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宏观周度专题:债务“置换”加快,稳增长“轻装前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周度专题:债务“置换”加快,稳增长“轻装前行”

2022-02-28赵伟国金证券十***
宏观周度专题:债务“置换”加快,稳增长“轻装前行”

再融资券发行,有何新变化?再融资券“超发”,部分东、中部省市突出 年初以来,再融资券发行规模远超地方债到期。1--2月,再融资券发行规模超1280亿元,而地方债到期规模不足400亿元。从分布来看,再融资券“超发”主要由北京和河北贡献,其中,北京再融资券发行超860亿元、到期仅21亿元;河北再融资券发行也较多、118亿元左右,而年初前两月暂无地方债到期。 再融资券“超发”并非“新鲜事”、2021年已开始显现,部分东、中部省市尤为突出。2018年至2020年,再融资券发行规模明显低于地方债到期、占后者比重约83%;2021年,再融资开始明显“超发”,全年发行达2.89万亿元、高于地方债到期的2.67万亿元。分地区来看,东部广东“超发”60%以上、天津近40%;中部河南、安徽等“超发”也较突出,高出地方债到期规模的23%以上。 再融资券“超发”,为哪般?或与化解隐性债务、缓解债务偿付压力等有关 再融资券“超发”,或与“臵换”存量债务有关,2021年“臵换”比例近3成,2022年初进一步抬升。2021年,再融资券募资用途中标明“偿还存量债务”的比重达35%,或指向再融资券“臵换”非地方债形式“隐性债务”,其中年初和年底“臵换”情况较多,1月至2月发行的再融资券几乎全部用于偿还存量债务、合计占比达98.8%。2022年初以来,再融资券“臵换”比例也相对较高、75%以上。 再融资券“臵换”现象增多,或与隐性债务化解加快推进、债务偿付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伴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快推进,广东、上海等先后开展隐性债务“清零”工作;与之匹配的是,相应地区再融资券“臵换”“隐性债务”的增多。再融资券“臵换”或成为隐性债务化解重要方式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优先试点,存量债务规模较大、付息成本偏高一些中西部地区,再融资“臵换”迹象亦显现。 再融资券的演化和影响?或成“化债”重要途径之一,助力稳增长“轻装前行” 伴随“清零”试点省市扩展等,再融资券或成为“化债”重要途径之一。稳增长加码背景下,2022年各地财政预算报告,多数强调要“妥善处臵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部分省市明确提出“开展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再融资券或成为“化债”重要途径之一,再融资券募资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规模已明显增多,从2019年不足2千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超1万亿元,2022年规模也可能不低。 再融资券“臵换”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缓解债务压力,有助于稳增长的“轻装前行”。以省为单位的再融资“臵换”,有助于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等,加强债务管理的同时,也帮助部分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市、县等卸下债务“包袱”,加快市场化投融资建设、激发基层活力,进而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 风险提示:统计过程中可能的偏误和遗漏,隐性债务化解进程不及预期。 一、再融资券发行,有何新变化? 年初以来,再融资券发行远超地方债到期规模。1--2月,再融资券发行规模超1280亿元,而地方债到期规模不足400亿元。从分布来看,再融资券“超发”主要由北京和河北贡献,其中,北京再融资券发行超860亿元、到期仅21亿元;河北再融资券发行118亿元左右,而年初前两月暂无地方债到期。 图表1:年初,再融资券发行规模明显高于到期 图表2:年初,北京再融资券发行较多 再融资券“超发”并非“新鲜事”、2021年已开始显现,东部、东北尤其明显。2018年至2020年间,再融资券发行规模明显低于地方债到期、占后者比重约83%;2021年,再融资开始明显“超发”,全年发行达2.89万亿元、高于地方债到期的2.67万亿元。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东北“超发”现象凸显,再融资发行占地方债到期比重均在112%以上。 图表3:2021年,再融资券也存在明显“超发”现象 图表4:2021年,东部、东北再融资券“超发”突出 具体省市来看,东部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及河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超发”明显。