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专精特新”支持政策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提升 2024年“专精特新”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强调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决定》,强调“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9月,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 12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河南、浙江、福建等省市相继出台“专精特新”政策。2024年“专精特新”支持政策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一是政策目标由“增量”转向“提质”;二是数字化改造受关注,强调“专精特新”企业“应改尽改”;三是金融支持力度显著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拓宽;四是服务与要素保障逐渐系统化,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发力服务“专精特新”战略 2024年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发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截至2024年末,共计104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A股上市,1096家“小巨人”在新三板挂牌,975家“小巨人”在区域股权市场挂牌展示,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的梯度逐渐成型。企业融资方面,2024年近八成新上市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超五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2.32万亿元,同比增长3.73%,高于A股平均增速。分板块看,主板是“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的再融资渠道,定增募资额占比超五成;创业板是“专精特新”企业的主要上市目的地,2024年“专精特新”企业IPO数量居各板块首位;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高达13.22%,科创板“小巨人”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超71项;北交所“专精特新”含量高,超八成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超五成为“小巨人”;新三板与区域股权市场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登陆A股市场。 “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在新时代下培育新质生产力,“专精特新”企业应持续提升经营质量、提高市值管理水平,进而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遵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以创新为“灵魂”,推动战新产业强链补链,着力提升经营质量。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超八成“小巨人”企业分布在战新产业链上,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固基强链作用突出。2024年前三季度,“小巨人”上市公司总营收近万亿元,同比增长8.23%,增速显著领先A股市场; 近八成实现盈利,超四成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合理利用并购重组、股权回购、股权激励等市值管理方式,推动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稳步提高。2024年“小巨人”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高,发生重大重组事件15起;已完成的股权回购规模超250亿元,同比增长超300%;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超900项,同比增长超500%。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变化、流动性大幅收紧等。 1、2024年“专精特新”支持政策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提升 1.1、2024年“专精特新”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培育成果相继涌现 1.1.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志着“专精特新”首次成为最高决策层的决策议题。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召开,持续为企业发展鼓劲加油。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充分彰显党中央、国务院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其中多次提及“中小企业”,并强调“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这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 表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 2024年,我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稳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含金量愈发凸显。根据2024年12月1日开幕的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数据,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稳步推进。从行业分布看,“小巨人”企业中近九成是制造业企业,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超九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固基强链作用突出。从创新能力看,“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平均授权发明专利22项,同比增长三成,远高于同规模企业。此外,“小巨人”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标准总计超5万个、户均超3个。从发展未来产业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小巨人”企业数量近5000家。2024年,有1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占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43%。 1.1.2、第六批“小巨人”培育数量超3000家,第三批“小巨人”复核通过率超80% 2024年4月17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工信部正式启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2024年9月初,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公示第六批“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 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超3000家,其中近八成来自三大国家级城市群。202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认定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12家,其中77.42%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级城市群。具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共新增第六批“小巨人”341家,其中近八成来自北京。长三角城市群共新增第六批“小巨人”1430家,占比达到47.48%,较第五批提升6.23个百分点,是“小巨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江苏新晋“小巨人”数量达到711家,位居各省市首位。 粤港澳大湾区共新增第六批“小巨人”561家,均来自广东省,其中深圳市298家。 图1: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超3000家 图2:近八成新晋“小巨人”来自三大城市群(单位:家) 超半数新晋“小巨人”分布在制造业,近千家身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7月李强总理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充分肯定了“小巨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的贡献。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制造业是第六批“小巨人”最集中的产业领域。第六批“小巨人”中有1579家分布在制造业,占比达到52.43%,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第六批“小巨人”大量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第六批“小巨人”中有2201家企业可查询到完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信息。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3)》,其中953家“小巨人”分别归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细分产业领域来看,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等领域的新晋“小巨人”数量较多,均超过50家。 图3:第六批“小巨人”中超八成分布在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单位:家) 第三批“小巨人”复核通过率超80%,专精特新支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提升。 第三批获得认定的2930家“小巨人”企业中,共有2429家顺利通过复核,复核通过率达到82.90%,较第二批“小巨人”上升14.78个百分点,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这表明随着专精特新政策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政策的有效性也在逐渐提升,愈来愈多的“小巨人”企业可以获得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的协同支持,进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发展态势。分区域看,706家长三角“小巨人”成功通过复核,通过率达到87.05%;249家广东“小巨人”通过复核,通过率达到86.46%,均优于82.90%的平均通过率。该数据进一步说明长三角、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小巨人”培育的“沃土”,不仅在新晋“小巨人”数量方面存在优势,复核通过率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4:第三批“小巨人”复核通过率超80%,较往年显著提升 1.1.3、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召开,一系列“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果发布 2024年12月初,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政府指导,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办的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和任务后圆满落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致辞时表示,将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加强政策协同,支持“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会上发布了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名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等。 会议期间,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未来将成为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其中,前者通过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企业发展质量动态监测,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微观层面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共设置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成长性等5项指标,以及16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工信部表示,企业评价结果将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复核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 表2: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成长性等指标 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区域培育服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与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挂钩。具体来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培育质量、培育基础及培育工作等3项一级指标,以及16项二级指标,能够提供衡量培育成效的质量标尺,指导地方兼顾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服务。 表3: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培育质量、培育基础及培育工作三方面 1.1.4、多省市围绕“专精特新”因地制宜出台重要支持政策 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2024年各省市地方政府加快出台“专精特新”支持政策,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例如,2024年5月1日,《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试行)》正式实施;2024年7月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施行; 2024年7月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11月25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等。 《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试行)》涵盖了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精准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具体来看,财税支持方面,处于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年度投资计算区间内用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而购置设备、软件的,省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建立奖励制度,对通过知识产权交易获得技术升级进步并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的给予奖励等。金融支持方面,分别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了授信额度1000万、3000万和5000万的“专精特新贷”信用贷款;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改进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等。要素保障方面,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给予用地、用能、排放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