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赛迪]:2025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5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电气设备2024-12-30-赛迪尊***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5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2025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内容提要】2024年,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驱动下,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加速推进,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展望2025年,新型电池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行业将更加注重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力求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同时,新型电池行业也面临原材料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大、技术迭代风险、绿色环保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鉴于此,赛迪研究院提出了强化原材料保障与价格调控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协同共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型电池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新型电池行业作为其核心支撑力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24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展望2025年,面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对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2024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1-9 CCID D C CCID CCID CCID 月,全国锂离子电池(下称“锂电池”)产量累计203.6亿只,同比增长12.3%。电池环节,1-6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480GWh,同比增长20%,其中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110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电池装车量约203GWh。电池材料环节,1-6月全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达126万吨、82万吨、83亿平方米、51万吨,同比增幅均在16%以上。 CCID 展望2025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力储能市场蓬勃发展拉动下,新型电池产业规模仍将保持扩张趋势。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逐渐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50%左右,新增需求增速趋于平稳。另一方 CCID CCID 面,电池储能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电动重卡和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对新型电池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新型电池行业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 (二)技术创新加速推进 2024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锂电池领域,高镍三元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电池能量密度得到有效提升。宁德时代发布“天行”物流商用电池,能够有效缓解新能源商用车补能慢、综合成本高以及运输里程短等核心问题。其中,天行物流超充版电池可以实现4C超充,12分钟补能60%SOC,350km超长续航。天行物流长续航版电池可实现500km超长续航,能量密度达200Wh/kg。前沿领域固态电池研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企业已进入小试或中试阶段,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有望在未来 CCID D C CCID CCID 改变电池技术格局。此外,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研究也在加速推进。 CCID CCID 展望2025年,技术创新将继续成为新型电池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预计将有更多企业加快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固态电池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和飞行器、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特定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渐增多。同时,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若能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在低速电动车、分布式储能等细分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研发实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而部分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风险。 CCID (三)产业链协同进一步加强 CCID 2024年,新型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上游原材料企业通过产能扩产、技术升级等保障中游电池制造企业原材料供应,中游电池企业与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集成商等也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在区域布局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区为核心的新型电池产业集群,这些地区集聚了大量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具备完善的产业 配套设施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部分地区仍存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产业布局同质化等问题,影响行业整体效率提升。 展望2025年,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协同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域布局也将更加合理优化。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头部企业将更加注重产业链整合与协同,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中西部地区在上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将加大力度,同时发展电池材料及电池制造产业,东部地区则侧重于技术研发、高端产品制造和市场应用推广,从而促进新型电池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国际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色,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据SNEResearch数据,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榜单中我国企业占据六家,市场份额合计64.9%,宁德时代、比亚迪位列前二。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保护本土产业,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政策,设置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对我国电池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阻碍。 展望2025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但出口市场仍存在诸多机遇。一方面,全球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对新型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欧洲、北美等地区,新能 CCID CCID D CCID CCID C CCID CCID CCID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原材料供应与价格波动不确定性大 原材料稳定供应和价格合理是支撑新型电池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受供需平衡、成本因素、政策导向及国际形势等多因素交互影响, 新型电池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不确定性犹存。以锂、钴、镍等为代表的关键原材料,在过去几年呈现出供应紧张与价格大幅波动的状况。例如,锂资源受限于全球优质矿源分布不均以及开采进度限制,其价格在过去几年出现大幅波动,钴资源同样面临地缘政治因素干扰其供应稳定性的问题。价格剧烈波动不仅影响企业成本核算与利润空间,还会传导至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等应用领域,影响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进入2025年,随着新型电池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原材料需求和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大。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机制、平抑价格波动,是行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化衔接难度加大 当前,新型电池技术处于快速迭代发展阶段,众多新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不断涌现。企业界和科研机构在新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从实验室成果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固态电池尽管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昂,目前仍处于小试或中试阶段,距离大规模量产并广泛应用还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和成本障碍。 展望2025年,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衔接不畅可能导致行业资源错配和 CCID CCID D C CCID CCID (三)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CCID CCID 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新型电池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任重道远。政策法规方面,欧盟电池法影响深远,其生产者责任延伸及碳足迹声明等要求,促使企业重新规划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而其他国家地区也可能效仿出台相关政策。技术创新方面,绿色制造技术有待突破,从电极材料合成到电解液制备都需更环保和低碳,同时要升级电池回收技术,提高锂、钴等稀有金属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CCID 进入2025年,新型电池行业需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大幅提升产品绿色属性并降低碳足迹,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符合全球碳中和大趋势。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原材料保障与价格调控机制 一是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国 内锂、钴、镍、锰等资源开采效率和利用率。对一些资源富集地区进行深入勘探,运用智能化、绿色化开采技术,降低开采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海外资源投资与合作开发项目,通过长期供应协议、合资建厂等方式保障原材料进口渠道稳定。三是研究建立关键资源国家战略储备机制,在价格低迷时适当收储,在价格过高时投放市场,平抑价格波动。四是加快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支持企业研发高效回收技术,提高废旧电池中再生材料回收率。 (二)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协同共进 一是加大对新型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重点支持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进程。二是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强技术产业化意识,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工艺、成本控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化路线图。对于已经取得一定突破的新技术,应加快中试生产线建设,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及时发布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信息,引导企业合理布局技术研发资源,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 CCID D C CCID (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CCID CCID CCID 一是构建全流程绿色制造体系,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产品包装、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优先选择产品碳足迹低的供应商;生产工艺环节,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减排措施;产品包装环节,推广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运输仓储环节,优化物流路线与仓储管理,采用新能源车辆运输。二是加大绿色制造技术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三是建立高效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和处理体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四)加强国际交流♘作 CCID CCID 一是在双边及多边合作协议框架下,加强新型电池领域技术、标准、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二是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深化与欧盟、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等新型电池产业合作,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分工合作模式,促进全球新型电池产业链供应链的进一步融合,充分发挥我国新型电池产业的优势和潜力。三是组织国际研讨活动,与全球产业界交流新型电池行业最新科研成果、前沿发展趋势等。搭建中外企业合作平台,推动全球电池行业标准协同。 本文作者:新型电池行业形势分析课题组13581792280liboyang@ccidthinkt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