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从欧洲调研看中国汽车出海前景20250413 - 发现报告

从欧洲调研看中国汽车出海前景20250413

2025-04-12未知机构喜***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从欧洲调研看中国汽车出海前景20250413

2025年04月14日00:26 关键词关键词 新能源车出海成本电动化智能化关税上汽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商务部反补贴关税德国调研充电桩渗透率品牌力供应链产品力 全文摘要全文摘要 随着中欧电动车价格谈判的启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的前景受到积极影响。虽然成本优势显著,但先前受关税限制未能充分展现。若谈判成功,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成本控制潜力将得以释放,加速汽车出口。 从欧洲调研看中国汽车出海前景从欧洲调研看中国汽车出海前景20250413_导读导读 2025年04月14日00:26 关键词关键词 新能源车出海成本电动化智能化关税上汽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商务部反补贴关税德国调研充电桩渗透率品牌力供应链产品力 全文摘要全文摘要 随着中欧电动车价格谈判的启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的前景受到积极影响。虽然成本优势显著,但先前受关税限制未能充分展现。若谈判成功,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成本控制潜力将得以释放,加速汽车出口。分析重点关注了上汽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等头部出海企业,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市场的接受度、充电设施完善度和市场渗透率。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成本和电动化技术上有优势,但面临品牌认知度低和智能化产品力未充分释放的挑战。电动化进展助力部分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综上,价格谈判的改善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持续关注相关企业动态。 章节速览章节速览 ● 00:00中欧电动车价格谈判与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前景中欧电动车价格谈判与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前景在中欧重启电动车价格谈判的背景下,讨论了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核心优势—— 成本控制,以及电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布局。指出此前因关税措施限制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成本优势,若能达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将极大促进中国汽车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出口。特别关注上汽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等头部出海公司。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的会谈同意启动电动车价格承诺谈判,探讨投资合作可能性,旨在逆转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反补贴关税,消除对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欧洲的不利影响。调研显示,若关税持续,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成本和智能化产品力优势难以释放,电动化产品线的广度暂时发挥作用,但欧洲大企业正加速布局产品线宽度,构成潜在挑战。 ● 03:58德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瓶颈及原因分析德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瓶颈及原因分析调研显示,尽管德国新能源车市场在2022年底补贴退坡前冲顶,但长期渗透率维持在20%到25% ,且中国品牌如上汽在德国市场占有率仅4%。德国电动车渗透率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共充电设施虽丰富,但家用充电桩严重不足,加之高速工况下电动车性能相对燃油车的劣势,限制了电动车在城市及郊区的接受度。此外,德国大城市老旧住宅缺乏足够停车位,进一步阻碍了家用充电桩的普及,使得电动车市场增长缓慢。 ● 09:59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的优劣势分析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的优劣势分析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面临动力性能和品牌认知的劣势,尤其是德国市场,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这些 劣势在东欧和南欧等速度要求不高的地区影响较小。成本优势和电动智能化是中国企业的强项,但在欧洲受到高关税和数据采集限制的影响,导致成本优势无法完全发挥,智能化功能也受限于当地法规和生态系统的兼容性问题。电动化方面,部分中国企业如上汽通过全面的产品线和性能吸引了德国消费者,展现出一定的成功。 ● 14:30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在欧洲市场的前景与挑战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在欧洲市场的前景与挑战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上汽等中国企业虽然在新能源车领域取得一定市占率,但面临产品线不全、未大规模 进入欧洲市场以及电动化产业集群优势难以发挥的挑战。短期内,中国企业在动力系统方面存在短板,成本优势若无法体现,欧洲市场的长期成长性存疑。然而,若欧盟与中国关于电动车的谈判能降低关税,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凭借供应链成本优势和产品力,有望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欧洲市场庞大,消费水平高,且竞争格局有利于中国品牌,若限制放宽,中国头部企业如上汽集团、比亚迪和零跑汽车有望实现大发展。风险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问答回顾问答回顾 发言人发言人问:在中欧重启电动车价格谈判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前景有何判断?问:在中欧重启电动车价格谈判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前景有何判断? 发言人答:我们预计中国汽车出海的核心优势在于成本,其次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产品布局。之前受到关税等措施的限制,但若能达成有利的价格机制,中国优秀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有望再次释放,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出海将得以持续。我们对上汽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等头部出海公司给予持续关注。 发言人发言人问:中欧关于电动车价格承诺谈判的最新进展是什么?问:中欧关于电动车价格承诺谈判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发言人答: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相关部门的会谈中,双方同意立即启动电动车价格承诺谈判,并探讨了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的可能性。在此之前,欧盟计划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关税,这将对汽车成本带来不利影响。 发言人发言人问:如果关税持续,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成本优势能否得到体现?问:如果关税持续,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成本优势能否得到体现? 发言人答:如果关税持续存在,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成本优势将难以有效释放。由于当地用车环境与国内有差异,中国的智能化产品力在欧洲难以得到充分展现,仅靠电动化产品线的广度暂时起到一定作用。若关税逆转,将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前景带来显著提升。 发言人发言人问:调研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问:调研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发言人答:调研内容包括欧盟范围内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尤其是德国的渗透率。补贴退坡前,德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维持在20%到25%之间,且本土品牌及高度关联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实地体验了电动车在德国的使用情况,发现当地公共充电桩设施丰富且便利性高,但家用充电桩的严重不足是制约电动车渗透率增长的一个瓶颈问题。 发言人发言人问:在德国这样的市场中,为什么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停滞不前?问:在德国这样的市场中,为什么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停滞不前? 发言人答:主要原因是由于供需两端的错配,尤其是在动力性能方面,纯电动车在德国郊区乡下的高速环境中相较于燃油车表现出的动力性、机动性和加速能力的劣势,导致大量居住在郊区的人群购买纯电动车还面临一定的困难。 发言人发言人问: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问: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发言人答: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竞争中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动力性能短板和品牌建设不足上,这两者短期内难以改善。然而,在东欧、南欧等国家,由于对动力性能要求较低,这部分劣势可能不明显。而成本方面是中国企业的相对优势,但因高比例关税等因素,很多企业被迫高价出售高端车型,无法发挥成本优势。此外,在智能化方面,由于数据采集受限和监管严格,中国企业在智能化功能上的优势难以在欧洲得到充分发挥。 发言人发言人问:电动化在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中的作用如何?问:电动化在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中的作用如何? 发言人答:电动化在部分企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上汽集团在德国的市占率接近1%,得益于其全面的产品线和良好的电动化产品性能吸引了消费者。然而,对于尚未在欧洲大规模登陆的产品线,电动化产业集群的优势暂时无法有效发挥。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发展仍受到动力性能短板和成本限制的影响,长期成长性存疑,但凭借供应链成本优势和部分领域的产品力优势,有望进一步取得突破。 发言人发言人问: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如何看待?问: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如何看待? 发言人答:尽管当前存在挑战,但考虑到欧洲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对较高的消费水平以及相对良好的竞争格局,尤其是与中国相比,欧洲本土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认为中国的头部企业在欧洲实现大发展是有可能的。例如上汽集团、比亚迪和0跑汽车等在欧洲布局较多的企业,仍保持乐观态度并持续关注它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