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建设银行&IFS]: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3-202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3-2024)

金融2024-10-31-建设银行&IFS丁***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3-2024)

绿⽪书 中国(2绿02⾊3—资20本24市)场 中国建设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绿⾊⾦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24年10⽉ ⽬录 摘要1 第⼀章中国绿⾊资本市场发展概况5 1.1碳中和⽬标下的绿⾊资本市场5 1.2绿⾊资本市场延续快速发展趋势8 1.3积极开展绿⾊⾦融国际合作9 第⼆章绿⾊⾦融基础设施建设⼀步完善12 2.1绿⾊⾦融标准体系不断推陈出新12 2.2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标准取得重⼤进展13 2.3能⼒建设取得新进展15 第三章绿⾊债券市场规模继续引领全球 ------------------------------------------17 3.1绿⾊⾦融债发⾏规模明显回落,发⾏主体更加均衡17 3.2《共同分类⽬录》应⽤范围不断扩⼤19 3.3绿⾊熊猫债市场蓬勃发展20 3.4绿⾊债券市场未来仍然可期21 第四章绿⾊股权投资成为⼀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3 4.1中国PE/VC绿⾊领域创投趋势及案例 >4.2绿⾊产业引导基⾦发展迅速 >4.3绿⾊股权投资进⼀步发展⾯临的挑战和相关建议 23 31 36 第五章绿⾊保险助⼒实现“双碳”⽬标----------------------------------------------38 >5.1绿⾊保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5.2绿⾊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38 39 >5.3绿⾊保险发展⾯临的挑战与建议41 第六章碳市场和碳⾦融实践取得新进展 ------------------------------------------45 6.1全国碳排放配额价格翻番,并计划扩⼤覆盖⾏业范围45 6.2我国⾃愿碳市场重启并提⾼透明度46 6.3碳⾦融实践不断增加,但碳⾦融体系仍有待健全47 6.4碳⾦融市场未来展望与建议50 第七章ESG评价与投资市场未来可期 -----------------------------------------------52 7.1全球ESG投资市场不断扩⼤,中国责任投资仍以绿⾊信贷为主52 7.2ESG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进⼀步完善58 7.3国内外⾦融机构积极建⽴并运⽤ESG评价体系59 第⼋章转型⾦融⽅兴未艾64 8.1转型⾦融分类⽬录多层次发展64 8.2转型⾦融市场涌现⼤量实践与创新66 8.3国际社会关于转型⾦融展开热烈讨论69 第九章中国绿⾊资本市场展望73 9.1宏观经济形势对绿⾊资本市场的潜在影响73 9.2监管要求不断提升73 9.3绿⾊⾦融产品体系进⼀步丰富74 >9.4转型⾦融成为新的增⻓点75 参考⽂献77 摘要 在全球⽓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焦点议题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响应,采取了⼀系列务实⾏动,以应对⽓候变化带来的复杂挑战。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绿⾊低碳转型的明确指引。为了实现这些⽬标,中国需要在绿⾊低碳领域进⾏⼤规模投资。据中国⾦融学会绿⾊⾦融专业委员会估算,从2021年到2050年,这⼀投资需求总额将达到487万亿元,凸显了绿⾊⾦融市场发展的关键性与紧迫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联合国家发展改⾰委、⼯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态环境部、⾦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步强化⾦融⽀持绿⾊低碳发展的指导意⻅》(以下简称“《⼈⺠银⾏指导意⻅》”)。《⼈⺠银⾏指导意⻅》为引导和激励⾦融机构加⼤对绿⾊低碳领域⽀持⼒度指明了⽅向,涵盖加⼤绿⾊信贷⽀持、发展绿⾊债券市场、创新绿⾊⾦融产品、强化环境⻛险管理以及推动绿⾊⾦融国际合作等重要内容。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2023年以来我国绿⾊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总结了我国绿⾊资本市场的主要框架与未来发展趋势,识别了进⼀步发展将⾯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报告基于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深⼊探讨了我国绿⾊资本市场相关的关键议题,并希望为相关领域的投资者、监管部⻔、⾦融机构、相关企业以及各地⽅政府进⼀步推动绿⾊⾦融发展、实现“双碳”⽬标提供建议。