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们在前次报告《建筑央企资产安全性较高,比价优势逐步显现》(发布于2021-9-16)中,探讨了建筑央企的资产安全性,及其资产估值的安全边际。本篇报告,主要从订单及收入角度,探讨建筑央企的市场份额提升趋势,及未来收入增长的确定性。 建筑业韧性较强 在基建、地产投资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建筑业新签订单、总产值增长呈现较强韧性。主因建筑业相关下游不仅局限于地产、基建方向,还有制造业新增投资、教育卫生等公共投资以及城市更新、环境治理、生产线改造等多元需求。14年以来,我国头部建筑承包商逐步走向海外,有效对冲了国内需求的波动。 央企新签订单市占率已达40%,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可逆转 央企新签订单市占率快速提升:8家建筑央企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市占率由2011年的23.8%增至2021年H1的40.1%,10年时间CR8提升16个百分点;且近期市占率提升有加速趋势。2020年8家建筑央企工程业务新签合同总额达11.17万亿元,首次破10万亿大关,同比增速达19.2%。 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可逆转。公司层面思考:1)建筑央企的融资成本优于其他企业。 建筑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低融资成本带来的竞争优势较为显著。2)国改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激励机制变革带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3)央企的工程资质、技术实力、项目管理经验均领先同业。行业层面思考:1)建筑业合规化推进,区域壁垒逐步打破,有利于全国性企业业务布局。2)项目大型化,以及工程管理向EPC模式的转变,有利于项目向大型龙头企业集中。 央企收入口径市占率仍低,后续收入增长确定性较高 收入份额提升阶段性慢于订单,但近期已有加速趋势。8家建筑央企工程收入市占率由2011年17.0%提升至2021H1的22.2%,CR8小幅提升了5Pcts。2011-2018年,建筑央企的收入增速与建筑业平均增速接近,但2019以来,建筑央企收入显著提速,主要由于:1)新签订单传导至工程业务收入需要数年时间,而项目大型化后传导时间进一步拉长;2)工程项目管理依赖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应产能概念),随着管理机制的改善,对人才吸引力提升,18年后央企员工数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订单保障倍数高,后续收入增长确定性亦高。央企收入口径市占率约22.2%,低于订单口径约18Pcts。近年订单-收入滞后周期有延长趋势,央企的订单保障倍数由2011年底的1.39倍提升至2020年底的2.14倍。考虑到新签订单多数会转化成实物工作量,假设5年建筑业总产值不变的情景下,8家建筑央企的收入总额有望于2025年翻倍(较2020年),其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3%左右。 投资建议: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可阻挡,央企收入增长有确定性。建筑央企的资产安全性高;未来收入增长的确定性,将会影响建筑央企估值的向上弹性。订单视角推算,央企收入增长的确定性较高。考虑建筑业变革及央企自身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判断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将不可逆转。建议关注中国建筑(A股,PB为0.7X)、中国交建(A股,PB为0.7X)、中国化学(A股,PB为1.4X)、中国中铁(A股,PB为0.7X)、中国铁建(A股,PB为0.6X)、中国能源建设(H股,PB为0.5X)、中国电建(A股,PB为1.4X)、中国中冶(A股,PB为1.0X)。(PB-MRQ为截至2022年1月24日收盘数据) 风险分析: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新签订单放缓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风险,地产销售快速下滑风险。 1、固定投资增速虽放缓,但建筑业韧性犹在 自201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个位数。其中,广义基建投资于2018年触底,之后维持低个位数增长;2015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整体维持个位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虽在2015年之后触底反弹,但也基本维持在10%左右的增速水平。 建筑业新签订单、总产值自2015年触底后有不同程度反弹,呈现较强韧性。其中新签订单同比增速在2017年恢复至接近20%,之后在5%-15%之间震荡,总产值增速自2016年期在6%-12%之间震荡。 图1:广义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图2:建筑业年度新签合同金额及同比增速 图3:建筑业总产值及同比增速 2、央企市占率持续提升 2.1、十年维度,央企订单整体保持较高增速 2011年至今,8家建筑央企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保持稳步增长。建筑央企十年订单金额复合增速达13.81%,高出建筑业订单复合增速4.11Pcts。新签订单金额口径,8家建筑央企2011年市占率约为23.77%,至2021H1市占率达40.14%。 2020年8家建筑央企工程业务新签合同总额达11.17万亿元,首次破10万亿大关,同比增速达19.19%;2021年H1其新签合同总额达5.7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23.53%,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图4:建筑央企新签合同总额及其占建筑业新签合同总额的比重 图5:建筑央企新签合同总额增速与建筑业平均增速比较 整体来看,央企的新签订单增速快于行业平均,主要由于:1)央企的品牌、资质、技术实力、资金实力领先于民营及地方国企;2)建筑业合规化持续推进,区域壁垒逐步被打破;3)项目大型化趋势,以及项目管理向EPC转变;4)央企在海外项目拓展优势较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8年央企新签订单增速与行业基本持平,主要由于: 1)2017年前后为PPP投资高峰,央企在PPP投资上相较于民营及地方国企更注重项目的合规性;相较于央企的规模体量而言,其PPP投资相对谨慎。2)2018年,国资委首次明确负债率考核;同年,强化央企对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欠; 多重限制下,央企拿单能力阶段性受限。 2.2、央企收入份额仍低,将跟随订单份额提升 19年以来,建筑央企收入显著提速 2011年至今,建筑央企十年工程业务收入复合增速达9.19%,高出建筑业复合增速0.66Pcts。其中,2011-2018年,央企工程业务收入复合增速8.94%,略低于建筑业平均增速;但2019-2020年以来,央企工程业务收入复合增速达15.00%,高出建筑业平均增速9.04Pcts。 