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发展回顾及2025年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发展回顾及2025年展望

2024-12-31王柠、马鸣娇、王从飞联合资信好***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发展回顾及2025年展望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1 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发展回 顾及2025年展望 联合资信金融评级|王柠|马鸣娇|王从飞 概要: 2023年,各项政策的持续刺激以及经济增速逐步回稳,推动整体消费市场需求 逐步修复,但2024年以来,受收入预期不佳、外部经济环境承压等因素影响,消费信贷增速较为缓慢。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有所回升,但不同机构之间资产规模分化仍较大,马太效应仍然明显。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体系仍以小额分散为特征,受满足客户对于信贷额度的需求变化、聚焦优质客户等因素影响,贷款额度有所扩大,贷款期限较短且整体呈缩短趋势,整体产品体系较为同质化,借助第三方平台引流仍为消费金融公司最主要的获客及投放方式,自主获客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良贷款规模有所增长,整体信贷资产质量相对稳定,拨备水平有所提升,具有较强风险抵补能力,但2024年以来不良率呈现一定抬头趋势,需关注后续资产质量变化情况。消费金融公司仍主要依赖同业借款进行融资,随着行业金融债券发行升温,结构化融资常态化开展,非同业借款融资占比提升。得益于资产端业务扩张、负债端成本压降带来利息净收入水平的提升,叠加信贷资产质量较为稳定使得减值损失计提对利润实现的影响相对有限,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较好,但2024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头部机构盈利压力加大,中型机构经营相对稳健,行业内盈利格局趋于均衡。此外,2024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压力加大致使资本内生能力弱化,叠加股东增资力度明显减小,消费金融行业股东权益规模增速有所放缓,考虑到资本补充渠道目前仍较为有限,且新规对于资本实力的要求提高,关注消费金融公司未来资本补充情况。 一、消费金融行业环境、监管动向及影响 (一)消费金融市场环境 2023年,各项政策的持续刺激以及经济增速逐步回稳,推动整体消费市场需求 逐步修复,但2024年以来,受收入预期不佳、外部经济环境承压等因素影响,消费信贷增速较为缓慢。 2023年以来,随着政策刺激和经济增速逐步回稳,消费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有 所提升,消费的恢复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 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 较上年提高40余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加,市场需求呈现一定回暖趋势。 2024年以来,监管持续出台多项促进消费的针对性政策,例如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挖掘餐饮住宿、家 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 居住服务等改善型消费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等6个方面制定政策举措,加速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和数字赋能;商务 部等14部门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政策激励,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促进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此外,针对房地产市场,降准、降息、取消限购、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措施,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财政刺激计划等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的政策持续出台,上述政策的实施预计未来也将对消费市场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从实际数据表现来看,2024年上半年,消费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5%,较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分别回落22.0和13.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3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有所回落;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09万元和2.0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分别增长4.9%和5.3%,反映出居民收入增长减速,消费意愿增速也有所放缓,消费复苏的动能减弱。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 235.61亿元,同比增长8.11%,其中消费贷款余额(含短期和中长期)为57.98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0.06%,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0.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4%,各项数据表现弱于2023年,或与购房需求回落拖累居民信贷需求、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收入预期不佳、消费降级等因素有关。整体来看,政策层面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导向和力度持续加码,一定程度上利于消费意愿的提升,未来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可能仍将保持增长,但受收入预期不佳、有效需求受限等因素影响增速可能较为缓慢。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资信整理 图1近年来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及增速情况单位:万亿元、% (二)消费金融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形成了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互联网金融平台、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为辅的消费金融市场格局。从竞争格局来看,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发起机构,消费信贷中传统银行信用卡占有主导地位,其次为银行的自营消费贷款,银行在资金成本及股东背景方面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最主要的参与者,包括360数科、京东、蚂蚁、乐信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场景、流量和技术优势,但由于近年来受到的监管政策限制较多,市场占有率增长一定程度受限;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家数不多、整体资产规模不大。 表1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对手分析 商业银行 民营银行 消费金融公司 互联网金融平台 小额贷款公司 业务规模 最高 较低 较低 较高 低 客群定位 中高收入群体 中低收入群体 全部群体 全部群体 中低收入群体 融资能力 最强 中等偏上 中等 中等偏上 中等 流量优势 流量中等 流量较差 流量中等 流量最好 流量较差 股东优势 明显 一般 较好 一般 较差 金融科技优势 强 中等 较强 最强 中等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联合资信整理 根据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不包括住房按揭贷款的消费信贷余额中,2023年末银行信用卡占消费贷款余额的42%,与此同时,根据外部信息显示,随着银行加大对非房零售类贷款投放的力度以维持整体信贷规模,商业银行自营消费贷的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当年末占比超过20%。