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战略国别研究日本篇之一:日美贸易摩擦的细节复盘与历史镜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战略国别研究日本篇之一:日美贸易摩擦的细节复盘与历史镜鉴

2018-09-28孙金霞、王仲尧东方证券小***
战略国别研究日本篇之一:日美贸易摩擦的细节复盘与历史镜鉴

HeaderTable_User 1139439906 1259939731 1376698287 HeaderTable_Stock 股票代码 投资评级 评级变化 行业code HeaderTable_Excel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专题报告 【投资策略〃证券研究报告】 日美贸易摩擦的细节复盘与历史镜鉴 —战略国别研究日本篇之一 研究结论 研究借鉴上个世纪美国对日本贸易战的国际形势、施压手段、筹谈判码,以及不同时期日本政府的斗争策略、日本企业的成败经验,都对目前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复盘当时日美贸易摩擦的攻防切磋,从中汲取成败经验,以供投资者加深对全球宏观形势演进的理解。 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是作为全球头号大国的美国,与在经济、科技、产业竞争力上不断挑战自己的日本之间的一场世界霸主与崛起国家的综合国力较量。形式上主要以贸易争端为主,叠加汇率战、科技战、情报战、舆论战相结合的整体博弈。美日摩擦分为几个阶段: 1、50-60年代,主要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古典式摩擦。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偶发性、个别产业内的局部摩擦,是二战前美日摩擦的延续,主要集中于纺织品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上,日本的GDP仅占美国的10-15%,总体上美国依然对日本占据贸易顺差。贸易摩擦由个别企业、行业协会发起,再经由美国政府之手对日本产生效力。通过日方不断签订“自愿出口限制”来缓解摩擦。 2、70-80年代初,大范围、跨行业、高频率摩擦。 日本进入高速发展阶段,GDP总量达到美国的30-40%。从1971年开始,美国对日本出现持续性、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80-85年初甚至达到年均233.8亿美元,因此发生贸易摩擦的行业也逐步扩大,从纺织品延伸到钢铁、彩电、数控机床、汽车、半导体等。 面对日本产业攻势,美国政府开始主动与产业合作,对日本发起频繁的贸易摩擦,主要通过出口限额、加征关税、设定最低价、强制来美设厂等方式进行。 3、1985-1995,包括汇率、科技、经济结构、舆论、情报在内的全方位博弈。 这一阶段日本GDP总量已经占到美国的50%以上,美国国内对日本经济挑战的威胁的认知,已经超过不断衰退的苏联。1985-1990年美国对日本的逆差达到每年平均496.6亿美元,大约占到美国整个逆差的50%。 美国逐渐难以容忍逆差规模的扩大,政界和企业界认为仅依靠堵住日本出口已经是治标不治本,开始寻求日本汇率升值,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1985年广场协议、1990美日结构性障碍协议、1995年美日经济框架对话),美日摩擦达到顶峰。 直到克林顿第二个任期,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出口占比的下降,以及美国进入信息时代带来的高速发展红利,美日之间的经济和产业差距再度扩大,双方的贸易摩擦逐渐退潮。 在日本高度发展中,其出口导向的生产方式、政府指导的“倾斜性发展模式”、全套型产业结构和“舰队护送”的间接融资方式给日本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条件。 但随着美日贸易摩擦加剧,日本模式的内生性缺陷也逐步体现,例如领导层更迭过快,缺乏长期战略思考与政策连续性;没有横向打破部门利益壁垒;对美国高度依赖,经济也无法独立;缺乏外部市场对冲美国发起的摩擦等。 风险提示 美国政府发起新的贸易摩擦风险。 报告发布日期 2018年09月28日 证券分析师 孙金霞 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王仲尧 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805000 联系人 曹靖楠 021-63325888-3046 caojingnan@orientsec.com.cn 相关报告 海外观察:日美贸易战中的企业危机与应对 2018-09-28 2000亿美元关税加征对中美的产业影响 2018-09-21 透过两份拟加税清单看中美贸易摩擦 2018-06-30 投资策略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日美贸易摩擦的细节复盘与历史镜鉴 2 目录 一、美日贸易摩擦的时代特征与细节盘点....................................................... 3 1955-1969:主要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偶发性摩擦 ................................................................ 4 1970-1985:摩擦领域向中高端制造业升级 ........................................................................ 6 典型代表一:钢铁 7 典型代表二:彩电 8 典型代表三:汽车及零部件 8 典型代表四:半导体 9 1985-1995:进入贸易、汇率、技术领域的全面摩擦阶段 ................................................ 11 1、里根政府时期:系统化市场开放(MOSS) 13 2、老布什政府时期:结构性障碍协议谈判 13 3、克林顿政府时期:日美经济框架对话 15 二、日本的竞争优势与固有缺陷 ................................................................... 