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24年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报告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报告

“2一02带4年一政路策”绿研色究发专展题国报际告联盟 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由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启动,是由全球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性社会团体。截止目前,联盟已有来自40余个国家的17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42家会员单位。 联盟宗旨:凝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共识,开展开放、包容、共赢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和行动实践,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李盼文女士 电话:+86-10-82268281传真:+86-10-8220053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邮编:100035 网址:http://www.brigc.net/邮箱:secretariat@brigc.net 微信公众号 研究团队* 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 格里菲斯大学 ChristophNedopilJingZhang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张建宇李盼文蓝艳 *研究团队成员以个人身份参加研究工作,报告中表达的观点不代表其所在单位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观点。 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 目录 执行摘要5 研究要点7 一、引言8 二、评估方法9 三、燃煤电厂的状态与进展11 四、自2021年以来的产能变化13 五、受影响的区域和国家14 六、自备煤电厂情况15 七、排放分析16 八、在未宣布退出煤炭产能的情况下,对中国扩大海外煤炭产能进行评估17 九、中国参与的可再生能源投资20 十、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的启示与建议24 附录1:可用数据库26 执行摘要 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是中国为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做出贡献。 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有能力为世界提供负担得起的、安全的、可持续的能源转型方案。做为风能和太阳能的最大生产国,中国在脱碳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几乎相当于全球在化石燃料上的总投资。通过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广泛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尤其是2021年起,新能源投资项目数量显著上升,占比保持在50%以上。中国快速发展的能源技术和规模经济效应极大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门槛,使其能够依托“后发优势”,更快实现绿色能源转型。 为评估中国海外能源项目绿色低碳转型的减排贡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格里菲斯大学开展联合研究,基于全球能源监测(GEM)数据库等国际公认的能源数据库,分析了中国海外煤电及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历程,评估了不同情景下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减排效益。 研究显示,中国的海外能源项目绿色低碳转型对全球减排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经验展示了在正确的政策、投资和承诺下,能源转型能够取得快速且大规模的进展。因取消或搁置的境外煤电项目直接避免的排放总量为36.74亿吨,相当于每年 9186万吨;如果中国将煤电退出声明推迟至2026年(即推迟5年),2022至2030年间新增煤电产能预计将达到92GW,由此间接避免了84.5亿吨碳排放,相当于每年减少2-2.5亿吨碳排放;2023年,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额约为79亿美元,约占全球项目总额的28%,2021年以来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间接避免了9.48亿吨碳排放。 为进一步扩大中国能源转型的示范效应,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全球低碳发展和气候行动,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政策引导,强化行业监督,以绿色标准引领投资合作绿色发展;二是探索兼顾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系统化能源转型方案,加速公正转型;三是发挥金融机构引领作用,加大对能源绿色转型项目的支持力度;四是关注重点区域,开展更多绿色低碳效益高的“小而美”项目;五是发挥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24年政策研究专题报告 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推动政策沟通,研究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融资障碍的破解之法,帮助相关方制定可行、可信的转型路线图,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落地。 研究要点 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 1.在2021年9月宣布退出境外煤电项目前,中国在37个国家共有处于不同阶段的约131座煤电厂(321个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18GW),项目状态包括已宣布、预许可、已许可、搁置、停用、取消,以及在建或运营中。 2.宣布退出境外煤电项目后,中国未在境外启动新的煤电项目,同时已有52个项目被取消或搁置,总装机容量达21.75GW。 3.2021年项目状态为“在建”的60个项目中,有39个在2024年上半年投入运营,总装机容量为14.88GW。 4.另有一部分项目处于“悬而未决”状态——退煤承诺前处于宣布/预许可等阶段,尚未进入运营但是也并未取消/搁置,装机容量共计17.88GW。 5.取消和搁置的项目预计减少了36.74亿吨的二氧化碳生命周期排放量,现有运行 的电厂预计会在全生命周期内产生10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受项目取消和搁置影响最大的国家是越南(5.6GW)、印度尼西亚(2.67GW)和孟加拉国(2GW)。 7.如果中国将煤电退出声明推迟至2026年(即推迟5年),2022至2030年间新 增煤电产能预计将达到92GW。