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

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

2024 关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leanAirAsia,简称CAA)是一家国际非营利性环保公益组织,致力于改善亚洲区域空气质量,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 CAA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在中国北京和印度德里设有办公室。CAA建立的亚洲国家网络覆盖六个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和越南。 CAA自2002年起在中国开展工作,专注于空气质量管理、绿色交通和能源转型。2018年3月12日,CAA获得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在北京设立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菲律宾)北京代表处,在公安部及业务主管单位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报告团队 审稿人 付璐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万薇中国区项目总监 撰稿人 张伟豪空气质量项目主任成慧慧交通项目主任 王思环境研究员 衷楠高级环境研究员王秋怡原分析师 冉铮交通研究员 王悦高级交通研究员夏冬飞交通项目主管邵雯交通研究员 支持人员 刘明明传播项目主任朱妍传播项目主管梁缘高级传播官员 致谢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团队在《大气中国》系列报告的开发编制和发布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世秋教授的大力帮助,悉心指导和宝贵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报告团队亦感谢以下专家在本期报告审阅、数据解读和分析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指导。 丁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范永斌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 伏晴艳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成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 江涵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员 雷宇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李云婷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 刘涛冶金工业规划院环保中心主任同丹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 王志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薛建明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薛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 张少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按姓名拼音排序) 目录 报告范围1 报告要点2 空气质量10 空气污染物排放22 温室气体排放30 能源38 交通运输54 重点工业行业82 参考文献88 图表目录 图112013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民用汽车保有量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11 图122020年各国PM25暴露浓度与人均GDP12 图132023年主要城市PM25浓度和20202023年间改善比例13 图1419902020年各国PM25暴露浓度与排名14 图1519902020年各国臭氧季O3暴露浓度与排名16 图16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包含的污染物指标19 图17各国PM25年均浓度标准限值和2023年监测浓度20 图18各国PM2524小时浓度标准限值21 图19各国PM10年均浓度标准限值21 图110各国PM1024小时浓度标准限值21 图111各国SO224小时浓度标准限值21 图112各国NO2年均浓度标准限值21 图113各国NO224小时浓度标准限值21 图114各国NO2小时浓度标准限值21 图115各国O38小时浓度标准限值21 图212011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量、民用汽车保有量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23 图2220112022年各国SO2的单位GDP排放量变化趋势24 图2320112022年各国NOX的单位GDP排放量变化趋势25 图2420112022年各国SO2的单位GDP排放量与排名26 图2520112022年各国NOX的单位GDP排放量与排名28 图3120112022年中国CO2排放量、人均CO2排放量与单位GDP排放量变化情况31 图3219902022年各国人均CO2排放量与排名32 图3319902022年各国单位GDPCO2排放量与排名34 图3419902022年各国CO2分部门排放结构变化趋势36 图35各国降碳目标37 图412010202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单位GDP能耗、煤炭消费量占比变化趋势39 图4219902022年各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变化趋势与排名40 图4319902022年各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变化趋势与排名42 图4419902022年各国单位GDP能耗变化趋势与排名44 图4519902022年各国能源生产结构变化趋势46 图4619902022年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47 图4719902022年各国电力装机结构变化趋势48 图48各国电力行业火电厂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49 图49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升级加严历程49 图41019902022年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变化趋势与排名50 图41119902022年各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化趋势与排名52 图5120102022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情况55 图5220132023年各国汽车销量与排名56 图5320132023年各国汽车保有量与排名58 图54各国千人汽车保有量60 图5520102023年主要国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与排名62 图56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区域分布62 图57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渗透率以及变化情况64 图58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65 图59中、欧、美轻型车排放限值演变历程(以汽油乘用车为例)66 图510中、欧、美、日轻型车排放标准升级时间轴(以汽油乘用车为例)66 图511部分国家地区轻型车现行排放限值(以汽油乘用车为例)68 图512亚洲国家参考的排放法规体系及现行排放阶段(以汽油乘用车为例)69 图513中、欧、美重型车排放限值演变历程(以重型柴油车为例)70 图514中、欧、美、日重型车排放标准升级时间轴(以重型柴油车为例)70 图515部分国家地区重型车现行排放限值(以重型柴油车稳态工况法限值为例)72 图516亚洲国家参考的排放法规体系及现行排放阶段(以重型柴油车为例)73 图517各国现行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硫含量74 图518中、日、美、欧车用燃油硫含量限值加严历程75 图519船舶排放控制区示意图76 图520远洋船舶燃油硫含量升级历程78 图521IMO远洋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历程80 图522IMO远洋船舶氮氧化物排放限值80 图523中、欧、美的国内航行船舶发动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81 图612010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和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83 图6220102020年中国水泥产量和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83 图6319902022年各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84 图64各国钢铁行业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86 图65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升级历程86 图66各国水泥行业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87 图67中国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升级历程87 报告范围 本报告是《大气中国》系列报告的特别篇,通过指标图集的方式呈现了中国过去(特别是2013年启动“大气十条”后的关键十年)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减缓领域的进展和历程,并通过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典型国家的对比分析,提供互鉴,并识别未来的改进方向。 