17 1、日本产业模式的竞争优势 ............................................................................................ 17 2、日本模式的固有缺陷 ................................................................................................... 19 1、领导层更迭过快,缺乏长期战略思考与政策连续性 19 2、门阀森严,没有横向打破部门利益壁垒 19 3、政治、外交、安全领域对美国高度依赖,经济也无法独立 20 4、缺乏外部市场对冲美国发起的摩擦 21 风险提示 ...................................................................................................... 22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日美贸易摩擦的细节复盘与历史镜鉴 3 一、美日贸易摩擦的时代特征与细节盘点 日美贸易摩擦是作为全球头号大国的美国,与在经济、科技、产业竞争力上不断挑战自己的日本之间的一场世界霸主与崛起国家的综合国力较量。随着日本国力提升,其发展模式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双方作为盟友,在政治、安全领域并无根本冲突,因此主要是贸易战为主,叠加汇率战、科技战、情报战、舆论战相结合的整体博弈。美日摩擦分为几个阶段: 1)50-60年代,主要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古典式摩擦。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偶发性、个别产业内的局部摩擦,是二战前美日摩擦的延续,主要集中于棉纺织品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上,但总体上美国依然对日本占据贸易顺差。贸易摩擦由个别企业、企业协会发起,再经由美国政府之手对日本产生效力。 2)70-80年代初,大范围、跨行业、高频率摩擦。从1971年开始,日本对美国出现持续性、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顺差规模在60年代一般是几亿美元,70年代达到几十亿美元,80-85年初甚至达到年均233.8亿美元,因此发生贸易摩擦的行业也逐步扩大,从纺织品延伸到钢铁、彩电、数控机床、汽车、半导体等。面对日本产业攻势,美国政府开始主动与产业合作,对日本发起频繁的贸易摩擦,主要通过出口限额、加征关税、设定最低价、强制来美设厂等方式进行。 3)1985-1995,包括汇率、科技、经济结构、舆论、情报在内的全方位博弈。这一阶段美国对日本的逆差达到每年平均496.6亿美元,大约占到美国整个逆差的50%,美国逐渐难以容忍逆差规模,政界和企业界认为仅依靠堵住日本出口已经是治标不治本,开始寻求日本汇率升值,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1985年广场协议、1990美日结构性障碍协议、1995年美日经济框架对话),美日摩擦达到顶峰。 表1:不同时期贸易摩擦中美日两国主要领导人与摩擦类型、涉及产业范围 代表人物 类型 涉及范围 1950-1969 尼克松vs佐藤荣作 个别行业间的古典式行业摩擦 纺织品 1970-1985 福特VS三木武夫 卡特vs铃木善幸 多行业、大范围、高频率摩擦 纺织品、彩电、钢铁、汽车、半导体 1985-1995 里根vs中曾根康弘 克林顿vs细川护熙 各个领域、包括经济体制的 全面摩擦升级 汽车、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甚至包括汇率、投资规定、经济结构、市场体制在内 数据来源:《日美贸易摩擦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1:美日GDP总量、美对日贸易逆差(单位:十亿美元)和美日经贸关系转变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日美贸易摩擦的细节复盘与历史镜鉴 4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70-60-50-40-30-20-10010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对日逆差 日本GDP(右) 美国GDP(右) 1955-1969 整体情况:日本GDP不足美国的15%,美国保持整体顺差,但个别行业导致的对日贸易逆差开始偶有发生,例如纺织业。 美国对日政策:整体扶持,但局部行业开始打压。 1970-1984 整体情况:日本GDP达到美国40%,对美顺差逐步凸显,美国经济进入“滞涨”时代。 美国对日政策:矛盾显露,政府开始与产业合作,发起贸易调查。 1985-1995 整体情况:日本接近并超越美国GDP60%的红线,对日逆差占美国逆差的50。 美国对日政策:在经济体制和关键产业上全面压制日本。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证券研究所 1955-1969:主要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偶发性摩擦 美日各自所处阶段:战后初期,美国是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GDP占全球一半,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才,同时处于贸易顺差。而日本处于战后恢复期,GDP尚未超过美国的15%,主要产业都处于积累、追赶的位臵,只有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开始不断对美出口,冲击了美国纺织行业。类比中国,从产业机构、经济总量的对应情况,比较接近1980-2000年左右中国的发展阶段。 日本国内产业情况:二战结束初期(1945-1965年),此时日本主要采用“倾斜生产方式”,该模式集中资源优先恢复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轻工业生产,发挥日本战前遗留的工业基础优势,并充分利用美国单边开放的市场,工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本阶段日本出口以低端制造为主。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