2021年再融资券发行与地方债到期规模比较来看,北京、广东、天津等省市再融资券发行远超地方债到期规模,其中,北京几乎“翻番”、广东“超发”60%以上、天津接近40%;中部河南、安徽等省市“超发”现象也较为突出、高出地方债到期规模23%以上;西部重庆、青海再融资券“超发”比例在55%以上,四川、陕西、甘肃也相对较高,15%左右。 图表5:广东、北京,及河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再融资券“超发”明显 二、再融资券“超发”,为哪般? 再融资券“超发”,或与“臵换”存量债务有关,2021年“臵换”比例近3成,2022年初进一步抬升。2021年,再融资券募资用途中标明“偿还存量债务”的比重达35%,或指向再融资券“臵换”非地方债形式“隐性债务”,其中年初和年底“臵换”情况较多,1月至2月发行的再融资券几乎全部用于偿还存量债务、合计占比达98.8%。2022年初以来,再融资券“臵换”比例也相对较高、75%以上。 图表6:年初以来,再融资券发行中偿还存量债务占比抬升 再融资券“臵换”现象增多,或与隐性债务化解加快推进、债务偿付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伴随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推进,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优先试点,先后开展隐性债务“清零”工作,例如,2021年上海和广东率先开启试点。隐性债务化解,或通过发行再融资券等方式推进;此外,部分省市债务到期规模较大,也不排除通过发行再融资券等方式缓解压力。 图表7:部分省市隐性债务“清零”陆续推进 图表8:东部债务到期维持高位,中西部增长较快 图表9:广东、北京、安徽、重庆等债务到期增长快 与之匹配的是,北京、上海等东部省市“臵换”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安徽、重庆等中西部省市“臵换”比例也相对较高。防范化解隐性债务等背景下,上海等东部省市再融资券“臵换”比重明显较高,其中,上海再融资券全部用于“偿债”、北京占比高达84%。同时,债务到期压力明显攀升下,安徽、江西等中西部省市再融资券偿债比例均在70%以上、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图表10:东中部再融资券“臵换”比例较高 图表11:北京、广东、安徽等地“臵换”比例较高 三、再融资券如何演化、影响? 伴随“清零”试点省市扩展等,再融资券或成为“化债”重要途径之一。 稳增长加码背景下,2022年各地财政预算报告,多数强调要“妥善处臵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部分省市明确提出“开展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再融资券或成为“化债”重要途径之一,再融资券募资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规模已明显增多,从2019年不足2千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超1万亿元,2022年规模也可能不低。 图表12:“化债”持续推进,部分省市陆续开展试点 图表13:再融资券或成为臵换隐性债务的新方式 再融资券发行、支持“偿还政府存量债务”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缓解债务压力等。持续积累的债务,利息支出大增,成为影响未来政策空间和思路的重要因素。地方债臵换,有助于降幅债务付息成本、化解债务风险。同时,伴随地方债务累积,政策一直在完善新增债券的分配机制,以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需要;地方债臵换等,利于部分省市融资注入“新鲜血液”等。 图表14:部分省市一度对非标融资非常依赖 图表15:地方债融资成本大幅低于非标 图表16:城投债再融资压力较大 图表17:存在隐性债务省市,城投债融资或相对困难 优化债务结构、缓解债务压力下,“稳增长”或“轻装前行”。以省为单位的再融资“臵换”,有助于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等,加强债务管理的同时,也帮助部分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市、县等卸下债务“包袱”。同时,地方债额度分配等,也重点向债务风险较低、项目储备较多的地区倾斜,有利于稳增长发力靠前(详情参见《从专项债变化,看基建发力的线索》)。 图表18:政策要求地方债向项目多、债务压力小省市倾斜 图表19:2022年,东部专项债发行占比抬升 图表20:广东、浙江等交通类计划投资规模较大 风险提示: 1、统计过程中可能的偏误和遗漏。文中将“偿还存量债务”的再融资券划归为“臵换”隐性债务,可能存在统计偏误或遗漏。 2、隐性债务化解进程不及预期。稳增长诉求上升下,“化债”进程或相对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