报告团队希望此系列报告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亚洲国家和城市之间先进管理经验和最佳实践的交流与应用,帮助面临严峻挑战的国家和城市找到适合各自国情的减排和发展路径。 本期报告是2022年发布的《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的更新版本,包含主报告与三份专题子报告。主报告覆盖了六组指标,涉及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交通运输和重点工业行业。三份专题子报告分别为:(1)亚洲主要城市PM25贡献来源;(2)亚洲主要国家和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3)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 报告覆盖国家范围如下表: 地区国家 中国 日本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韩国蒙古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 越南 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 北美洲美国 英国 欧洲 德国 04 1 报告中进行国家之间比较时,仅在上述国家范围内比较,除非另做说明。 报告要点 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从“取舍”到“双赢” 亚洲地理面积约占全球30,居住着世界上60多的人口,是过去2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化的进程之中,同时面临着空气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挑战。 中国是亚洲最大经济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可以惠及本国,对于亚洲乃至全球都意义重大。过去十余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在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且持续保持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行动力;另一方面,继续强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提供持续动能。 基于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交通运输和重点工业行业等关键指标的更新和专题报告分析,本期报告主要发现如下: 2023年,东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约占全球GDP的 32,是全球最具经济增长活力的地区。尽管亚洲经济体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放缓,但已呈现恢复态势。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和能源强度偏高的特点,其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变化,是驱动空气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 诸多东南亚国家的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伴随着能源消费和排放强度的增长,呈现 粗放式经济增长的特征。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第二产业占比和能源强度均在稳步举升。例如,20132022年,缅甸的单位GDPCO2排放增长了一倍,单位GDPSO2排放则增长了两倍左右,越南的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增长了近60;2020年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产业占比、能源强度和SO2排放强度均现了较大升幅。这些变化给当地的空气污染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带来不小压力。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PM25年均浓度水平自2017年起快速上升,至2019年上升幅度超过60;越南首都河内2022年PM25 年均浓度超过40gm3。 处于绿色发展转型中的中国则在经历了其它国家类似情况后,呈现新的趋势。20132022年的十年间,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等努力,中国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在总增加值中的占比由439降至399,单位GDP能耗降幅达到26,单位GDPSO2、NOX及CO2排放量分别下降约93、76和31。整体空气质量也显著改善,74个重点城市的PM25年均 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从“取舍”到“双赢” 移动源是大部分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部分城市燃煤污染贡献得到有效遏制亚洲各国监测能力差距较大,中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发展迅速 标准引领空气质量改善,“提标”与“全面达标”进入新议程当前传统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大势所趋 部分亚洲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跨越式升级,油品质量实现同步进阶 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强劲,量化推广目标促进亚洲多国需求侧破冰 浓度整体下降约56,首都北京PM25 本报告关注的28个亚洲超大城市中,近年来PM25三年滑动平均浓度改善的14 个城市中,有六个是中国城市。 报告关注的各国经济指标人均GDP与环境指标PM25暴露浓度之间的关系也 呈现环境库茨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的规律。经济发展进入“高阶”水平的国家环境质量较好,反之,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较差。中国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实现了“拐点”跨越,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改善从“取舍”关系变为“双赢”状态。而南亚部分国家,仍然面临经济发展与空气污染的双重挑战。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的PM25暴露浓度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而人均GDP处于全球下游水平。空气污染也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世界银行的最新研究显示,上述南亚国家PM25暴露导致的健康损害货币化成本接近甚至超过本国GDP的1

你可能感兴趣

hot

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

公用事业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2022-11-29
hot

突破:中国清洁空气之路2013-2017

公用事业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2018-12-27
hot

中国减贫四十年 : 驱动因素、对世界的启示和前进之路

信息技术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2022-04-01
hot

新能源行业:2021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

电气设备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