同时,我们希望中国经验和做法能为全世界实现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量,尤其是希望“⼀带⼀路”国家和更为⼴泛的发展中国家能从中国的探索与实践中有所思考,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绿⾊⾦融体系。 本报告共包括九个章节,分别为:中国绿⾊资本市场发展概况、绿⾊⾦融基础设施建设、绿⾊债券市场、绿⾊股权投资、绿⾊保险、碳市场和碳⾦融、ESG评价与投资、转型⾦融以及中国绿⾊资本市场展望。现摘要如下: 第⼀章作为总述,全⾯概括了当前市场上主要绿⾊⾦融投融资产品的发展现状。内容涵盖绿⾊信贷、绿⾊债券、绿⾊基⾦、绿⾊保险等多种⾦融⼯具的规模和发⾏量,同时对碳交易市场和⾃愿碳市场的进展进⾏了分析。此外,章节还对绿⾊资本市场整体的发展概况进⾏了系统梳理,并对近年来绿⾊⾦融国际合作的最新进展做出了总结与跟踪。 第⼆章概述了中国在绿⾊⾦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重点阐述了标准体系、信息披露体系与能⼒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2024年的新发展。⾸先,2024年,《绿⾊低碳转型产业指导⽬录》对绿⾊低碳转型产业进⾏了更加细致的划分,进⼀步明确了产业的边界与发展⽅向。其次,信息披露在全球和国内同步取得重⼤进展。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般要求》(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候相关披露》(S2),为全球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设定了基准。中国也积极参与其中,并于2024年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征求意⻅稿)》,采⽤“双重重要性原则”,逐步将披露准则扩展到各类企业。中国证监会也于2024年5⽉要求上证180指数等样本公司⾸次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推动约457家企业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最后,为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强化绿⾊⾦融能⼒建设,促进⾦融管理部⻔、⾦融机构和第三⽅机构提升绿⾊⾦融能⼒。 第三章分析了中国绿⾊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态势。中国的绿⾊债券市场⾃2016年以来快速增⻓,2023年,绿⾊债券发⾏规模达8539亿元,存量余额超过2万亿元。然⽽,2024上半年发⾏规模明显放缓,绿⾊债券发⾏数量和总额同⽐下降15%和46%。究其原因,主要是绿⾊⾦融债发⾏规模⼤幅下降。进⼀步研究发现,⾦融债的回落⼀部分原因源于⼈⺠银⾏的碳减排⽀持⼯具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进⼀步下调对绿⾊债券市场的挤出效应,另⼀部分原因则是市场对前期⼤量发⾏的消化压⼒较重。与此同时,2024年上半年公⽤事业、运输和能源 ⾏业的绿⾊债券发⾏逆势增⻓,发⾏主体更加多元化,显⽰出市场正从过去依赖银⾏主导转向多⾏业共同发展。 第四章重点分析了绿⾊股权投资。在经济复苏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股权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尽管全球股权投资总规模有所下降,绿⾊股权投资却逆势上升。政府引导基⾦、PE/VC纷纷将绿⾊投资纳⼊其策略,推动绿⾊产业的持续发展。尽管股权融资占我国整体绿⾊资⾦的⽐重仍较低(约3%),但2023年碳中和领域的股权投资活动依然活跃,投资事件和规模均⼤幅增⻓。绿⾊科技投资成为未来经济增⻓的重要驱动⼒,投资者对新兴技术和绿⾊项⽬的创新前景持乐观态度。 此外,绿⾊产业引导基⾦作为股权投资的核⼼⼒量,正在发挥政策性资⾦的引导作⽤。通过直投和⼦基⾦模式,政府引导基⾦⽀持了绿 ⾊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然⽽,绿⾊股权投资仍⾯临诸多挑战,如早期项⽬融资不⾜、资⾦聚集现象明显、国资主导的投资偏好保守等。因此,建议加⼤政策⽀持⼒度、优先投资绿⾊科技早期项⽬,并延⻓资⾦投资周期,以推动绿⾊股权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1 11 第五章阐述了绿⾊保险在政策体系、市场规模⽅⾯的发展态势。2024年4⽉,国家⾦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绿⾊保险⾼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进⼀步细化了绿⾊保险在⽀持⽓候应对、绿⾊低碳技术创新等⽅⾯的政策要求。该指导意⻅还明确了从负债端到投资端的全流程⽀持,推动绿⾊保险资⾦有效流向低碳转型和环境保护领域。