以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自身生态场景、良好的流量和金融科技优势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2023年末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贷款占比接近20%。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虽目前贡献份额较小,在5%左右,但占比呈上升趋势,且随着监管逐步规范互联网贷款管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逐步持牌化与业务转型,其业务份额或转移至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或将逐步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的主要参与主体。除此之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500家,贷款余额为7629亿元,全年减少 1478亿元,市场份额较小且呈收缩趋势。 (三)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监管政策及影响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与主要出资人的持股比例限制,加强出资人多维度财务指标的限制,大幅提升了股东资质的准入条件、牌照申请的门槛和难度,引导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主责主业、降低对外部合作机构的依赖。 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管理办法》),提高股东准入标准,提高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至50%、将最低注册资本提升至10亿元,将主要出资人的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同时,将具有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控经验出资人的持股比例从此前的不低于15%提高到不低于三分之一(约33.33%)。《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股东资质要求,各项财务指标的限制进一步提高,金融类及非金融类股东的准入门槛均有明显提高,一方面有利于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稳健经营以及极端情况下的风险化解,另一方面准入门槛的提升将使得短期内消费金融行业家数扩容有限。目前,尚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未达监管最低要求,至少半数存量消费金融公司的股权结构不满足前述要求(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小于50%),《管理办法》施行后存量的消费金融公司如何调整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如何设置过渡期,尚有待后续进一步关注和明确。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新增消费金融公司担保增信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的要求,由于目前第三方机构担保模式是目前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较为常见的模式,该规定将对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开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是将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强对借款人信用资质的审查,开发更多基于自身信用评估的贷款产品,提高独立获客与自主风控能力,减少对外部担保增信机构的依赖,一些资方“躺赚”的业务模式将不得不转变;二是消费金融公司需改进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与合作机构的管理和审查等,可能会导致部分合规与风险成本的上升;三是借款人担保费用负担有所降低,可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整体行业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四是新规可能会影响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格局,部分过度依赖担保增信业务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在利率上限与LPR持续下行等因素的多重考验下,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利率仍 可能进一步压降,利润空间将被压缩,一方面市场竞争与展业压力加剧,另一方面也将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增强自主风控与运营管理能力。 2021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对辖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将个人贷款利率控制在24%以内。2023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加大,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为1年期LPR为3.1%,较上月下降25个基点,这是自2019年8月 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利率中枢进一步下降。根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有18家消费金融公司综合定价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的有6家,其中2家下降幅度超过15%,降价幅度较大。另外,15家消费金融公司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下降。从多家公布了产品及项目信息的消费金融公司数据来看,贷款利率上限均降至24%以内,甚至有部分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产品利率上限控制在15%以内。2024年以来,考虑到利率上限的严格控制,LPR下行的趋势难以逆转,同时消费需求回落、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压降,从而使得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利率压降可能会导致消费金融公司改变服务对象,使得一部分收入相对较低或收入波动较大的消费者群体无法享受合适的金融服务,加剧市场竞争。此外,伴随着利率水平的普遍下降,商业银行的消费贷利率普遍已降至3.0%~4.0%之间,甚至降至3%以下,城商行、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对层级相似的客户争夺将进一步加大,也使得消费金融公司展业面临更大挑战。另一方面,在利率下行趋势下,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告别传统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运营管理,提升获客、风控等自营能力,以增厚收益。 二、消费金融公司概况 2023年以来仅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开业,另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涉及股权重组,银行系股东仍是目前以及未来获批和申设消费金融公司的主流;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有所回升,行业发展趋于均衡,但资产规模分化仍较大,马太效应仍然明显。 从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变化来看,监管对金融科技、类金融组织、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从严管理,消费金融牌照的申请难度也有所增加,2023年以来仅有建信消费 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于2023年6月正式注册成立;此外,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股权重组,重组完成后原股东HomeCreditN.V.持股比例将减至2%,京东集团旗下的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和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将分别持股50%和15%,其余股东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将分别持股12%、11%和10%。与此同时,国有大行及城商行等仍在不断入局中,如富滇银行、上海农商行、苏农银行、吴江银行等多家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