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东盟地区农业和粮食系统的数字化 由编辑 Masanori Kozono Siti Mustaqimaatud Diyanah Adli Hazmi 经验教训、调查结果和建议 专题讨论会 加快东盟地区农业和粮食系统的数字化 经验教训、调查结果和建议 由编辑 Masanori Kozono Siti Mustaqimaatud Diyanah Adli Hazmi 贡献者列表 贡献者 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 Masanori Kozono Siti Mustaqimaatud Diyanah 顾问 泗水州立大学 Adli Hazmi 目录 贡献者列表 导言 5 第一章 : 从研讨会中获得的信息 7 附件 1 : 专题讨论会方案 26 附件 2 : 农业和粮食数字化的现状29东盟成员国和日本的体系 附件 3 : 畜牧业和渔业的数字化转型 - 实地访问 46 Introduction 东盟(ASEAN)的农业和食品系统在该地区的经济中占据关键位置,是该地区人口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该系统对确保国家、区域和全球粮食安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该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物需求的增加、营养不良率上升、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碳排放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食物损失和浪费。为应对这些挑战,数字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提供了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改善市场准入和支持可持续实践的创新解决方案。 考虑到数字技术在农业和食品系统中的重要性,东盟成员国(AMS)在2021年10月第四十三次东盟农业与林业部长会议(AMAF)上制定了《促进东盟农业和食品部门利用数字技术指南》。此外,在2023年9月举行的东盟峰会上通过的《加强应对危机时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的东盟领导人宣言》中,东盟领导人同意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提高农业和食品系统的生产力和韧性,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少碳排放,降低食品损失和浪费。为了实现这些指南和承诺,需要采取具体的后续行动,并考虑与东盟对话伙伴的合作。例如,《东盟-日本MIDORI合作计划》包括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和其它创新以增强农业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正在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合作框架。 集体努力加强协作、知识共享和制定政策框架对于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合作区研究机构(ERIA)、东盟秘书处、日本农林水产业省(MAFF)以及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MARD)共同组织了“加速农业和食品系统的数字化以促进东盟地区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研讨会。该活动于2024年9月30日至10月1日在越南芽庄举行。 研讨会由来自AMS、东帝汶和日本的政府官员以及企业代表、学术界人士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通过知识分享和各种讨论,研讨会旨在增强对数字技术在可持续农业中作用的认识,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网络建设,促进伙伴关系和知识共享。 获得数字技术 Adoption 的监管支持,建立一个展示创新数字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的平台,并创建对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必要性的共同理解。会议议程详见附件 1。 这份报告汇总了研讨会(第一章)中演讲、展示和讨论中获得的宝贵信息,并基于获取的信息提出了对未来活动的一些建议(第二章)。 最后,请注意,每项汇报和讨论的内容结构、解释和分析均由ERIA负责,不一定反映演讲者的观点或干预措施。 从研讨会获得的信息Chapter 1 1.1. 研讨会组织者的意见 Symposium 的联合主办方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分享了有关农业和食品系统中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的关键信息。 数字技术对农业的转型影响有望提升农业生产力并减少负面影响。此外,将农民直接与消费者连接起来的数字市场平台为实现具有韧性的、高效的和可持续的农业及食品系统提供了途径。 越南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局于2022年发布了第2151/QD-BNN-VP号决定,以支持《2022-2025年农业与农村发展数字化转型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构建数字农业生态系统,将农业生产转变为更广泛的农业经济。该计划作为农业数字化的路线图,展望至2030年,并为未来的实施和年度规划提供了框架。 探索数字平台和市场准入、政策框架与监管措施、能力建设与知识转移、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与投资机会、可持续实践与气候韧性,以及跨境合作(包括共享信息),有助于推动农业数字化并解决区域挑战。 Hideyuki Morii , 出口和双边事务司司长兼高级谈判代表日本政府 MAFF 国际事务局 关于粮食安全有几点重要观点。首先,政府有责任在国内喂养人民。其次,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完全实现粮食或农业投入的自给自足,因此需要进口来补充国内生产。因此,合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行动。 近期的COVID-19疫情和地缘政治问题提供了若干教训;例如,进口食品和农业投入品并不总是如愿可行。 时间维度来看,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威胁。因此,通过各种创新措施减轻并适应气候变化,以使国内农业和食品系统变得可持续,这一需求变得尤为迫切。 日本和AMS位于同一亚热带季风区,特征为高温高湿、以稻田农业为主以及大量中小型农民。这表明日本许多新技术可以应用于AMS。基于此,东盟-日本绿色合作计划(ASEAN-Japan MIDORI Cooperation Plan)在2023年10月举行的第一次东盟-日本农业和林业部长会议上被采纳。 Masanori Kozono , 高级政策研究员 , ERIA 数字技术近年来涌现,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分配和改善市场准入。该地区农业和食品系统中已有若干成功的数字技术案例,例如精准农业、农事咨询服务以及通过数字化市场进行农产品交易。然而,在一些成员国仍存在限制。2023年ERIA的研究显示,东盟地区的数字农业推广仍然有限,并且各成员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需要进一步努力,增强政策措施和倡议,制定有效的和实用的金融方案,加强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与东盟伙伴开展合作。 此外,应在near future制定更多实用的政策文件,例如东盟区域行动计划以加速农业数字化,这将是现有《东盟促进数字技术在东盟食品和农业部门的应用指南》的后续措施。 