这将额外产生84.5亿吨的二氧化碳生命周期排放量,按照40年的生命周期计算,相当于每年约2-2.5亿吨的排放量,但如今因为退煤承诺,这些碳排放已经得到成功避免。 8.自2021年以来,中国在海外市场新增了约25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电)。若这25GW可再生能源装机改用于煤电,将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9.48亿吨。 9.为进一步推动减碳,中国可以为目前处于“悬而未决”状态(即2021至2023年间项目状态无变化)的项目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探索推动以可再生能源替代这些项目。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24年政策研究专题报告 一、引言 2021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的这一声明标志着能源与气候政策的重大转变。同时,此举也成就了国际气候行动的关键时刻,彰显中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并推动更可持续的能源框架的决心。 在做出这一承诺时,中国参与了37个国家的131个煤电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当时正处于规划、评估、建设或运营的不同阶段,总装机容量为118GW。声明发布后,中国将煤电退出纳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1],明确了能源发展和环保的战略目标。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 《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2],为落实这一承诺提供了具体指引,明确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稳慎推进在建境外煤电项目,推动建成境外煤电项目绿色低碳发展。 本报告评估了煤电退出决策三年后的潜在影响。通过全球能源监测(GEM)数据,报告回顾了中国海外煤电项目的发展历程,并评估了煤电退出在不同情景下减少排放的效益。 报告发现,在煤电退出声明发布后,中国没有启动任何新的煤电项目,同时取消或搁置了52个项目。2021年在建的60个项目中,41个已于2023年下半年投入运营。 2022年和2023年实际进入投产的煤电产能为16.72GW,自2021年以来状态未变的煤电产能为17.88GW。被取消和搁置的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6亿吨,而当前运营的电厂预计的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4亿吨。 报告进一步模拟了中国将煤电退出声明推迟至2026年可能带来的影响。2022至2030年间,中国可能会支持约92GW的新煤电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51亿吨。与实际轨迹相比,相当于在这些煤电厂的生命周期内避免了84.5亿吨 的潜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每年约2-2.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模拟存在一定局限性,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中国的煤电退出决策不仅基于中国作为煤炭供应方的考量,还受到东道国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3]。例如,东道国可能因新的能源发展规划或更具竞争力的绿色能源技术而调整需求。另一方面,模拟避免的碳排放量的计算依赖于多个假设(详见方法学部分),并受到技术选择(如超临界、超超临界)和燃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无法预测未来 中国海外能源项目转型发展的减排贡献 电厂采用的具体技术或燃料,本报告只能依据最新新增煤电项目的平均排放因子进行估算。 二、评估方法 报告将中国支持的煤电厂定义为涉及中国融资或工程、采购与施工(EPC)协议的煤电项目,这些项目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为了识别这些项目,研究团队整合了全球能源监测(GEM)的两个子数据库:全球煤电厂追踪器(GlobalCoalPlantTracker,GCPT)[4]和全球煤电项目融资追踪器(GlobalCoalProjectFinanceTracker,GCPFT)[5]。GEM通过一套双层系统整合数据信息,包括一个全面、可编辑的数据库和涵盖每个项目详细信息的可视化界面(GEM.wiki)[6]。GEM将煤电厂分为多个状态,例如:已宣布(尚未正式启动的提案)、预许可(正在寻求环境批准)、已许可(已批准但尚未建设)、在建(正在施工)、搁置(至少两年未动工)、取消(废弃或停工超过四年)、运营(正在商业化使用)、停用(停运但有潜在恢复可能)、退役(已退役并永久停运)。为了强调项目状态的变化,本报告进一步定义了如下过渡类别: -取消:从上述任一阶段转变为取消状态的项目,均定义为取消,包括新提案、搁置、已宣布、预许可、已许可或在建项目。 -新投入运营:从上述任一阶段转变为运营状态的项目,均定义为新投入运营,包括新提案、搁置、在建或之前取消的项目。 -新提案:从未定义状态转变为提案状态的项目,均定义为新提案,包括新许可、预许可或已宣布的项目。 -提案进展:从早期阶段进展到更高开发状态的项目,均定义为提案进展,例如从预许可到已许可、从已宣布到预许可或从已宣布到已许可。 -恢复施工:从搁置或之前取消状态恢复到施工状态的项目,均定义为恢复施工。 -开始施工:从未定义阶段开始施工的项目,均定义为开始施工,包括新提案、预许可、已许可或已宣布的项目。 -恢复运营:从停用、退役或之前停用状态恢复运营的项目,均定义为恢复运营。 -恢复提案:从搁置或取消状态恢复为提案状态的项目,均定义为恢复提案,包括预许可、已许可或已宣布的项目。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24年政策研究专题报告 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单位容量、排放因子和根据煤质调整的热效率来计算,具体如下: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装机容量×容量因子×热效率×排放因子×(9.2427×10^-12)1。 -其中,容量因子表示电站/发电机组实际发电量和理论最大发电量之比,是衡量电站发电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和2023年《世界能 源展望》报告[7-8],不同地区的容量因子估算值分别为美国和欧盟30%,中国50%,印度65%。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煤电厂可能具有更高的容量因子,但由于数据有限,为保持一致性,本报告采用IEA推荐的全球平均容量因子53%。 -煤电厂的热效率衡量其将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效率。热效率受燃烧技术、煤炭类 型、厂房规模、运营连续性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全球煤电厂追踪器,本报告使用以下热效率及对应的供电热耗率(适用于400兆瓦及以上的新建煤电机组): ·亚临界:38%热效率,8979英热单位/千瓦时(Btu/kWh)供电热耗率 ·超临界:42%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