随着政策⽀持的加速推进,绿⾊保险的市场规模在负债端和资产端均实现扩张。A股五⼤上市险企2023年在绿⾊投资上实现了合计9066.64亿元的绿⾊投资,显⽰出资本向绿⾊领域的流动趋势。 然⽽,绿⾊保险发展仍⾯临信息披露标准不统⼀、需求培育不⾜、业务认定困难以及综合性⼈才短缺等挑战。为此,报告中建议加强政府激励措施,扩展信息披露机制的应⽤范围,⿎励绿⾊保险产品创新,并加强⼈才培养和⾏业数据平台建设,推动绿⾊保险健康发展,实现对“双碳”⽬标的持续助⼒。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碳市场与碳⾦融实践进展。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持续上涨,并在4⽉突破100元/吨,反映了企业对碳市场的参与热情和履约压⼒的增加。2024年9⽉,⽣态环境部宣布计划将钢铁、⽔泥、电解铝⾏业纳⼊碳市场,完成后全国碳市场预计覆盖约70%的碳排放量。作为全国碳市场的补充,CCER⾃2024年初重启以来,进⾏了全⾯的体系建设与完善。通过简化备案环节、加强公⽰与反馈机制,CCER项⽬开发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新的项⽬审定与核查规则强调额外性、真实性和唯⼀性三⼤原则,确保减排量的合规性与科学性。这些改⾰为市场提供了更强的信⼼和参与动⼒,进⼀步促进了企业的减排⾏动。 随着碳市场的稳步扩展,碳⾦融领域的创新实践逐步增加。尽管⽬前尚未在全国层⾯推出碳期货市场,但⼀些地⽅试点积极探索新的碳 ⾦融⼯具。报告中列举了⼏例创新案例,包括CCER碳减排量挂钩债券、碳资产售出回购、跨期套利等碳⾦融交易模式的成功实践案例,为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挑战⽅⾯,虽然我国碳市场取得了重⼤进展,但业界普遍认为在碳价格形成机制、产品创新、和市场覆盖⾯等⽅⾯仍有改进空间。⾸先,需要逐步引⼊有偿配额分配机制,增强市场价格信号,并收紧配额结转额度以防⽌市场供过于求。其次,应加快发展碳⾦融衍⽣品,特别是碳期货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多⻛险管理⼯具,提升市场流动性。最后,随着钢铁、⽔泥、电解铝等⾏业的逐步纳⼊,进⼀步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将是确保碳市场扩容成功的关键。同时,推动CCER市场与国际接轨,将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全球碳交易体系中的地位,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和技术⽀持,助⼒绿⾊低碳转型。 第七章探讨了ESG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全球范围内,2023年ESG投资策略多样化,全球可持续基⾦表现优于传统基⾦,回报率达到12.6%。尽管如此,全球经济压⼒、反ESG浪潮和地缘政治紧张导致2023年下半年出现资⾦赎回的情况。国内层⾯,中国责任投资市场规模较⼩,并以绿⾊信贷为主。截⾄2023年第三季度,责任投资市场规模达33.06万亿元,其中绿⾊信贷占⽐超过85%。此外,纯ESG主题基⾦的表现不佳,平均收益率为负,显⽰出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间的不平衡。 此外,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展⽰了如中国建设银⾏等机构通过⾃动化⼯具和AI技术优化ESG评价的实践,提升了⻛险管理能⼒和市场竞争⼒。中国未来的ESG投资市场将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及国际趋势的共同驱动下,继续扩展和深化。 第⼋章围绕转型⾦融在全球⽓候变化应对中的重要作⽤展开深⼊分析。⾯对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转型⾦融为⾼排放⾏业提供了资⾦⽀持,以避免过于激进的脱碳策略带来的资产搁浅和经济冲击。在中国,转型⾦融被视为推进“双碳”⽬标的重要⼿段。国家层⾯, ⼈⺠银⾏正牵头编制涵盖⽕电、钢铁、建筑等⾼碳⾏业的转型⾦融⽬录;地⽅层⾯,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已发布地⽅性转型⾦融标准,覆盖⽯化、化⼯、钢铁等重点⾏业,为⾦融机构提供了识别和⽀持转型项⽬的依据。同时,地⽅政府通过建⽴转型项⽬库、融资平台等配套措施,降低 ⾦融机构识别转型资产的成本,并推动信息披露的差异化要求,提升市场透明度。 在市场实践中,转型债券和贷款已成为主要⼯具,尽管其规模较⼩,但创新举措快速增加。例如,中国银⾏发⾏的全球⾸笔钢铁转型债券和⽆锡市发⾏的碳资产转型债券,展⽰了转型⾦融如何通

你可能感兴趣

hot

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23-04-13
hot

2023-2024中国宠物行业绿皮书

农林牧渔
沙利文2024-01-31
hot

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2023版)

医药生物
爱康国宾2023-12-13
hot

中国绿色ABS 追踪:2023-2024

公用事业
惠誉博华2024-06-11