1.2. Keynote Presentations 专家们从全球和区域的角度分享了数字技术在农业和食品系统中的应用观点,这些专家作为资源人员被邀请参与。. 主题演讲 1 促进食品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干预措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潘保罗教授解释说,在数字技术时代,农业部门正受到显著影响。 通过技术的进步。无人机、传感器以及物联网(IoT)等创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农业实践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农业实践。近年来,农业、食品生产和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不稳定,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会引发其他问题。因此,农业科技应优先考虑有效性和效率。从实际角度来看,数字技术旨在通过减少资源使用来增加产量,遵循“四R”原则——正确投入、正确剂量、正确位置和正确时间。 精准农业利用数字技术。精准农业必须通过采用管理信息系统(MIS)方法来整合管理概念,该方法涵盖观察、测量和响应或干预。1这种方法确保了基于数据的决策能够优化农业实践并提升整体生产力。一些国家已经将这些功能整合到单个设备中。例如,智能无人机可以同时进行巡查、分析和干预。这展示了在农业领域应用数字技术时创新的无限潜力。 六项政策建议。改善数字技术使用的建议是 : 1. 重点关注具有较高潜力的作物 , 如水稻或种植作物(如棕榈油) 。 2. 重点在于协调一致的方法,因此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s)至关重要;私营部门通常开发大多数数字技术,而公共部门则营造有利于这些技术实施的环境。 鼓励AMS探索通过农业推广服务结合线上线下模式交付数字应用的方式。 4.发展东盟农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5. 将数字可追溯性要求纳入东盟食品安全监管框架。 6. 针对消费者和农民启动有针对性的信息宣传活动,提高他们对电子商务服务在农业领域重要性的认识。 在采纳六项建议时,必须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并得到政府支持、私营部门参与、本地能力提升和充足融资的支撑。这一方法旨在解决农业技术采纳面临的挑战,并提高农业的精准度。 主题演讲 2 : 东盟可持续农业的数字化 区域战略与政策路径。ERIA创新高级研究员文卡塔查兰·安布莫齐分享了有关可持续性视角下东盟农业数字化农业实践的见解。东盟关于促进东盟粮食和农业部门利用数字技术的指导方针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机制,以促进公平、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发展,并加强区域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强粮食韧性。通过实施这些准则,农业生产实践可以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可持续性和粮食韧性,同时促进青年、妇女及其他边缘群体的参与,这对于农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数字农业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使数字转型取得成功,必须将农民视为经济系统中的企业家。因此,理解农业数字化的三个关键要素至关重要。首先,仪器化通过传感器和卫星等技术提高生产力。其次,整合利用数字工具简化农业运营流程。最后,智能化使农民能够分析并整合供应和市场数据,从而改善农产品贸易决策。通过结合这些要素,农业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绿色创新以及更大的社会包容性。 东盟 evolving 数字技术生态系统景观。根据ERIA进行的一项研究,成功的采用促进该地区农业实践可持续性的技术的关键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集群: 1. 生产。先进的数字技术在数据收集、分析和自动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和地面传感器对于收集有关土壤质量、作物健康和环境因素的关键信息至关重要。在畜牧业中,智能育种系统增强了对动物健康的监测,确保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供应链中的金融接入。数字金融接入将重要参与者连接到整个农业价值链中。因此,在这一阶段,获得金融服务至关重要,包括电子支付方式(如电商平台)等数字支付手段,这使农民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农业投入品(如种子、肥料和设备)的数字化支付。此外,这些数字平台还促进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3. 农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可追溯性。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够从农场追踪到消费者,包括产品的来源、食品安全标准的遵守情况以及生产过程和化学物质的监控。通过提供这种透明度,数字技术赋能消费者做出知情购买决策,同时支持安全法规的遵守。 最终在从生产到批发、零售和消费各个层面建立农业供应链的信任。 数字农业系统的数字化成本。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相当可观。融资是农业系统数字化的关键要素,因为采用新技术往往会产生重大开支。因此,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应对这一挑战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向数字农业过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传统农业(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依赖手工劳作和畜力,几乎不使用机械。所需的资金投入较低,因为工具和方法较为基础且主要由人力操作。 2. 传统农业(阶段2)。这一阶段引入了基本的农业机械,但仍主要依赖手工劳动。机器的使用提高了效率,但与传统方法相比,也导致了中等程度的投资成本上升。 3. 智能农场系统(阶段3)。在这一阶段,传感器技术被集成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以优化土壤监测和灌溉等操作。资本需求显著增加,因为这些技术虽然提高了精确度,但也带来了较高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成本。 4. 未来智能农场系统(阶段4)。重点关注完全自动化的系统,这些系统依托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由于涉及复杂的机械设备、自动化流程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一阶段的投资需求最高。 利益相关方需要在确保资本和融资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以应对技术的初始高成本。重点关注小农户融资也至关重要,政策应设计以解决其特定需求,并利用数字服务到达偏远地区,尽管仍需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和信用评分能力。此外,农业发展银行在提供长期投资资金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商业银行则提供营运资本支持。在此背景下,数字工具对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