长性。其中,理想ONE、小鹏P7等新势力继续放量,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公司销量分别达9.05万辆/6.06万辆,同比+177%/+295%。新能车业务2021年收入有望达25-30亿元,未来销量份额、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利润端今年大幅减亏,2022年有望开始盈利。 电梯:保持稳健增长。我们估计电梯业务2021年可达15-20%增长,2022-2023年凭借大配套综合解决方案+电梯出海+后服务市场进一步“挖潜”,有望维持10%+的稳定CAGR。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因公司快报的整体业绩超市场预期,我们小幅上调公司20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3亿元(+0.8亿元)/43.9亿元(+0亿元)/56.9亿元(+0亿元)(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同比68%/+24%/+30%(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6亿元/40.9亿元/53.4亿元,同比+55%/+38%/+31%),对应现价PE分别47倍、37倍、29倍。考虑到公司在工控行业的强经营α、以及电机电控内资龙头地位,给予目标价83.5元,对应2022年5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F 2021年快报营收同比+57%、归母净利润同比+68%,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收180.6亿元,同比+57%;实现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68%,扣非归母净利润29.57亿元,同比+55%。2021Q4实现营收47.1亿元,同比+38%;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73%;扣非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11%。 收入、扣非利润均接近预告区间上限,符合我们的预期、略超市场预期。2021Q4非经常性损益绝对值较高,系海外基金公允价值、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快速增长所致。 分板块看2021Q4经营表现,我们预计:1)新能源汽车业务继续高歌猛进,2021Q4营收延续同比翻倍以上增长;2)通用自动化由于工控行业需求回归温和增长,且考虑到年末经销商返点冲回收入,部分订单的确认收入滞后等影响,增速环比有所下滑。但我们预计实际订单环比下降不大;3)电梯环比2021Q3下滑,但2021全年我们预计达15-20%增长,表现亮眼。 表1:汇川技术核心经营数据季度拆分 2021Q4毛利率环比略下滑,费用端继续加大投入。2021Q1-3毛利率为37.49%,同比下降1.86pct,我们预计2021Q4毛利率环比2021Q3下滑:1)高毛利的通用自动化业务比重下降,中等毛利率的新能源汽车等业务占比提升,带来对毛利率结构性的影响; 2)原材料价格仍在高位。费用端方面,员工总人数增长&第五期股权激励分摊增加(不含长效激励计划相关费用的计提),且新兴业务(控制层软件、数字化、能源管理、新能源汽车)及管理变革的费用投入均较大,我们预计2021Q4三费同、环比大幅增长。 通用自动化业务:行业增速逐步平稳,但汇川经营α突出,一方面紧抓先进制造板块结构性机会,”上顶下沉“提升销售份额,另一方面在上游紧张背景下、进口替代继续加速,21年工控业务同比+60%以上,21年有望维持在30%以上增长;中期来看,控制类产品有望接替伺服成为主要增长极,长期看公司布局储能、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下游,为下轮成长打好基础。 F OEM行业需求2021Q4归于10-20%温和增长。2021全年OEM行业需求同增27.6%,其中Q1-Q4增速分别53.4%/28.1%/21.2%/11.5%,2021Q3起因大宗涨价、限电限产及部分行业周期性等因素,行业需求景气度下滑;但11月以来行业需求企稳改善。展望2022年,下游如锂电、新能源、半导体、物流等仍有望维持高景气度,传统行业稳增,故我们预计2022年OEM市场同增10-20%。 中长期来看,产业升级带来的先进制造行业需求大幅提升,进口替代加速的趋势持续存在。 图1:工控行业核心公司出货跟踪(单位:亿元) 汇川工控板块2021年表现远超行业,继续体现强经营α。汇川优势从行业龙头客户向全行业快速扩散,2021全年同比增速有望达到60%+;分产品看,1)变频器:2021Q1-3以13.9%销售额市占率位居第一,但整体增速相对伺服、PLC等产品慢;2)伺服:增长表现亮眼,根据睿工业数据,公司2021Q1-3伺服产品销售额份额为15.8%,超过安川、松下,份额为国内第一。无论是行业β属性,还是公司份额提升的α属性,伺服的增长曲线较变频器更为陡峭,我们维持公司伺服业务2021年营收翻倍以上的判断,2022年有望继续维持同比高增; 3)PLC:公司收购汇川控制后逐步拉通控制层平台、产品力提升,抓住外资PLC缺货带来的替代机会,凭借PLC高性价比及“应编尽编”团队快速响应服务的能力,我们估计2021年PLC实现50%以上增长,代替伺服成为公司最快增长极。 F 从中长期角度看,公司下游结构优化、高β先进制造类居多,叠加产品品类持续扩张,我们预计2022-2023年持续保持相对行业更快增长。1)下游结构优化:尽管传统离散制造行业受限电等因素间接影响工控产品需求,公司工控业务结构在2020-2021年大幅优化,2021年先进制造(锂电、新能源、3C、物流等)行业销售额合计占比已经过半,而这些行业的需求向好及销售额份额大幅提升是驱动现阶段业绩高增的核心原因;2)品类持续扩张:国内工控行业赛道足够宽广,汇川扩产品品类的进程“仍在路上”:公司在工控事业部下新设成立能源SBU作战单元,已在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控制系统上取得突破,此外工业互联网、工业电机等产品也在加强布局。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22-2023年汇川工控业务CAGR有望达30%左右。 图2:工控行业分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速 F 新能源汽车:2021年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客户继续放量,全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有望达25-30亿元,未来销量份额、单车价值量(ASP)持续提升,2022年有望开始盈利。 乘用车2021年订单饱满、销量倍增,新势力客户放量进度超市场预期。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公司新势力客户理想ONE、小鹏P7销量分别达9.05万辆/6.06万辆,同比+177%/+295%,销量景气度较高。汇川技术1-11月乘用车装机量达24.6万套,同比+143%,电动车业务2021Q3收入8.7亿元、同比+189%,2021Q4有望延续同环比高增,继续验证高成长性。 客户梯队清晰,新/老客户销售额及ASP均有望提升,2021年我们预计大幅减亏、2022年开始贡献利润、远期空间大,有望“再造汇川”。1)新势力方面,汇川技术供应理想、小鹏、威马等车企电控产品有望逐步拓展到三合一、五合一整体解决方案,ASP不断提升;2)内资车企方面,公司在长城、广汽、奇瑞、一汽等项目不断突破新定点,我们预计2022年起开始逐步贡献增量;3)海外以电源产品切入,也拿到PSA等一线车企的项目定点,我们预计2023年开始起量。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21年收入有望达25-30亿元,由于2021年继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故仍有小幅亏损;2022年起电动车电机电控业务有望贡献利润增量、长期空间大。 图3:汇川技术2021年1-11月乘用车电控装机统计(单位:套) 电梯:保持稳健增长。我们估计电梯业务2021年可达15-20%增长,2022-2023年凭借大配套综合解决方案+电梯出海+后服务市场进一步“挖潜”,有望维持10%+的稳定CAGR。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因公司快报的整体业绩超市场预期,我们小幅上调公司20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3亿元(+0.8亿元)/43.9亿元(+0亿元)/56.9亿元(+0亿元)(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同比68%/+24%/+30%(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6亿元/40.9亿元/53.4亿元,同比+55%/+38%/+31%),对应现价PE分别47倍、37倍、29 F 倍。考虑到公司在工控行业的强经营α、以及电机电控内资龙头地位,给予目标价83.5元,对应2022年5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