2020年8家建筑央企工程业务收入总量达4.7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3.32%; 2021年H1其工程业务收入总量达2.66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0.49%。建筑央企工程收入总额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11年的17.03%提升至2021年H1的22.18%,CR8小幅提升了5PCTs,相较于2013年低点的15.04%提升了7PCTs。 图6:8家建筑央企工程收入总额及其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 图7:8家建筑央企工程收入总额同比增速与建筑业平均对比 2019年以来,在国资委去杠杆的背景下,建筑央企收入逐步提速;收入口径市占率缓步提升,主要由于:1)工程收入相较于新签订单有一定滞后性;2)有效新签订单结转加速,实物量落地情况逐步改善;3)项目大型化趋势下,单个项目经理、总工对应的项目规模增大;4)国改初见成效,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人员规模持续扩张,管理半径逐步拓宽。 订单保障倍数显著提升,订单终将转换成为收入 工程收入确认会滞后于新签合同,故而导致收入增速亦会滞后于订单。订单为一次性确认,而工程项目的执行周期长达数年,且随着单个项目规模逐步增大,其执行周期也在逐步拉长;工程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也会碰到诸如环评、气候、人工、到位资金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项目实际进度。但无论如何,新签订单绝大部分可以转化为工程实务工作量,最终亦能确认收入;不确定的主要是时间节点与项目进度。实际数据也能初步验证,8家央企工程收入增速基本滞后于新签合同3年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9月9日发布的《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2019)》,建筑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 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指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安装工程产值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其他产值中的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强调的是用于工程。 故,建筑业总产值与建筑央企工程收入总额虽不是完全一一对应关系,但相关性非常高,因此这里用8家建筑央企工程总收入与建筑业总产值进行对比。 图8:8家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及增速、工程收入及增速 且近些年滞后周期有延长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项目呈现大型化趋势,项目大型化之后其执行周期变长,相应地收入确认周期变长,从而使得滞后周期变长;同时,收入确认周期的延长也使得8家建筑央企的新签订单保障倍数(新签合同额(剔除增值税)/工程收入)不同程度地提高,总体的订单保障倍数也有显著提升,由2011年底的1.39倍提升至2020年底的2.14倍。 图9:8家建筑央企总体新签订单保障倍数(新签订单(剔除增值税)/工程业务收入) 相较于订单口径,收入端份额仍有近18pcts的提升空间 截至2021年上半年,8家建筑央企的新签合同总额集中度达40.14%,而同期8家建筑央企工程收入总额的集中度为22.18%,后者较前者有18pcts左右的提升空间。按照当前收入总额滞后于新签合同总额1-3年的周期,同时考虑到项目大型化趋势,适当延长该周期至5年,则8家建筑央企工程项目收入总额集中度有望于2025年左右达到40%的水平。 图10:8家建筑央企新签合同总额及工程总收入集中度 在上述假设下,即便未来5年建筑业总产值不变,8家建筑央企的收入总额仍有望于2025年较2020年翻倍,对应年均复合增速为13%左右。若未来5年建筑业总产值仍维持增长态势,则8家建筑央企总体的收入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观察,部分建筑央企对未来五年的业绩增长有较强信心。 以中国中铁为例:2021年11月23日公告的中国中铁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在授予条件和解除限制期的条件方面均有对公司业绩的要求,其中一、 二、三阶段限售期的解除条件分别对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业绩水平作了如下要求:以2020年为基准,2022、2023、2024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不得低于12%。 表1:中国中铁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对于业绩考核的要求 3、为什么央企市占率会趋势性提升? 建筑央企市场份额提升背后有多个因子的驱动。公司层面思考:1)建筑央企的融资成本优于其他企业。建筑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低融资成本的竞争优势较为显著。2)国改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激励机制变革带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3)央企的工程资质、技术实力、项目管理经验均领先同业。行业层面思考:1)建筑业合规化推进,区域壁垒逐步打破,有利于全国性企业业务布局。2)项目大型化,以及工程管理向EPC模式的转变,有利于项目向大型龙头企业集中。 3.1、建筑央企的融资成本低于建筑地方国企及民企 建筑央企的融资成本较建筑地方国企和民企更低,低融资成本使其进一步巩固品牌、资质、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对2011年以来建筑央企、建筑地方国企及民企发行的债券进行汇总处理,发现不同期限的建筑央企发债利率均显著低于建筑地方国企及民企。其中1年期及以下、1-3年期限的债券融资成本差异最显著,这两种期限下建筑央企的平均发债利率分别仅3.37%、4.76%,远低于同期限建筑地方国企的4.17%、5.77%和建筑民企的6.48%、7.94%,这种融资成本的优势为建筑央企提供充足的资金优势,助力其在品牌、资质、技术、规模等方面进一步拉开与建筑地方国企及民企的差距。 表2:建筑央企的融资成本较建筑地方国企和民企具有显著优势。 3.2、国改带来对人才吸引力的提升,人均指标显著提升 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2018年以来建筑央企人均创收、人均薪酬均有明显提升。国企改革是中央实施的做大做强国企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整体上增强央企和国企的活力,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2018年以来,8家建筑央企的平均员工人数明显提升,由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